自下而上选股,不选赛道、不择风格
我本科学工科结业后,在修建、市政范畴做了两年,还参与过深圳市地铁一号线的修建。随后回去读了金融工程方向的研讨生。2006年硕士结业后,就在券商做卖方战略研讨,之后在公司自营部门从事量化出资和金融衍生品相关的投研作业。2009年末进入大摩华鑫基金,从2011年起先后就任大摩多因子和大摩量化配置的基金司理,这两个基金均选用量化出资战略。一起也进入专户出资范畴,办理量化对冲的专户产品。
我自己做量化时间比较长,感觉量化更多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一种出资理念。 出资中更重要的是底层价值观和理念,有了这些才能去谈方法论,有了方法论再去找相应的东西,而不能舍本求末。2014年5月我来到景顺长城,从量化出资切换到自动办理。
当然,我做自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之前在大摩的时分就开始接触自动。过来景顺长城后,接了战略精选这个产品。
商场的变化大都是这三个底层要素驱动,比如说大小盘轮动,表面看起来有一定计算规律,但底层逻辑还是大盘好的时分,小盘成绩不太好,生长性差一些。 大盘的成绩占优的时分,商场便是大盘风格,小盘成绩占优便是小盘风格,职业也是一样的。我们以年为维度,将风格拉出来看,你会影响风格的要素无非便是这三条:成绩增速、确定性、性价比。商场风格的切换从来都不是空穴来风,底层的逻辑还是和基本面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