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仓风电,有别于市场的认知
我的组合里面有20%仓位买了风电,最近也逐渐被市场理解,对我的组合贡献比较大。在新能源行业,大家都是买电动车和光伏,但我为什么偏偏重仓了风电呢?我并不是因为不懂光伏和电动车,而是自己对风电有不同于市场的理解,选择了这个大家配置较少的方向。
首先,许多人都说新能源行业空间大,但是如果经历过光伏行业的历史,会看到一个个曾经的巨头都倒下了,光伏是一个依靠技术进步实现迭代的行业,每一次迭代都会对竞争格局产生变化。确实光伏行业的前景很好,但是如何去给这些企业进行估值呢?这个行业的波动很大,周期性特征很强,什么时候给高估值,什么时候给低估值呢?
既然新能源的演进,靠着是技术进步,那么如果这个阶段有明显的技术进步,行业的竞争优势扩大,我们就应该给高估值。可是从去年开始,光伏行业的成长不是来自技术进化,更多是通过量的提升带来规模效应。企业盈利的增长,主要是规模优势下的量增长,并没有明显的技术进步。
我们知道过去十年光伏的成本下降了90%以上,这个成本下降主要来自单晶代替了多晶。在这个过程中,单晶的组件龙头实现了渗透率对多晶的替代。我们可以想象,单晶硅片的渗透率提升了5-7倍,加上装机量翻倍,就成就了一个涨幅十几倍的大牛股。
今天,光伏装机量的扩张,反而带来了产业链成本的上移,对于龙头企业是可能要杀估值的。如果企业依旧靠量的增长,那么产能利用率很难再往上了。甚至,我们看未来的竞争格局,也是不确定的,有一些潜在的新技术能替代。光伏是一个后发优势明显的行业,单晶技术也到了尾声,继续线性外推龙头企业的优势扩大,是有风险的。
光伏过去十年之所以能出现成本大幅下降,和中国的产业链能力有关。过去光伏还需要向海外进口硅料,现在国内的产业链都打通之后,成本下降的速度是剧烈的。全球光伏产业链,基本上都在中国了。
我们做一个小结,就能看清光伏过去10年成本下降的两个主导因素:技术进步,中国产业链。今天,中国的产业链渗透率已经100%,技术进步也不大,就不值得获得很高的估值。
我们再看风电,这个行业还处在产业链向中国转移的阶段。过去我们的风电比海外少很多,这一块还有比较大的渗透率提升空间。在成本端,去年风电抢装的时候,度电成本比光伏还便宜,技术进步也比较快。我们从去年四季度看到,风机大型化的趋势很明显,大型化带来成本继续下降,这也是技术进步的一种形式。可能未来几年,风电会比光伏便宜很多。
这几年,我们看到风电不断在提高塔筒高度,从之前的70米高提高到了110米以上。塔筒越高,对应的风资源就越大。我们现在也有很高的吊车,能把大型化的风电设备安装上去。在70米高的时候,那个风速可能只有五六米每秒,到了110米的时候,风速大规模提升,整个发电小时数就会上去。风电的成本下降,主要靠发电小时数的提升,不是靠建造成本的下降。最终,一台风机的发电小时从,能够从过去的不到2000提升到2600左右。
当我们看到技术不断进步,渗透率提升还有空间的风电,而且只有十几倍的估值,这个机会到底是价值发现还是价值陷阱就一目了然。甚至目前看,这个机会依然有很好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