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风格:注重产业趋势的均衡成长
景顺长城有一批2010年入职的“黄金一代”,这一批基金经理正处在当打之年,又在景顺长城的投研文化下熏陶了超过10年,许多都成长为明星基金经理,包括杨锐文、鲍无可,而詹成也是2010年入职景顺长城的“黄金一代”。
图表:基金经理职业生涯曲线
詹成的投资理念可以用一句话概况:顺产业发展趋势,布局能长大的企业。詹成认为,3-5年产业趋势发生变化的概率变大,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等都属于长变量,不太会在短期改变。产业趋势很少随着市场涨跌变化,而是和国家的资源禀赋、全球竞争格局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息息相关,詹成把产业趋势看做确定性的方向。
图表:景顺长城品质投资历年收益
我们曾经和詹成做过一次访谈,在那次访谈中,他提到A股市场只有三种收益来源。第一种,赚企业价值创造的钱,作为企业的小股东,分享企业创造价值过程中的股权价值增长。第二种,赚博弈的钱,也是A股市场比港股更常见的赚钱方式,不在意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只是认为有其他人以更高的价格买走你手里的股权。詹成认为,如果研究基本面不好的企业,只想赚“预期差”的钱,那么本质也是在做博弈。第三种,赚流动性的钱,在流动性宽松的时候,赚估值提升的钱。
詹成的投资初衷,就是要赚价值创造的钱。他在挑选公司时主要看重三个要素:商业模式、基本面的可跟踪性、管理层。
第一层:充分理解股票背后的商业模式。詹成认为,买股票不是判断能不能涨,而是要找到持续赚取真金白银的商业模式。
第二层,企业的成长性要可跟踪可验证。詹成会花很多精力去调研企业的上下游以及竞争对手,对企业的基本面进行交叉验证,如果一个企业无法验证,那么詹成大概率就会放弃。如果一个企业管理层给出的指引很乐观,但上下游验证不匹配,詹成也会放弃。
第三层,管理层是否优秀。詹成发现,同一个行业的两个公司,在经过了5年10年的成长后,会从相似的市值变成天差地别,这里面差异的来源就是管理层。优秀的管理层能带领团队更快超越竞争对手。
詹成曾经给我们举过一个光伏企业的例子,他持仓最久的并非某A股光伏设备类龙头,而是一家港股的光伏玻璃公司。从商业模式看,设备类公司会面临来自技术进步的威胁,每年要维持大量的资本开支,需要不断融资来巩固壁垒。而光伏玻璃的技术变化不大,比拼的是规模效应和管理能力,龙头公司的壁垒很深,甚至通过主动降价阻止新进入者无法赚钱。显然,光伏玻璃的商业模式对龙头企业更好。
和许多成长股基金经理不同,詹成入行的时候虽然从科技入手,但覆盖过不同商业模式的行业,包括地产、轻工、医药、建材、旅游等等,这也导致詹成的投资组合比其他科技选手更分散。詹成强调相对均衡的组合,即便再看好的公司一般也不太会超过5%,最看好的行业不超过20%。詹成告诉我,分散并不代表研究不深入,而是通过降低波动率给持有人更好体验。
看重产业趋势、注重商业模式、估值不过度包容、不押注单一行业,詹成就是那个有些不太一样的成长股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