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基因驱动的FOF框架
我是2007年进入华夏基金,最初是股票研究员,2012年到2015年担任股票研究部负责人,管理华夏基金的研究部,2016年到2019年担任股票投资部负责人,管理公募基金的权益投资;2017年至今担任资产配置部负责人,2019年起至今担任机构投资条线负责人。
早期华夏基金有很强的自上而下宏观策略体系,那几年A股市场投资也偏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也对我做投资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之后我做投资,也是自上而下行业轮动的框架,以宏观策略为核心进行组合的构建。
到了2017年华夏基金成立了资产配置部,就由我来负责部门的组建和管理工作。到了2019年中,内部重新调整了组织架构,我从股票投资部调到机构投资条线,负责机构投资和资产配置相关业务。
确实, 市场上大部分公司的FOF负责人,都是来自保险资管的背景,像我这样做公募股票投资背景履历的人很少,这也决定了我们大类资产配置和FOF投资的一些理念框架。
首先,我除了指数基金没有涉足以外,公募基金的各个投资业务条线,基本上都涉足了。我们团队做FOF投资的时候,会把整个华夏基金的公募基金平台资源,都对接到我们的资产配置和FOF管理上。
其次,由于我也管理机构投资条线,我也是混合资产投委会主任,很多机构的混合资产专户,如年金等,在大类资产配置上能够运用的工具比公募基金FOF更多样。公募基金受监管和合同约束,是很难做到广义的资产配置模式,但是专户可以。在专户投资上,我们可以直接投资股票和债券、也可以投基金;可以运用衍生品、可以做多头对冲阿尔法策略;可以运用多空对冲策略在偏债型专户里打新。这让我们团队,有一个更加广义资产配置的视野,不是简单的在股票和债券两类资产中做选择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