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备战北交所:中小企业重燃新三板热情
2021年9月10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官方网站上线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传来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重磅消息发出,仅有不到10天的时间。
在北交所于万众瞩目中快马加鞭注册成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制定规则、挂牌委审议企业过会的同时,市场间也为之振奋。
9月8日,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组织了一次中关村新三板上市企业参与的闭门会,正在落地的北交所是这次会议讨论的一个主题。
参会的企业总计10家,覆盖了新三板创新层和精选层,其中一家企业是曾经从“老三板”转入“新三板”的企业,在三板市场已经停留了超过20年的时间。“大家期待度还是挺高的,希望北交所落地后,新三板能够更好地发挥融资的作用。”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秘书长郭伟琼说。
作为中国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中关村等待北交所落地已经有太长的时间了。
中关村拥有912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其中包括137家创新层企业、7家精选层企业,在精选层数量和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从这个角度看,一个活跃的新三板市场无疑将会对中关村的科技创新企业带来极大的帮助。
9月2日晚,北交所建立的消息得到披露,次日证监会的新闻发布会披露将“以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推动完善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新三板前期改革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精选层的法律地位和市场功能,突破体制机制上的发展瓶颈,建设一个为创新型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交易所,探索新三板支持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普惠金融之路”,而与上交所、深交所相比,在市场功能方面,北京证券交易所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对象“更早、更小、更新”。
北交所的落地让中关村的投资人兴奋。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祝晓成认为,北交所的成立活跃了早期投资机构的退出通道,是一大利好,“这个交易所设立很明确就是为了早期项目来服务的,尤其是科技类项目。”
一些大型企业的负责人也表现出了兴趣——不少上市公司曾经投资过新三板企业,北交所的成立意味着他们的投资在产业目的外,也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财务回报。
在一些投资人和创业公司看来,尽管此前新三板挂牌对于公司的规模和业绩要求已经较为符合中小企业的特征了,但新三板的活跃程度在相当长时间中未能充分发挥融资的功能,北交所的建立则有望为这个面向中小企业的板块点上“一把火”。“一个交易场所和一个交易所的意义还是有很大不同的。”郭伟琼说。
北交所的消息落地不到一周的时间,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就拉出了一张符合精选层财务指标的中关村新三板“潜力企业”,总计97家,其中包括创新层企业71家,基础层企业26家。
北交所的建立以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总体平移了精选层的四套标准,标准一为市值不低于2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不低于1500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或者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2500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标准二为市值不低于4亿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不低于1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最近一年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