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预留专项债年底发行 跨周期调节有先手棋
浙江、云南、天津等多地近期披露,将预留部分专项债额度至12月发行,并于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专家表示,预留额度可能是为了结转资金用于明年一季度使用,以应对宏观经济面临的潜在风险挑战。在今年经济增长呈现“前高后低”的背景下,预留额度更符合跨周期政策设计和调节需要,确保明年上半年基建投资保持一定力度。
据华西证券(9.980, 0.09, 0.91%)首席固收分析师樊信江统计,目前已经有5个省市披露将预留部分专项债额度至年底,合计1568亿元。分别为浙江506亿元、云南428亿元、天津324亿元、重庆160亿元、吉林150亿元。按照这些省市披露的2021年新增专项债限额来看,预留到12月发行的比例分别为26%、34%、30%、13%、23%,平均预留比例约为26%。其中,天津在财政部下达第一批新增限额时就确定,将部分额度预留到年底发行。此外,四川也披露将预留额度至12月发行,但并未公布具体额度。
今年地方政府债券新增限额并未全部下达。按照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财政部已下达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267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800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4676亿元。相较3月预算报告中公布的一般债务限额820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6500亿元,有200亿元新增一般债务限额、1824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尚未分配下达。
中泰证券(10.130, 0.11, 1.10%)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岳表示,预留额度符合跨周期调节的要求。当前经济仍在持续复苏,2022年如何在高基数下实现5.5%左右的潜在增速存在一定压力。在全面降准落地后,财政政策发力成为市场关注重点。
“按照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的最新要求,预留额度并不意外。”周岳说,发行持续到年底,意味着相应额度会留到明年使用,这有助于平衡今明两年的财政支出强度,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此外,今年初财政部就已经提出适当放宽发行时间限制,预留额度的提法也符合市场预期。
据光大证券(15.670, 0.06, 0.38%)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统计,25个省市披露的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显示,三季度新增专项债计划发行1.35万亿元。从全年来看,预计近1万亿元额度预留至四季度使用。而财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四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分别为11339亿元、2367亿元,2019年为7432亿元、190亿元。
展望后续发行节奏,周岳预计,今年地方债新增限额有望全部使用完毕。假设8月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与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相近,9月略超计划,则四季度还剩下新增一般债1277亿元、新增专项债10200亿元额度。
“这部分专项债可能会有两种发行方式。”周岳分析,一种是平稳发行,即每月有约425亿元新增一般债券及约3400亿元新增专项债发行;另一种是专项债预留额度较多,12月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度将占全年额度的20%,10月和11月专项债平稳发行,则10月和11月每月可能有约1630亿元新增专项债发行,12月有近7000亿元新增专项债发行。
中金公司(53.610, 0.52, 0.98%)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认为,虽然政府债净融资开始提速,会支持基建发挥逆周期托底功能,但由于地方隐性债务监管继续从严,专项债撬动的杠杆效应或减弱,基建投资将温和复苏。其中,交通运输、市政等投资增速或快于电力等公用事业。预计全年广义基建增速有望保持在3%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