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整治“自媒体”不实信息,为期两月严打乱

2025-08-01 16:02:27

  微博刚刚发布公告,宣布就多种“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乱象,即日起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整治行动。附原文如下:

  为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社区生态环境,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秩序,微博积极响应中央网信办“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要求,针对“自媒体”恶意蹭炒误导公众、多种手段歪曲事实、不做标注以假乱真、专业领域信息不实等“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乱象,即日起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整治行动,主要治理内容如下:1.恶意蹭炒误导公众问题 涉热点舆情或公众人物时,假冒当事人、近亲属等,通过账号名称、简介等方式编造身份,蹭炒热点,混淆视听。涉重大舆情、突发事件时,假冒知情人士,编造起因进展、伤[*]人数等,无中生有,干扰舆论。发布财经、军事、外交等重要领域信息时,虚构所谓“权威报道”“一手数据”“深度揭秘”等信息,胡编乱造,误导认知。2.多种手段歪曲事实问题 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技术,仿冒他人,或编造社会民生等领域虚假信息,欺骗公众。通过剧情摆拍、拼凑剪辑等方式,编造事件、虚构或夸大情节,引起关注。歪曲解读关乎公众利益的政策方针、法规文件,宣扬“即将取消”“重大变动”等不实信息,制造噱头。对往年社会新闻、政策发布等旧闻旧事摘头去尾,掩盖时间、地点、结果等关键要素,恶意炒作。借助网络黑灰产等渠道,以刷榜打榜买榜方式,通过热搜榜单呈现不实信息,操纵榜单。3.不做标注以假乱真问题 对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相关信息,未标注或未准确标注信息微博今天上午还发文表示将严厉打击虚假警情通报、维护权威信息公信力。

  “警情通报”是公安机关权威信息发布的重要载体,“蓝底白字”代表着官方信息的公信力。但在近期的多个和社会热点事件中,有别有用心之人通过发布虚假“警情通报”,炮制恶性网络谣言,捏造耸人听闻的细节,误导公众认知。这不仅消费了网民情绪,更损害了政府公信力,甚至引发公众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为此,站方特邀十余位知政观察团大 V,以近期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探究虚假通报滋生的技术背景和社会原因,同时梳理总结四大类“辨真伪”技巧,教你如何识别假通报。

下一篇:长安启源全新轿车 A06 座舱官图公布:棕紫双色内
上一篇:《哪吒之魔童闹海》网播IMAX转4K,新增3分钟“申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