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各大机构最新研报(202175)
机构最新研报观点汇总:
花旗:呷哺呷哺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降至13.9港元
花旗发布研究报告,下调呷哺呷哺(00520)2021-22财年销售及盈利预测13%/15%、27%/44%,目标价由18.2港元降23.6%至13.9港元;考虑到公司估值不高、同店销售增长有上行风险,以及市场期望低,维持“买入”评级。
报告中称,公司旗下品牌凑凑原行政总裁张振纬今年4月离任,并于5月解任赵怡行政总裁之职务,由董事会主席贺光啓兼任,该行预计公司分店扩张步伐将放缓。
富瑞:东方海外国际重申买入评级 目标价206港元
富瑞发布研究报告,随着即期运费续创历史新高,将东方海外国际(175.9 9.30 5.58%)(00316)目标价由166港元升24.1%至206港元,重申“买入”评级。
富瑞表示,集团将宣布第二季营运表现,认为实际费率或有惊喜,提高其盈测以反映上半年运费等因素,使之前预计的2021年平均运费同比增长71%,令今年盈利上升53%至54亿元。鉴于集团资本开支有限,将派息率由60%上调至70%,主因预计1.2万至1.5万个标准箱(TEU)大小的新造船订单或会增加。
该行称,集团股东PSD Invesco和Crest ApexC有可能会进一步减持股份。此外,新股发行和第二次配售后,股份自由流通量将由目前的7.9%进一步增加,对于集团而言将会是一个长期利好因素。
中金:阿里巴巴-SW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275港元
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维持阿里巴巴-SW(205.6 -6.40 -3.02%)(09988)2022-23财年盈测和“跑赢行业”评级不变,目标价275港元,公司首财季收入将同比升35%至2071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核心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升16%至827亿元,较市场预期低4%,主要受高基数效应影响,预计经调整EBITDA将同比跌8%至419亿元,非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将同比持平在390亿元,表现皆符预期。
中金认为,公司首财季业绩存在特殊季节性,考虑到核心电商业务及旗下盒马业务的高基数效应,加上新零售业务受社区团购竞争对手影响,另外头部客户流失也拖累云业务的增长;根据国统局数据,今年4-5月,社会消费品线上零售额同比增速放缓至12.4%。展望下半年,中金留意到公司通过品牌商家不断强化“护城河”,而长期基本面也维持稳健,预计增长动能可逐步恢复至正常并加快回升。
该行预计,公司首财季投入将有所增加,或将持续投资多项业务,包括MMC事业群、淘特、本地生活服务及Lazada等,致全年净利润持续受压;核心业务需要长远服务商户的长期价值,相信公司需要时间释放商家端的长期价值,并逐步受惠于业务战略转型。
大摩:长城汽车升至与大市同步评级 目标价25港元
大摩发布研究报告,将长城汽车(26.1 1.60 6.53%)(02333)评级由“减持”上调至“与大市同步”,目标价由16港元升56.2%至25港元,相当于预测2022年市盈率17.3倍,调高其2022-23年收入预测11%及14%,预计可受益旗下“坦克”品牌发展。
报告中称,该行短期内对公司持审慎态度,因关注其估值水平及供应限制问题,但也指公司长期相关的透明度正在持续迎来改善。
麦格理:比亚迪重申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265港元
麦格理发布研究报告,上调比亚迪股份(01211)2021-23年盈利预测3.3%/3.1%/3.1%,目标价大幅升38%至265港元,重申“跑赢大市”评级,公司分拆半导体业务于A股上市也将获批,相信可利好股价表现。
该行表示,上调对公司的预测以反映外部电池销售预期上升,预计今年电池销售将达3GWh同比增500%,主要来自储能系统(ESS)的海外销售;同时预计外部销售会在2022年取得明显进展,因公司属于少数具备额外产能予外部客户的电池制造商,并对其PHEV车型看法更加正面。此外,管理层预计6月新能源车销售环比增26.3%至4万辆。
小摩:三生制药给予增持评级 目标价升至12港元
小摩发布研究报告,予三生制药(9.08 -0.36 -3.81%)(01530)“增持”评级,目标价由11港元升至12港元,公司股价今年以来升32%,而同期MSCI中国医疗健康指数升约25%,主要受惠投资者对脱发药蔓迪(Mandi)感兴趣,总体而言,预计今年公司收入及盈利将分别为68亿元及1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分别增长22%及90%。
报告中称,公司收入增长是由于2020年基数相对低,另一方面则是受惠新产品贡献增加,同时核心产品增长也稳健。展望未来,该行预计公司新产品及服务获批及推出将带动双位数增长。短期而言,该行相信蔓迪及开发和生产合同定制(CDMO)将成增长引擎,其中蔓迪是针对脱发且监管较少的产品,管理层预计,相关销售今年将倍增并创新高达50亿元,主要因为病人基础庞大有强劲需求,加上市场竞争有限。此外,公司在生物药的开发及生产能力已渗透CDMO业务并锁定具声誉的本地及国际客户,到2024年,公司产能预计由目前的38000L增至23800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