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联合印发《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 12 月 12 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近日联合发布解读文件提到,目前,在全社会存量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中,很多都存在使用时间长、使用环境及保养条件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甚至有的还经过了拼改装,具有较大安全隐患。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
一是使用年限偏长。据估算,截至目前全社会配备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 5000 万辆,其中很多电池都使用了 3 年乃至更长时间。锂离子电池自身的电化学特性决定了在充电过程中,其负极表面很容易析出树枝状金属锂,形成“枝晶”。随着使用时间和充放电循环次数的增加,“枝晶”会逐渐增大,最终刺穿电池隔膜造成内部短路,导致电池内部温度迅速提高,引发起火甚至爆炸。为防止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安全事故,新发布的在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期间,各地政府将根据本地区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保有量和地域分布,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就近便利的原则,依托取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第三方实验室以及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销售网点等,通过必要的程序确定健康评估网点,今后,消费者可自行前往居住地周边的健康评估网点,对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开展健康评估。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在特定地区设立临时性健康评估站点或组织健康评估进社区活动,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健康评估服务。
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应按照以下“五步法”进行:
对于评估后不建议继续使用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目前各地政府正在按国务院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统一部署,积极建设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指导、因地制宜、全链联动、安全便民”原则,推动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通过自建、合作共建、委托第三方等方式建设回收服务网点,确保存在健康隐患的锂离子电池“应收尽收”。
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的费用问题,由健康评估工作组织单位及评估网点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