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超1分钟也按1小时计费?共享充电宝消费乱象引关注
消费者方女士在北京黄花城水长城扫了一个共享充电宝,用了4小时9分钟被扣了50元,她认为贵得太离谱。
这两家企业出现乱扣费现象,受到多名消费者投诉。
今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针对多种品牌共享充电宝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归还后仍在计费问题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在网络投诉平台上,针对共享充电宝的投诉也非常多。截至7月27日10点,黑猫投诉平台上相关投诉高达19861条,涉及多收费、乱扣费、无法成功归还等问题。
在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熊超看来,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他说,2021年,有关部门曾对共享充电宝进行行政指导,然而收效不大。熊超建议,相关部门应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高对消费者投诉的处置效率,帮助消费者维权。尤其是针对投诉问题较多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应采取限期整改、公开曝光等措施,加大威慑力度。
针对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超1分钟也按1小时计费的质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表示,共享充电宝收费价格虽由市场调节,但不能只想着提价,而服务质量跟不上。共享充电宝企业只有做到既方便用户又资费合理,不让大多数消费者有被宰的感觉,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