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头版:“北向互换通”今开闸,金融市场开放再进一步
5月15日,“北向互换通”下的交易正式“开闸”。专家认为,“北向互换通”的推出,丰富了境外投资者的风险对冲工具,将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流入中国债券市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公告,“北向互换通”初期可交易品种为利率互换产品,报价、交易及结算币种为人民币。初期,全部境外投资者通过“北向互换通”开展利率互换交易在轧差后的名义本金净额每日不超过人民币200亿元。
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对《证券日报》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以来,“债券通”南北向通的先后推出,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作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中国在全球的吸引力也在稳步提升。
随着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交易活跃度上升,其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持续增加。从银行间衍生品市场来看,自2006年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以来,人民币利率互换作为主要品种,经过多年稳步健康发展,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参与主体日益丰富、风险管理功能有效发挥。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对《证券日报》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的持续开放吸引了众多境外投资者,外资持有中国债券的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境外投资者对有效对冲利率风险工具的需求与日俱增,‘互换通’的推出可谓恰逢其时。”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副行长兼资本市场及证券服务部联席总监张劲秋对《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