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十年进化论|昆山:敢闯敢试开创两大千亿产业集群,能否
在众多吴侬软语的江南水乡中,有这样一座“特殊”的县级市:地处上海与苏州交接处,水域面积超过24%,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称,也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经济总量更是领跑中国县域城市,位居百强县之首。
有人说,昆山很大,昆山也很小。尽管这座城市的总面积不足一千平方公里, 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却高达5006.7亿元,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
作为县域经济“火车头”,百强县市对我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引领作用。昆山何以连续18年蝉联百强县之首?究竟是什么支撑起了这座苏南县级市的经济实力?
“40年来,从一个苏南的小个子,长成今天享誉全国的大个子,我们走了一条‘昆山之路’。”一位昆山市级领导这样说道。
时至今日,在两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的支撑下,“昆山之路”也成为了一条县域经济发展的示范道路。
2022年,昆山的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业实现了6015.46亿元的产值, 同比增长7.4%;装备制造业实现了2896.41亿元的产值,同比增长2.0%。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一代昆山人引入台资企业,决心从“拆”开始做笔记本电脑,为日后电子信息业的发展打下了树基。
彼时,昆山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人才资源相对短缺,这样一个县级市想要发展当时看来全球最领先的笔记本电脑产业,面临很大压力。“没有基础,没有材料,没有人才,这是我们面临最大的困惑。”
但老一代昆山人始终坚持,中国台湾信息产业向大陆转移的机遇不能错失。自1990年首家台资企业落户以来,昆山“以台引台”“以商引商”,迅速成为台资聚集地,与台企并肩走出了一条具有昆山特色、时代特征的两岸融合发展之路。
“昆山电子产业发展有个关键节点,就是2000年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这个业态是从中国台湾地区学过来的。当时,台湾地区十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商已有六家落户昆山,奠定了昆山目前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一位业内人士向回忆道。
“尤其仁宝落户后,许多配套的大型塑胶件、铁件供应商,还有连接线、包装等供应商都跟着来了昆山,另有机板、PC板、电路板等几大产品也被带来昆山。”前述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抱团”产生的经济效果非常好,昆山电子信息业正由上下游配套生产发展而来。
昆山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2009年,昆山笔记本电脑产量突破6500万台,占全球总量的50%。
“原来世界上三台笔记本电脑有一台是昆山生产的,但我们的痛点是没有核心的一块屏幕。笔记本电脑很大的一个成本,就是显示屏的模组。当时领导想到了要做光电产业,实现屏幕的自给自足。”昆山光电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向讲述道。
在“缺芯少屏”到“芯屏双强”的征途上,昆山首先攻克下了“屏”。2004年,昆山开发区准确把握市场发展方向,集全区之力打造光电产业园,以解决国家“缺芯少屏”问题。
“2005年,龙腾光电正式落户光电产业园,成为国内第一批投建TFT-LCD生产线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昆山光电产业‘从无到有’的新突破。”前述产业园负责人说道。
建园初期,从光电产业的原材料、设备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策文团队领衔创办。作为全球固态锂电池产业化的领跑者,清陶能源率先建成投产了固态动力锂电池规模化量产线。
“当初选择在昆山落户,是因为昆山交通比较方便,离上海、苏州很近,同时营商环境特别好,这些年整个经济发展活力也比较足。此外,昆山的生活环境与便利性对高端人才也具有很好的吸引力。”清陶能源副总经理何泓材说道。
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何泓材坦言,公司在创立之初并未关注昆山的汽车产业链,但当时整个昆山的产业配套基础非常突出,整个地区对于创新、科创的氛围也非常好,可以给创业型企业提供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
他提及,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公司团队预先想的是先实现固态锂电池产业化及其在数码电池、特种电源等领域的推广应用,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再转向给新能源汽车做配套。“清陶能源在固态锂电池产业化的领跑态势以及昆山优秀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吸引了车企对清陶能源的关注,基于传统动力电池的痛点,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对固态锂电池的需求来得特别迫切而快速,直接推动了清陶能源与车企的合作进程。”
“我们首先是遇到了一个好的发展机遇。这些年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储能,整个市场、社会都发展到了迫切需求高安全新能源电池的一个阶段。”何泓材说道,“再加上这几年我国明确提出的‘双碳’战略,其实很大程度上也需要借助于电池技术来推动。此外,昆山、江苏以及国家,对于自主可控的科创产业都非常支持,才有了公司过去几年快速发展的机会。”
在自主研发技术方面,清陶能源汇聚了一个优秀的人才团队,通过针对核心材料、关键工艺以及专用装备三位一体的攻关研发与创新,实现了固态锂电池的产业化。清陶能源推出的固态锂电池产品,解决了传统锂电池的安全问题,具有能量密度高、耐高温、长寿命、低成本等优点,已在新能源汽车、特种电源与储能等领域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
“固态锂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就意味着同样重量或同样体积的电池,可以存储更多电量,可实现更长的汽车续航里程。反过来讲,具有同样续航里程的新能源汽车,如果使用的是固态锂电池,电池的重量更轻、体积更小,从而有助于整车的轻量化或节能降耗。”何泓材进一步解释道。
他表示,虽然电池只是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但其性能却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与性能,其成本占到了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的40%以上,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安全而高能的固态锂电池作为下一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提档升级发展的关键所在。“昆山不造车,但作为下一代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固态动力电池却是‘昆山首创’。昆山的新能源产业未来可期。”
目前,沪光股份主要从事汽车高低压线束的生产,是国内为数不多进入上汽大众、戴姆勒奔驰、通用汽车、奥迪汽车、理想汽车等全球整车制造厂商供应商体系的内资汽车线束厂商之一。“在难度和要求最高的整车线束领域,国内仅沪光股份有大规模配套经验。”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早在1988年汽车尚未普及的时代,沪光股份现任董事长成三荣已察觉到汽车线束国产化的商机,从零起步,追赶外资,从一把剪刀、剥线钳开始,开启了公司线年昆山沪光有限公司成立,到2020年沪光股份成功上市,都是企业自身以及昆山汽车线束行业持续创新发展的缩影。
近年,沪光股份抢抓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机遇,联合本土企业自主研发核心技术,逐步向高价值车型渗透。
“在线束方面,传统燃油车只会用到低压线束,新能源汽车会同时使用到高压线束。”成三荣向表示,高压线束绝缘性能要求特别高,不然难以适用于汽车苛刻的工作环境,汽车高压线束普遍绝缘层都非常厚,是为了绝缘的同时考虑耐高温以及阻燃等问题。汽车低压线束恰好相反,但绝缘、耐高温以及阻燃问题同样需要考虑。
成三荣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小平方铝线应用连接技术和线束发泡包覆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这些技术已完成随项目搭载跑车验证,正在积极联合各汽车主机厂开展落地实施工作。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两大产业集群齐头并进,逐渐成为拉动昆山经济的两个重要增长极,并不断开辟出新赛道,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VR/AR显示设备的最佳技术路径,Mini/Micro LED正成为备受瞩目的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维信诺、龙腾光电等昆山当地龙头企业正是这类新型显示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积极探索者。
与此同时,基于产业上下游配套优势、以服务型政府为特色的营商环境,以及昆山优越的地理位置,更多中小新型显示创新企业选择落户昆山,探索更多新技术。
昆山空景光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落户昆山,主要产品为基于光子透明芯片显示技术的透明显示幕,通过特定的光学结构来实现透明显示。
“这种新型的透明显示,和元宇宙的AR显示就有契合点,AR显示既要透明,又要显示。”昆山空景光子科技有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7月,上海发布《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同年11月,昆山发布《昆山市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今年3月,微软中国首个工业元宇宙应用中心项目落户昆山高新区。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昆山全面学习上海、主动对接上海、积极服务上海、深度融入上海的最新实践。
“元宇宙是一个未来三维的、沉浸式互联网,”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元宇宙研究中心主任许彬向表示,“我们希望它会变成下一代互联网,未来广泛应用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成为在各方面都可以改善我们生活的一种科技。”
许彬认为,元宇宙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技术来产生元宇宙平台,包括AR、VR、XR等较顶层的技术,AR和VR是进入元宇宙的“门”,同时需要AI、计算机视觉算法、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更底层的技术来支撑整个元宇宙;另一部分是元宇宙上的内容,需要一套保障创
目前,昆山发展元宇宙的优势不仅在于新型显示技术。“昆山的电子设备与制造业具有多年历史,有丰富的经验和很好的产业链。无论是元宇宙的终端设备或其他计算设备,都需要电子设备零件的配合。”许彬表示,昆山还可以利用当地或周边旅游景点来尝试做文旅方面元宇宙概念的落地项目。
“所有事物包括元宇宙都需要发展、需要一步步落地。通过真正的应用落地、公司落地,以及政府落地的项目去推动,元宇宙才会长期继续发展。”许彬说道。
除了开辟元宇宙新赛道,昆山也在积极抢抓新能源汽车机遇,期望通过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交叉融合,来进一步探索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
有业内人士向表示,虽然目前昆山智能网联相关技术企业数量较少,但昆山在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明显,其中已有不少优质企业进军车载传感器、智能座舱等智能网联相关领域。“比如,泰科电子在汽车同轴摄像头连接器领域占据较大技术优势,友达光电的低温多晶硅显示面板也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座舱系统。扎实的企业基础和丰富的信息电子产品研发经验,为昆山进一步进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完善产业链各环节奠定了基础。”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秘书长宗传宏认为,昆山引进装备制造业,实际上是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上,也就是电子信息业在前、汽车或者装备制造业相对来说大批量在后。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产生了电子信息与汽车产业相互渗透的现象,在横向的方面形成产业跨界融合。“总的方向是汽车产业怎么通过电子信息化来智慧化汽车,还有一种是以电子信息业为主,怎么融入到汽车产业中。”
宗传宏表示,两大产业的跨界融合,不仅可以提高抗风险能力,也可以提升发展空间。“智能网联汽车平台是偏向于轻资产的汽车电子,都是技术性、创新性的,发展空间比较大,安全空间也比较大。”
回首昆山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形成, 一边是昆山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呈现出从笔电到智能终端、光电显示,再到智能穿戴、元宇宙等新兴产业的“树状”产业发展脉络;另一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形成了四大特色行业,并在汽车优势产业不断创新升级中,进一步探索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
在开辟新赛道的征程中,昆山始终“未雨绸缪”“抢抓先机”,在每一次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大胆探索新领域、新赛道,助推一批批企业和项目落地,为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开枝散叶”,提供多元发展和多极支撑。而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中,“紧抓机遇”“敢闯敢试”“从无到有”始终是“昆山之路”的代名词,助力着这座城市领跑县域经济,敢为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