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丨氢能尚在商业探索阶段,大规模、低能耗、高稳定是关键
的推动者、计算机和移动的分布式能源。”
陈清泉提出,交通革命的基础是“四网四流”融合。通过四网四流融合,可以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联动起来,进而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陈清泉表示,数字生产力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区别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典型特征,需要得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共同支撑。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是经济基础的三个支柱,而人文网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清泉还提出“双智协同”概念,即智能网联汽车要跟智慧城市协同,智能网联汽车要牵引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智慧城市需要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数据信息服务。“要做到各种交通都互联,包括高铁、卡车、乘用车等,要主动管理,智能网联。”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从节能角度分享了《粒子加速器的节能实践与发展趋势》报告。他介绍,“粒子加速器的建造和运行都面临相当大的能源消耗,而且从发展趋势来说,未来大型加速器的耗电量会越来越大。”
粒子加速器是一种可以使带电粒子在高真空环境中受磁场力控制、电场力加速而达到高能量的特种电磁、高真空装置,也是为人类提供各种能量的粒子束或辐射线的现代化装备。
对于如何降低粒子加速器能耗,发展节能绿色加速器,王贻芳分享了四个方面的解决路径,第一,探索和研发新的理论、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如研究高性能加速结构、高效功率源、低能耗磁铁等;第二,结合加速器装置特点,探索利用新的技术生产新能源,比如大规模应用太阳能电池;第三,积极探索加速器废热能的循环利用、综合利用方案;第四,原材料循环利用,包括金属材料、稀土磁铁等。
另外,当天,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北京中科中碳新能源技术院联合发布了中国科协《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技术路线图》。同时,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北京中科中碳新能源技术院联合发布了《新型储能国家及能源行业标准征集计划》。
据介绍,上述两项科技项目的发布,旨在以更新的前沿科技知识参与能源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中国国家能源行业标准在国际能源科技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