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影医疗上市后估值3000亿元(联影医疗上市后估值3000亿)
中国独角兽企业有哪些?
近日,根据报道,我统计了高端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四大行业,这四个高科技行业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为29家,占比达到25%。其中高端制造类企业居多且总估值排名靠前,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北京(11家)、上海(7家)、深圳(3家)、杭州(3家)等城市,部分优秀的独角兽企业已在筹备A股上市事宜,未来这四大行业企业将有更大的成长空间。下面分别介绍这四个行业,投资者也好心中有数,哪些公司值得长期研究。
高端制造总共11家,分别是:小米﹑宁德时代﹑大疆﹑魅族﹑蔚来汽车﹑优必选﹑威马汽车﹑柔宇科技﹑智车优行﹑微鲸﹑纳恩博。初创不满8年的小米,已经成长为超级独角兽。小米手环生产商华米科技更是于2018年2月8日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小米生态链首家在美上市企业。优秀的业绩和精心经营的小米生态圈,值得期待。在港交所修改规定放行“同股不同权”后,小米H股上市的可能性将大增。备受关注的小米IPO,最终是否会A+H股同步,值得继续跟踪。
云计算总共4家,分别是:数梦工场﹑集奥聚合﹑金山云﹑腾云天下。数梦工场是基于阿里云独立研发的技术,主要面向政府、金融、公共事业和企业,提供场景化的数据服务,为行业客户提供模块化、定制化的云。2015年8月,数梦工场曾获得来自阿里巴巴、银杏谷等投资方的4.5亿元首轮融资。2017年6月,数梦工场完成A轮融资,宣布获得来自光大实业资本、阿里巴巴等投资方7.5亿元投资,投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
人工智能总共5家,分别是:Face++﹑商汤科技﹑寒武纪科技﹑云知声﹑依图科技。其中旷视科技(Face++)专注于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商业化应用,目前估值超200亿元,是纯技术驱动型独角兽的典型代表。旷视的核心优势在于它是世界最大面部识别云,截至目前,旷视已为超过1.12亿人提供了实名验证服务,为各行业提供的智能数据服务已超过62.57亿次,覆盖金融、安防、地产、零售和机器人等多个重要领域。
生物医药总共7家,分别是:联影医疗﹑复宏汉霖﹑平安好医生﹑信达生物﹑微医﹑春雨医生﹑碳云智能。联影医疗是高端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者,业务包括研发生产影像诊断和治疗全过程的高端医疗产品,并提供创新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2016年联影先后与迈瑞、尚荣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了在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市场中的份额和地位。2017年9月,联影医疗成功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33.33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超300亿元。
联影上市时间
联影医疗(688271)将于2022年8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本次A股公开发行的股份数10000万股,均为新股。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为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第一股。截至上午收盘,联影医疗股价涨幅66.26%,成为2022年科创板最大的IPO。
联影医疗成立于2011年,2013年首款产品上市,截止2021年底,联影医疗累计向市场推出80余款产品。产品线覆盖高端医学影像诊断产品和放射治疗产品,实现了诊疗一体化布局。在高端医学影像及放射治疗产品领域,公司产品线的覆盖范围与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等国际厂商基本一致。
2021年11月,由联影医疗牵头,与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郑海荣领衔团队,中国人民总医院(301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携手完成的“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高端医疗装备行业首次斩获这一科技领域最高荣誉。
联影医疗,背后的老板究竟是谁?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联影不仅掌握了所有核心成分,而且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它能够支持我们制造出最新的、加工水平最高的医疗产品。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海外供应非常困难,所以我们不得不紧急在中国寻找供应商。幸运的是,中国制造业上下游整体升级。
2021年5月29日,在第二届医疗保健产业高峰论坛上,联影保健集团董事长张强说。他以联英医疗的创新实践为例,阐述了后疫情时代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他说,在整个疫情期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供应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完整性,包括材料的批量生产、供应和国际供应。张强指出,一批民族企业在此次疫情检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反映了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空前转型。如今,面对新时代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和时代使命,联英医疗与集团下属子公司借助芯片,互帮互助,人工智能和云技术,探索下一代高端医疗器械的创新路径,为行业未来发展开辟新的创新生态。
此次疫情也是联影医疗的一个契机,尤其是在武汉,CT普遍安装,这是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湖北省的许多医疗队以前都没有见过国产对联设备。使用后不比西门子Ge差,绘图速度快,效果好。”张强介绍。然而,对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来说,仍然存在困难,尤其是全球供应链的风险。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供应链风险,张强表示,随着国际国内大周期、推进供应链自主可控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该片的集团化布局开始。其中,第一块芯片刚刚由薄膜微电子公司宣布,“主要用于pet和CT芯片,而这种芯片的出现将大大提高设备的性能,预计我们的机器技术将与竞争对手拉开一定的距离,促进垂直产业链更加完整和可控。
作为高端医疗产业的一员,联影医疗响应国家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大战略,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它涉及到很多高端医疗领域,其中核心组件具有完整的产业链。目前,一些关键层面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元器件已经实现了自主创新,但在这背后,还有很多元器件和芯片也严重依赖进口。要掌握创新的主动权,芯片是关键。未来要追赶、超越,需要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全面发展和深度融合,突破核心高附加区,推动创新链全面创新,通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全面调整和核心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