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二线城市区域性调整住房限购,“房住不炒”仍是政策底线
姑苏区、相城区、吴中区、高新区针对非户籍居民家庭的限购政策恢复至原政策执行,即:非苏州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条件为3年内在苏州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则是将《我市动态完善房地产政策》中“对限购区域内新建商品住房,本地居民限购2套,二孩、三孩家庭可增购1套,外地居民居住满半年限购1套;二手住房不再限购。”一句中删除了“二手住房不再限购”的表述。
中指研究院指出,二线城市作为区域核心,住房需求支撑度较高、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好,政策放松有利于激发市场的交易活力,促进住房需求释放,从而产生示范作用,带动整体市场修复,但需注意的是,在政策尺度方面,“房住不炒”仍是政策底线,各方都需保持合理预期。因此,苏州、青岛部分取消限购政策被撤回,进一步表明“房住不炒”仍是政策的底线。在各类限制性政策中,外地户籍限购是核心城市实现“房住不炒”的重要防火墙,短期来看,热点二线城市全面取消限购的可能性较小,预计更多城市或以“优先放松郊区限购”的方式渐进式推进。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认为,二线城市试探性放松限购进一步说明政策出台的严谨性,首先在市场信心不足,楼市成交动力偏低的背景下,多城适度放松楼市政策,其中不乏放松限购这类带动力较强的政策,以促进购房需求进一步释放,带动成交回升,是符合市场需要的;不过,对于二线城市而言,这类城市市场本身往往具有一定韧性,同时产业基础相对完善,也是很多群体的定居选择地,因此在放松限购方面既要考虑提升市场活跃度,也要谨慎避免炒房群体的流入,尤其在房地产市场处于修复阶段,这时政策的试探性也是较为必要的,可以有效判断政策是否可以进一步推进,是否能更好地实现政策的积极作用,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