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突然大爆发(中国芯片事件最新消息)
国产芯片取得重大突破,6nm即将实现量产!2022年一季度见
说到手机芯片,市场最有名的莫过于高通、联发科、华为等,当然也包括苹果自给自足概不外传的A系列处理器,三星小范围扩散商用的意法处理器等。不过相对而言,商用市场以高通、联发科的处理器为主,品牌方又以华为和苹果最具特色并成就了自己的独特竞争力。不过因各种原因,华为现在成为其中的例外,其它品牌的变化没受什么影响。
在事件之前,华为作为国人的一面旗帜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事件之后,有谁能替代华为重新抗起国产芯片的大旗,相信是不少人最迫切想知道的。现在可以明确的说,它就是展锐。一直以来,展锐在4G市场拥有比较强大的竞争力,由于其产品集中在中低端,不太被我们大部分消费者熟悉而已。现在,搭载展锐5G芯片的手机同样不少,在千元机市场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竞争力。比如有名的手机产品,包括中国电信自研的天翼1号云手机、海信的部分千元5G手机等。
同时,展锐在手机芯片领域的实力也水涨船高。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的最新报告,展锐智能手机芯片份额已达到10%,首次实现两位数份额;同时还扩大了品牌客户群,赢得了三星、荣耀、 realme 、摩托罗拉、中兴、传音等品牌的采用。
而好消息是,展锐最新的5G芯片即将量产,采用的是6nm制程工艺,由此前的12nm一举跃至6nm,综合实力跻身全球一线行列。而且从国内市场的发展环境看,展锐最新的5G芯片技术应该也是国产市场技术最高并能量产的商用技术了。展锐的5G芯片定位是要打造“人民的5G”,第二代5G芯片唐古拉T770、唐古拉T760即将实现客户产品的量产 。比如天翼第三代云手机——天翼1号2022,就是采用了展锐最新的唐古拉T770,预计2022年3月份上市亮相。另有中兴、海信5G手机及5G终端产品,同样采用了展锐的唐古拉。
展锐5G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非凡。因为在华为之后,我们的芯片产业如何走,曾在短时间内陷入了迷茫,现在有了展锐这样的厂商扛起大旗,我们的芯片产业显然不会就此一蹶不振,涅槃重生后一样的呈现出百花齐放竞争发展态势。
另外,展锐芯片不止在手机方面有广泛用途,事实上在2B市场同样拥有不可忽略的份额占比,特别是其与中国电信还达成了深度的全方位合作关系,在5G产业、4G维系、物联网等方面拥有大有可为的天地。
国产 2nm 芯片有望“破冰”,中科院快人一步
与非网 1 月 15 日讯,中科院对外宣布,中国科学家研发除了新型垂直纳米环栅晶体管,这种新型晶体管被视为2nm及一下工艺的主要技术候选。这意味着此项技术成熟后,国产 2nm芯片有望成功“破冰”。
目前最为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为 7nm+Euv 工艺制程,比较出名的就是华为的麒麟 990 5G 芯片,内置了超过 100 亿个晶体管。麒麟 990 首次将将 5G Modem 集成到 SoC 上,也是全球首款集成 5G Soc,技术上的确实现了巨大突破,也是国产芯片里程碑式的意义。
而继华为之后,中科院研发出了 2nm 及以下工艺所需要的新型晶体管——叠层垂直纳米环栅晶体管。据悉,早在 2016 年官方就开始针对此类技术开展相关研究,历经重重困难,中科院斩获全球第一,研发出世界上首个具有自对准栅极的叠层垂直纳米环栅晶体管。
同时这一专利还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授权,中科院的这项研究成果意义很大,这种新型垂直纳米环栅晶体管被视为 2nm 及以下工艺的主要技术候选,可能对国产芯片制造有巨大推动作用。如今在美国企业的逼迫下,国产企业推进自主可控已成为主流意识,市场空间将被进一步打开。相信在 5 年的时间内,在技术方面将实现全面突破。切断对于华为的技术提供,这将是中国整体研发芯片的一个里程碑式转折,中国将不再过于依赖美国所提供的相关芯片及其技术。
发展芯片不能幻想“弯道超车” 国产 CPU 强调建立自主生态
“发展核心技术需要愚公移山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不要幻想‘弯道超车’。”国产 CPU 厂商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指出,高复杂系统能力建设需要以 30 年为周期,无法避免多轮试错,不能指望一步上楼。
龙芯与申威、兆芯和飞腾等都是“中国芯”的代表企业。12 月 24 日,龙芯发布新一代通用 CPU 产品 3A4000/3B4000,使用 28nm 工艺。胡伟武介绍称,3A4000 通用处理性能与 AMD 公司 28nm 工艺最后产品“挖掘机”处理器相当。在此基础上,龙芯公司将于明后年推出使用 12nm 工艺的四核 3A5000 和 16 核 3C5000,其主频将提高到 2.5GHz 以上,通用处理性能将达到当时 AMD 的水平。
龙芯中科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牵头出资成立,旨在将龙芯处理器的研发成果产业化。该公司致力于龙芯系列 CPU 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包括面向行业应用的专用小 CPU,面向工控和终端类应用的中 CPU,以及面向桌面与服务器类应用的大 CPU,目前客户主要为党政军企业。
从基本可用到好用
龙芯 CPU 也在迭代中发展。胡伟武表示,经过 20 年的发展,从第一代的基本可用(小学毕业)到第二代可用(中学毕业),第三代产品将实现好用(大学毕业),主 CPU 和 OS(操作系统)基本完成“补课”,CPU 通用处理性能已达到 AMD 水平,操作系统成熟度也已接近 Windows XP。
英特尔、AMD 等国际大厂几乎垄断 CPU 消费级和企业市场,国产 CPU 主要客户为党政军。但在华为事件后,供应链安全成为各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国产芯片企业或将迎来更多发展机会。
虽然与英特尔、AMD 仍有不少差距,但国产 CPU 厂商在技术和生态上都在“补功课”。平安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主要厂商如飞腾、龙芯、申威、兆芯及海思等企业在各自领域设计出了自主可控程度较高的 CPU ,产品本身正在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转变,在党政军和重点行业市场得到应用推广,生态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 。
技术方面,胡伟武指出,通过在市场中试错,龙芯意识到我国 CPU 与国外 CPU 的主要差距在于通用处理性能,而不是专用处理性能;同时,单核性能不足,仅仅叠加核数并不能解决问题;设计能力不足,不能仅仅依赖工艺。因此,龙芯希望通过优化设计提高单核通用处理性能,此次发布的产品基本完成“补课”。他也不避讳,目前发布的产品在工艺上不够先进,功耗偏大,同时 DDR4 内存频率不够高。
除了技术,生态是制约国产 CPU 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电子产品只有进入应用不断迭代才能不断提高。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多次表示,“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要发展,一定是以应用为牵头带动我们的底层才行。”
打造独立的生态
胡伟武表示,应用不够丰富和产业不配套成为自主 CPU 和 OS 发展的下一个瓶颈。过去我国的信息化应用主要构建在国外 Wintel 和 AA(ARM+Android)等体系上,在 CPU、GPU、网络等的产业链配套不足。因此,未来 CPU 与应用软硬件企业应该相向而行。
龙芯中科副总裁张戈称,龙芯的合作伙伴已经增至近千家,下游基于龙芯的开发人员达到数万人,在政企、安全、金融、能源、交通、教育等各个应用场景中都有了应用。2019 年龙芯芯片出货量已经达到 50 万颗以上。
当天,包括联想、中科曙光、浪潮、同方、超越数控等产业链下游也发布了基于龙芯芯片的桌面计算机、笔记本、一体机、服务器、云终端、网络安全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等产品。
胡伟武指出,我国信息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独立于 Wintel 和 ARM+Android 体系外的第三套生态体系。为此,龙芯提供开源的基础版操作系统支持下游的操作系统企业、整机设备企业、解决方案企业推出产品版操作系统。
又一国产芯片巨头崛起!已经做到年入百亿,正逐渐向高通发起挑战
经过一系列事件之后,芯片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但是目前我国的芯片只给率还不足20%,大量的芯片依赖进口,我们每年在芯片这一项上的支出就超过两万亿。
而现在在国内已经掀起了一股制造芯片的潮流,很多大佬都投入其中,也让中国芯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中国芯片企业当中,华为的海思麒麟是当之无愧的老大,现在麒麟芯片也差不多可以和国际顶尖的芯片相媲美。但是现在麒麟的芯片基本不外销,只是供华为内部使用,小米、oppo、vivo等厂商还是主要用着高通的芯片。
但是,现在又一国产芯片巨头崛起,靠卖芯片已做到年收入上百亿,他就是展讯。
展讯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技术创新,在半导体领域建树颇丰,是国内唯一拥有自主嵌入式CPU核心技术的手机芯片设计厂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各方面都已经向国际顶尖靠拢。
去年四月份数据显示,展讯单品手机芯片SC6531出货量达到768万颗,力压高通、联发科,登顶单品榜首。也就是在那个时间段,高通总裁亲自飞到OPPO总部,跟OPPO洽谈合作事宜。高通这种放下身段的做法,也被一些人认为是感受到了来自展讯的威胁。
去年展讯的年营业额在110亿左右,虽然跟高通的227亿美元相比,差距还是很大。但是现在的展讯,已经逐渐向高通发起了挑战。数据显示,展讯的基带芯片出货量约7亿套,占全球27%,仅次于高通、联发科排全球第三。
大家都知道,未来的手机市场,国产手机成为主角。华为肯定还是会继续用自己的麒麟芯片。只要展讯将手机芯片做到高通媲美的高度,OPPO,VIVO,和小米等厂商肯定会优先选择国产品牌的。这一天或许已经不远了,大家觉得?
美国在对中国芯片下手,美国当真宁愿自己损失也不让中国存储芯片发展吗?
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芯片与科学法案》,该法案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产生了影响。
它签署的芯片和科学法案将使美国能够促进其芯片管理。其签署的目的是为了在国际科技和经济领域占据最强地位,从而压制中国的芯片产业,从而降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能力和影响力,总之,美国想垄断芯片技术以确保其国际地位。美国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法案的通过也意味着美国希望采取一些措施来阻止中国的芯片发展。
这个芯片账户的原因是,这些没有收到国际品牌发货补贴的半导体公司必须几十年来禁止在中国建立一些先进的半导体工厂。这也将减少中国芯片开发过程中的投资,芯片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大影响;但与此同时,它也将加快中国自主研发和芯片开发的进程。
美国的芯片确实非常先进,但这种新的改革很奇怪。他不想破坏中国的芯片开发。美国也希望迅速改善其半导体芯片产业结构。然而,尽管这项法案表面上对中国芯片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它禁止一些制造商在中国建立或扩大一些半导体芯片厂,这意味着许多外国机构将减少对中国芯片厂的投资。这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
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芯片法案》后,国内民众谴责拜登对该事件的指控,称这侵犯了中国的合法权益。拜登为什么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打击中国芯片产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事实上,这是为了阻止中国的经济发展。如果美国继续压制中国的芯片产业并造成损失,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将受到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