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股灾中20多万亿都去哪了)
金融危机发生了。那那些钱都跑哪去了?
金融危机:几十万亿美元到底蒸发给了谁? 你的鸡,我吃了,你的钱,不好意思,蒸发了。 ——第三只眼看金融危机:几十万亿美元到底蒸发给了谁? 首先你要明白一个颠簸不破的科学真理:能量守恒,物质不灭。 没有什么东西会平白无故的消失不见,物质是永存的。 中国股市号称蒸发了20万亿人民币,实质上只有散户几万亿的实际投入资金而已。这几万亿资金炒高了整体的A股市值。 比如说中石油,总股本1800亿股的盘子,A股流通只有40亿股。在48元的时候,市值达到8万多亿人民币,实质上,并不是投入了8万亿人民币。只是有几百亿人民币买了那40亿的流通股,每股炒高到了48元,乘以总股本1800亿股,就到了8万亿市值,现在跌下来到了10元每股,市值变成了2万亿,总市值减少了6万亿,并不是股民亏了6万亿的钱,这只是一个数字游戏而已,实际上整体股民的钱一分钱也没有少。何以故? 股市大跌,看起来散户亏钱,机构亏钱,大小非还没有来得及减持(即使有各种老鼠仓和提前撤出的先见者,比起几万亿来说也是沧海一粟)。那到底钱到哪里去了? 答案是:钱在银行里。很简单,你的钱本来是存在银行里的,银行要付给你利息。现在你把钱拿出来炒股,钱还是在银行里,只不过通过了券商的交易系统而已,都在银行里存着,不过是发生一些账户的内部变动,如果你把整个中国的银行系统看作一个整体的话,你会发现,整体银行的资金没有任何变化。不同的是,以前这几万亿资金是存款要付利息,现在这些钱变成了股票款,不用付那么高的利息。(当然,不排除有些外国的股票贩子如QFII提现兑换跑路,这个比例是很少的)。 打个比喻:在一个封闭的小山村里,张三养鸡卖给村委会,10年积累了1万块,存放在村委会,村委会拿去放高利贷。实质上,这一万块相当于村委会欠了张三的钱,每年还要付利息。现在村委会将村里的鱼塘上市,张三1万块存款拿出来入股,每股10元。实际上钱还在村委会放着,村委会只是给了张三一个简单的电子凭证代表他们持有各1000股鱼塘股票。然后,各村委会联合起来策划,称鱼塘金融危机爆发了,鱼塘股票大跌,每股只剩下每股1元,张三市值蒸发了9000元。现在你可以看到,相对于整个山村,鱼塘没有变化,张三的钱蒸发了9000块,而村委会的从欠张三1万块(存款),变成了只欠1000块(股市价值可兑现)。 整个山村的钱并没有减少,经济不受影响,而张三的钱就突然少了9000块。张三10年白忙了。 这是从物质不灭的角度来看这个股市的问题。钱是绝对不会凭空消失的。所以,中国的股市股民的钱并没有“蒸发”,反而是银行的支出减少很多,股市大跌,其实对是不透明的国有银行最大的利好。 同样的道理,美国的金融危机,号称损失几十万亿美元,有很多经济学家政客叫嚣美国完了,中国将成为最大的赢家云云,都是胡扯。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阴谋。美国的钱蒸发了吗?没有,物质不灭,金钱也不灭,只是通过某种形式变了名目而已。一场金融危机不可能把一个发达国家的整个经济摧垮,反而会变成美国挟持世界的筹码。反正美国人通过发行大量美元,已经买进了别的国家真正的实物产品,如鞋袜石油等等。美元到了中国等国成了外汇,本来中国也可以通过2万亿的外汇买入美国的实物的,那美国肯定不愿意,那好,就策划一场金融危机,将这些美元全部贬值蒸发,这个时候,中国就变成了张三,美国就变成了村委会。 全球的美元到底到蒸发到哪里去了? 答案就是,在美联储等资本机构的全球帐户里换了名目。 你的鸡,我吃了,你的钱,不好意思,蒸发了。
(不好意思网上搜的)
金融危机中那么多的钱都去哪儿呀?
钱到哪去了?
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已经越来越明显了。但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假设全世界的钞票是N万亿美元,在没有人为烧毁减少的情况下,流通体系的钱本来应该是不变的,现在为什么大家都觉得钱少了?几年前的活跃的流动性泛滥哪里去了?简言之,钱到哪里去了?为什么看不到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办。我们看看中国各大超市里的国产奶粉就知道了。原来年销售收入600亿的国产奶粉一夜之间成为滞销品,商家同样会问:每年都产那么多婴儿,消费量理应保持合理水平,老百姓手里的钞票也并没有减少,但购买力哪里去了?
购买力被消灭了。按照卫生部昨天的数据,截至10月8日,全国住院和出院的结石婴儿合计达到46810名。而此前的9月21日,住院人数是14471名,当时诊出的结石婴儿合计54436人。也就是说,被检出者住院的比例只有26.58%。由此去推断,则全国检测出的结石婴儿数量是多少,就清楚了。再按照较早前的一个数据,去医院就诊的婴儿数量则超过200万。这些去检测的孩子的父母,还会不会再去买国产奶粉?答案是明确的。所以,国产奶粉因为伤透了人们的心,很多购买力就这样凭空消灭了。
全球的金钱也是如此。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体系中,钱都是流动的,从甲流到乙,再从乙流到丙,如此循环不已。如果经济体系不出问题,这个循环是不会停止的,金钱也就显得比较充沛。
但是,如果进入了财富消灭周期,越来越多的人饱尝财富消灭之苦,则金钱的流动很快被恐慌的预期所阻滞。手里有钱的人停止了投资、降低了消费,而把钞票紧紧地捂在口袋里,于是,社会上的金钱就显得格外少了。
当然,这里面还有两个例外,就是中国和美国的情况。
对美国而言,由于金融市场发达,金融创新水平高,他们利用有限的金钱创造了无数的超前消费,造成了经济的虚假繁荣,结果一夜之间,突然发现钱少了。举例来说,汤姆是一个穷光蛋,没有一分钱收入。但银行却劝说他贷款购买了一套价值20万美元的房子。当房价涨到25万美元的时候,又贷款给汤姆5万美元,让汤姆去充分享受有车有卡的生活。汤姆也就如愿以偿地做了一回富人。忽然有一天,房价跌到15万美元了,汤姆还不起银行的贷款,于是搬出房屋,还给银行,自己继续去大街流浪。
这样一个循环过程,穷人的汤姆是当之无愧的赢家,享受了一段美好时光。还有谁是赢家?卖房子的地产商、卖车的制造商和卖消费品的生产商。他们都通过银行获得了自己销售的款项,利润做到了账面上,分给了股东、拿去重新做了投资。谁是输家?银行和投资银行。银行本来以为可以年年收回贷款,年年有钱赚。现在突然发现自己才是冤大头,把资产拍卖后将损失15万美元。有的精明的银行,把贷款证券化、卖给了投资银行,还有的投资银行把证券资产再一次证券化,都是为了回避风险。但不管怎么说,银行和投资银行体系互相消化,这15万美元损失被大伙儿分摊了。
一个小汤姆,就造成了15万美元的损失。如果是1000万美国人?那就意味着1.5万亿美元的损失。这些损失,被各个银行和投资银行机构分摊了。所以,他们面临两种窘境。其一是账面资产出现亏损,有的因此破产;其次是吓傻了,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地贷款出去了。于是,社会流动性骤然降低。
但是,有的银行和投资银行机构,在前期证券化的过程中,把许多还没有实现的收益利润化做到报表上去了,而且给股东发了红利,给职工发了福利。现在要连底兜,重新算账,则潜在损失将超过1.5万亿美元。
有人说,前期卖房子、卖车、卖消费品的人,拿到了钱,应该继续去投资、消费什么的,钱不是还没有减少吗?没错。这些人被赚钱的喜悦所鼓舞,所以会继续去投资,他们从中国进口消费品,从本地购进建设品,然后继续生产和消费。但是,汤姆先生变成穷光蛋了,那25万的资产卖不出去了,变成产品积压在他们手上了。当这种事情愈演愈烈的时候,生产商开始停止向银行贷款,生产的节奏下降了,经济开始出现危机。
且慢,这些生产者有问题,但他们购买原料所花的钱?持有那些钱的人应该还是有购买力呀?不错,如果是体内循环,在美国本土内,钱就还是美国的钱,缩小的购买力也还是购买力。但过去几十年,美国的金融创新让美国人民今日花明日乃至后日的钱,大量透支未来也许不存在的钱来消费。这些钱,构成了美国对世界的债务。比如,中国持有美国5000亿美元以上的债务,这笔钱,是美国的欠账,将来要还的。又如,美国长期对中国保持贸易逆差,实际上就是美国本土的钱大量流入了中国人的口袋。
因此,就本质来说,美国的经济模式,是中国和其它地区的人们,借钱给美国,让美国来购买中国的商品。一方面他们的钱大量外流,另一方面外流之后还有欠账。这种效应累计到一定阶段后,势必形成拐点。2007年,这个拐点形成了,美国的钱突然就少了。
为了扩大货币供给,美国其实可以不断地印刷钞票。但美国人还是“负责任”的,他们的印钞速度并没有过于离谱,否则,美元还会大幅度贬值。假设美国要全面赖帐,是可以让印钞机开足马力印钞票的。但那样会导致政府危机和国家恶性通胀,美国人要有所顾虑。
既然没有办法不断印钞票,就还有一个办法,继续借钱。美国最近的9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其实就是一个借钱救市的措施。一方面向国内人借,一方面继续向中国借。如果中国因为台湾问题而拒绝,美国人就会傻眼了。所以,至少就目前来看,美国的经济基本面还不会有实质改善。美国的消费和投资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这也是救市措施之后股市反而继续下跌的主要原因。
那么,中国的情况?我们卖给美国人那么多东西,我们的钱应该很多才是,为什么国内也觉得钱少了?国内钱少了,有三种情况:
首先,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使得超过7万亿货币积聚在央行手里,民间的钱自然就少了。如果这些钱逐渐释放出来,国内的资金压力会得到缓解。
其次,2006-2007年的资产泡沫,使得大量财富损耗在房地产和股市上,大大缩减了资金实力。一些大款、大腕,在股市和房市赚了一笔又一笔钱,最后倾囊而出,押宝地产和股市,结果全线套牢,损失过半。对于这些人来说,其财富缩水,购买力大大下降。
最后,上述耗损的金钱大多流入了国库,通过外汇储备和其它方式沉淀下来。由于我国经济的主体是国有经济,而国有经济控制的命脉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资源类产业,比如矿山、石油、通讯等,由此形成的大量财富被国家所控制。民间和企业支付的大量税费也进入了国库。国库内,又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占款。这些外汇储备,通过购买美元债券等方式借给了美国人等。所以,国内的资金就显得紧张了。
上述的“其它方式”主要包括财政支出中的公务资金与福利和腐败所得。公务人员收入比较高,但他们的实际消费水平比较低,大量财富积累下来,他们的投资意愿也并不强烈。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社会活动中的腐败行为始终存在,官员腐败所得往往不敢于消费,很多以现金方式沉淀下来,几乎与社会经济隔绝。
这样就形成了中国的资金损耗路线图:穷人消费能力有限,钱大多存起来,被央行以准备金等形式冻结,这影响了消费;富人投资损失巨大,资金损耗严重,官人投资意愿不足,守财奴心态上升,这影响了投资;我们以前大量借钱给美国人,让他们提前消费,现在他们出问题了,消费不起了,我们的外汇收入下降了,这影响了出口。于是,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同时受制约。这是中国的现状。
由此可见,从全世界的范围来说,我们可以说,钱的总量没有变,但富人投资屡屡损失,使得他们的投资意愿受挫,宁可当守财奴也不愿意投资了。穷人以前超额消费,现在又变成穷光蛋,在物价上涨因素影响下,他们不愿意扩大消费了。国际经济陷入困境,导致全球进出口进程放慢,影响力全球钞票的印刷速度。腐败所得的上升、灰色经济的扩大、官方储备的增加,都使得很多现金被相对冻结,市场资金不足。所以,钱看起来是越来越少了。
过去20年乃至过去60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所以,往往是一国经济出问题,他国可以弥补。比如,20多年前,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但美国经济补足。10多年前,亚洲和拉美金融危机,但中国经济补足。而这一次,是美国、欧盟、日本这些巨无霸一起陷入衰退,发展中国家的速度突然被阻滞,中国自身也面临严重不足。这种状况,60年来所仅见。如何走出困境,需要全球智囊一起动脑子,而这个难度,显然是比较大的。
未来如何唤回消费者的信心?如何唤回投资者的信心?如何在某一个国家率先走出困境来逐渐波及世界?这些话题,都值得好好琢磨。而在目前的情况下,最健康、最有潜力、最有能力率先发展起来的,也就只有中国。而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困局如何破解,才真的是需要大智慧了。
股市“蒸发”20万亿,股民的钱去哪儿了
我们通常放到嘴边说的股市蒸发的多少多少亿,不是钱蒸发了,是被前面卖出股票获利的人赚走了,比如一个公司有1亿股,发行的时候每股10元,那么是10个亿,大家哄抬股价, A10亿元卖给B , B自己炒作概念包装 20亿卖 给C , C继续包装讲故事炒作 30亿卖给D , D 还是各种包装40亿卖给E, 那这个时候 这个公司 市值是40亿了, 这个时候E 开始讲故事,但他的故事讲的不好, 没人信,那E40亿买的股票 就基本没人买,然而E 那40亿可能是银行贷款来的,每月都要还利息的,E背不下去了,好,现在只好降低价格 看10亿 有没有人要,最后10亿 成交 ,E 40亿就变成了10亿, 这个过程中 B 赚了10亿 C赚了10 亿 D 赚了10亿, 最后高位接盘 并割肉的E 亏了30亿 这个就是最终的钱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