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长安汽车最新资讯)
长安最新款车型2021款suv怎么样?
可以。
长安CS35 PLUS属于小型运动型多用途汽车,作为一款代步车,驾驶感好烦恼少作为它较为卓越的性质,同时汽车形象也能算是较为流行,但就是看起来有点大众的味道。一台轻盈的小车,搭载1.4T发动机和7挡双离合,马力这块绝对是很杰出,而然最满足人的,却是其油耗水平。
长安汽车保养常识
需要注意购车后请仔细阅读《长安汽车使用说明书》,以便您正确的使用长安汽车,增加驾驶的乐趣。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请妥善保管《长安汽车保修服务指南》、长安VIP卡、《长安汽车保修手册》,仔细阅读《长安汽车保修服务指南》。
行车前请认真检查车况,水、油、刹车、各项仪表工作是否正常。在长途出行之前,最好到维修站进行一次保养,以保证安全行车。
长安王俊:建立新型供应生态圈非常关键丨汽车产经
10月15日,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在2021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表示,2021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中国汽车品牌如何在智能化、电动化的进程中,建立与传统供应链区别更大的新型供应生态圈非常关键。
王俊还强调,新型供应生态圈应以用户为中心,以价值提供为导向,呈现一个开放共赢的立体互联网状结构,按需求进行精准、灵活的资源配置。
长安汽车总裁王俊
他指出,传统资源匹配采取环环相扣的串联模式,比如整车厂选择芯片厂,芯片厂找软件开发厂,逐级拓展。他认为,新型供应生态将变成并行工程,减少中间环节,最大程度地提高配置效率。
“在新汽车产业生态中,整车产品仍然是整车厂必须承担的主体责任,唯一须主导完成的生态闭环。在新型供应生态中,整车也成为承接上述新价值创造的重要。”王俊表示。
10月9日,长安汽车对外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9月长安汽车整体销售188258辆;1-9月长安汽车销量累计突破173万辆,同比增长26.4%。
在芯片短缺有望逐步缓解的大背景下,部分行研机构对长安汽车保持了稳定且正向的预期,认为在接下来的时间中,长安汽车得益于大环境的改善,将有望推动销量提升进而影响利润预期。
以下为王俊演讲全文: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探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方向,携手构建安全可靠的汽车供应新生态。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拥抱变化 融合创新 共筑中国汽车新型供应生态圈”。
第一,产业变革 正视新动向,机遇万千,助力新格局。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的生产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汽车产业得以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方面进一步变革发展,以“软件定义汽车”为特征的新汽车产业加速形成。
生产要素的变化反映出供给侧的全面变革。对于中国汽车品牌而言,在跨步挺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携手构建安全可靠的新型供应生态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中国汽车供应链渐趋完善 全面助力新发展格局
从中国汽车产业现状来看,自2010年至今,中国汽车产销已连续十年位居全球首位。汽车产业链布局日趋完善,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深度融入全球供应生态,成为重要的生产和供应基地。逐渐以大型整车企业为核心,形成一定的产业链集群效应。不仅推动中国汽车品牌的健康发展,更为全球汽车产业做出重要贡献。
早在去年3月份,面对疫情,中国汽车产业迅速进行资源配置,顺利实现复工复产,加强了国内产业链的循环,为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助力。
同时,高水平的开放,又促进了国际供应链的循环,对于支持全球汽车产业复苏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汽车供应链正发挥着“国内和国际双循环”节点的积极作用。
2.中国汽车供应链尚存短板 亟需构建可持续能力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尚未实现完全贯通,面对汽车“新四化”趋势,“缺芯、少电”的情况还很突出,“多硬、缺软”的特征非常明显,某些关键环节存在断点、堵点、痛点风险,使得我们助力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有所减缓。
受疫情影响,部分国家及零部件企业仍未走出阴霾,停产状态频发,引发“断供”风险。如马来西亚等地,因疫情封锁措施导致全球货物贸易难以顺畅运行,在运输成本飙升和部分零部件短缺的背景下,全球供应链形势进一步恶化。如果中国汽车供应链能够实现完全垂直整合,也会对改善全球供应链紧张形势发挥重要作用。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和“碳达峰”“碳中和”双碳国策推动下,来自供应链的挑战其实蕴含着无限机遇。加速构建完整、通畅、可持续的新型供应生态圈,实现全产业链的整合,不仅中国汽车产业会受益良多,全球汽车产业也将因此实现更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二,自我革命 推动新发展,合作共赢,勇攀新高峰。
出于对行业的预判和思考,为了更好地把握机遇,直面挑战,早在2017年,长安汽车主动拥抱变革,开启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如今已迭代升级至4.0版。我们强调将软件能力和效率打造为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面对汽车产业的新趋势新变化,基于公司战略和用户需求,我们对于未来的汽车产业和供应生态有着自己的思考。我们认为,未来的汽车产业将不再是传统制造业,而是新兴高科技产业——这意味着汽车产业的供应生态也将面临全面革新和变化。我们将这种趋势称之为“新汽车 新生态”。8月底,我们发布了“新汽车 新生态”战略,全面呈现长安汽车未来发展蓝图。
1.“新汽车 新生态”重新定义供应生态圈
汽车行业正积极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新汽车 新生态”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汽车“新四化”趋势的加深、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用户接受度的不断提高,智能低碳汽车的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与之密不可分的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电子电器架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云端大数据等供应需求将大大拓展关键资源覆盖领域,数字化成为汽车产业生态圈的方向,汽车供应链将面临全面重塑,国内外零部件企业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我认为,未来的供应生态与传统供应链存在本质区别,中国汽车供应链将实现从“传统供应链”到“聚合产业链”再到“共赢生态圈”的发展历程。传统供应链是一种链式结构,按上下游之间不同的责任分工进行资源匹配;聚合产业链以整车企业为核心,辐射周围供应商伙伴;而新型供应生态圈则打破了以上两种结构,以用户为中心,以价值提供为导向,呈现一个开放共赢的立体互联网状结构,按需求进行精准、灵活的资源配置。这种新型生态圈有几个重要特征:
2.新型供应生态圈的重要特征
与传统供应链相比,首先,主体角色定位发生变化。传统供应商市场主要面向整车厂,并不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是一个To B的逐层传递价值的结构、最后由OEM将产品传达给终端用户的商业关系;而新型供应生态圈中的主体供应商,将借助整车,增加多通路直接面向C端用户的选择。就像手机开发商和智能手机厂商之间一样,二者并非直接建立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共赢的角色定位。
其次,价值创造途径发生变化。对于整车厂及供应商伙伴来说,新生态圈中的用户对于整车产品的一次性消费不再是价值实现的终点,而是双方价值创造的新起点。整车厂及供应商伙伴将基于“新汽车”为用户提供可持续的个性化服务,价值创造周期将大幅延长。在此过程中,价值分享也将按各主体贡献度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分配。
再次,资源配置逻辑发生变化。当然这些变化不是一触而就的。传统资源匹配采取环环相扣的串联模式,比如整车厂选择芯片厂,芯片厂找软件开发厂,逐级拓展;而新型供应生态将变成并行工程,减少中间环节,最大程度地提高配置效率。
最后,数据流、信息流、现金流也将全面重构。随着新型供应生态的不断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在数据流、信息流、现金流的输入与输出方面将实现更多触点。
在新汽车产业生态中,整车产品仍然是整车厂必须承担的主体责任,唯一须主导完成的生态闭环。在新型供应生态中,整车也成为承接上述新价值创造的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未来的汽车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交通工具,而在真正意义上衍变成大型移动智能终端、数据采集载体、能源储能单元和移动多功能空间。
长安汽车正由传统汽车产品生产者向智能出行生活圈供给者进行转变,致力于推动构建新的商业共同体和供应生态圈。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携手共赢、融合发展,助力开启新型供应生态圈新时代。
第三,尊重信任 畅通链路——携手供应链,打造共赢链。
长安汽车一贯重视与合作伙伴间的关系。去年疫情伊始,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在第三次创业计划的指导下,与合作伙伴多方携手、融合发展,积极打通上下游生态圈,拉动复产,保障各个环节的健康良性发展,实现厂商共赢。
首先,我们贯通供应生态圈。面对疫情,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十大资源协调小组,在政府及相关单位的指导下,率先复工复产复市。同时全面排查全球供应商零部件短缺情况,与供应商携手,通过开展海外寻源、实施代替方案等举措,全面消除生产断点,共同渡过了那段“至暗时刻”。
我们深入推进“北斗天枢”和“香格里拉”计划,积极推进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的探索,优化供应生态。已掌握500余项关键技术,其中48项为国内首发。长安汽车去年便兑现了新车100%联网的承诺,当前已累计投放智能网联汽车152万辆。
在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指导下,长安汽车实现健康稳定发展。今年1-9月,长安汽车集团销量突破170万,同比增长26.4%,好于行业平均17.7个百分点;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突破135万,同比上涨30.6%,好于行业平均21.9个百分点。
未来,我们以效率、效益、规范为核心,发挥集团资源优势,围绕供应资源、成本分析构建采购关键竞争能力,建设价值共享、高效协同的供应生态圈,构建厂商利益共同体,实现携手发展、共赢进步。
第四,补短铸长,共建新生态,融合创新,共赢新未来。
202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汽车品牌如何在智能化、电动化的进程中建立与传统供应链区别更大的新型供应生态圈,非常关键。为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促合作,共筑数字化供应新生态。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相关的供应链体系在加速构建,数字化供应链将逐渐成为汽车产业生态链上的主牵引。中国汽车品牌应积极主动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发展进程,加速与传统生态链的创新融合,补短铸长,在实践中构筑数字化供应新生态。
二是稳供应,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
受新冠疫情影响,半导体供应进一步紧缩。加强国际合作,稳定巩固传统供应链安全的同时,将产量尽快拉回到正常轨道上来是当务之急,这也是构建未来新型供应链生态圈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建能力,转变“多硬缺软”产业现状。
中国汽车供应链“多硬缺软”的情况仍会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然而,这也将是供应链行业重新洗牌的一次契机。在稳供保供的同时,携手合作伙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传统供应链壁垒,构建芯片、软件等核心技术能力,共筑中国汽车新型供应生态圈,将有利于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朋友们,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其中更蕴藏着波澜壮阔的历史机遇。长安汽车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各位合作伙伴一道,坚定信心,深化合作,携手奋进,融合创新,构筑汽车供应链命运共同体,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品牌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人类美好出行梦,贡献长安力量。
科技长安·智慧伙伴!
谢谢大家!
长安汽车股价跌停!实控人已减持套现超21亿元,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近期2个月,长安汽车上涨幅度最大超200%,6月28日总市值一度提升2000亿元人民币.股票价格破纪录之时,长安汽车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提前终止股权减持方案或者因套现金额已超过预期。
长安汽车上年12月18日公布的《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预披露公告》表明,出自于本身发展需要,实控人兵器集团及一致行动人中国长安、南方地区财产方案在公告发布生效日十五个股票交易时间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法减持公司股份总计不得超过1.35每股公积金(即不得超过2021年12月17日长安汽车总市值的1.78%)。
根据公示,兵装集团根据集中竞价方法在6月13日、6月28日各自减持了0.10%、0.42%的长安汽车股权,减持平均价各自为16.91元/股、20.30元/股;南方地区财产根据集中竞价方法在1月21日至3月15日期内减持了0.89%的长安汽车股权,减持平均价为12.74元/股;而中国长安未减持股权。
依照减持股票数和减持平均价测算,以上公司股东总计减持长安汽车1.41%股权,额度总计近21.46亿人民币。目前为止,公司实控人兵装集团及一致行动人中国长安、南方地区财产总计占股比例为37.29%,兵装集团及全部一致行动人总计占股比例为40.17%。
开年以来,长安汽车股票价格一度下挫,4月26日收盘价格低至6.89元/股。但自此,长安汽车股票价格不断上涨,截止到6月28日收市达20.35元/股,创出历史新高,期内的累积上涨幅度达到195.36%,汽车行业板块指数近期2个月总计上涨幅度57.88%。
信息表面,5月起,中间及地区汽车市场国家扶持政策聚集颁布。6月22日举办的国务院常务会强调,要进一步释放出来车辆消费潜力。
在众多国家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汽车市场转暖显著。据汽车销量最新数据,5月新能源客车零售量达135.4万台,同比增长率29.7%,增长速度处在近6年同时期历史时间最大值。6月,汽车零售再次强悍回暖,6月1日到19日,全国各地新能源客车销售市场零售同比增加24%,同比5月提高43%。据汽车销量预测分析,6月汽车零售同比增长率将由负转正定级,完成15.5%的正增长,同比增长率35.2%。
质选车:再进阶 长安CS75 PLUS将续写传奇
在国内紧凑型SUV市场中,角逐和拼杀已经是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可谓是一片红海蔚为壮观。其中,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不敢说自己有必胜的把握,毕竟大家都是“神仙打架”,相互之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从销量上看,除了市场地位不容撼动的哈弗H6饶有兴致笑看风云以外,貌似也就只有长安CS75 PLUS还算是分量不轻,并享有着一定的话语权。怎么形容这两位的关系?虽然不太贴切,但也确实有了那么点儿“既生瑜何生亮”的味道,总之都不是善茬儿。
不久前,长安汽车宣布旗下第二代长安CS75 PLUS(中期改款车型)正式上市,新车提供1.5T和2.0T两种动力配置在内共计6款车型,价格区间为12.49-15.49万元。据悉,新车在上市之时就已经收获了超过2万台的预售订单,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过往取得的辉煌成绩终成历史,随着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第二代长安CS75 PLUS能否在市场中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本期质选车将为您详细解读。
一、 基本信息及产品亮点
虽然官方称之为“第二代长安CS75 PLUS”,但就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只能算是中期改款车型。当然,无论是设计、配置还是动力方面,新款车型都进行了针对性升级,使其产品力再度进阶。不可否认,在国内紧凑型SUV市场中,长安CS75 PLUS一直都有着不俗的口碑及销量,并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作为中期改款车型,第二代长安CS75 PLUS基本只针对细节进行了部分了调整,配置升级的同时也换装了蓝鲸新一代1.5T和2.0T发动机,传动系统均匹配来自爱信的8挡手自一体变速箱。
外观方面,第二代长安CS75 PLUS相较老款车型更加运动且张扬,新车提供两种不同风格的进气格栅可选,不过无论是V型格栅还是点阵式格栅,都颇为个性前卫,搭配重新设计的贯穿式LED灯组,视觉冲击力极强。车尾部分的设计变化相对较小,贯穿式尾灯组经过重新设计,与前脸大灯相呼应。其中,2.0T车型还配备双边共四出圆形排气,搭配后包围底部带有扩散器样式的饰板,进一步提升了整车的运动感。
新车内饰造型基本延续现款车型设计,不过在细节方面的提升还是颇为用心。具体来看,第二代长安CS75 PLUS针对原本双联屏中间的拼接线进行了优化,使其由一整块曲面玻璃覆盖,过渡更加平滑流畅,观感也十分协调。空调出风口经过重新设计,与中控台的融合性更好,并且贯穿的设计也显得很有层次感。除此之外,新车还换装了全新的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盘,造型更加规整饱满,相信握持手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动力方面,第二代长安CS75 PLUS搭载蓝鲸新一代1.5T和2.0T发动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38千瓦和171千瓦,峰值扭矩为300牛·米和390牛·米,传动系统均匹配来自爱信的8挡手自一体变速箱。相比老款车型,不仅动力参数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1.5T车型也全面换装了爱信8挡手自一体变速箱,硬件配置方面的升级可谓是颇具性价比。
二、产品竞争力分析
第二代长安CS75 PLUS依旧定位紧凑型SUV,在这个级别市场中,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不争不抢就只能落得个被淘汰的结局。合资品牌暂且不谈,只看自主品牌就已经打得火热。其实竞争激烈倒也能够理解,但如果个顶个都是“战神”级别的产品,相互之间的竞争就好比“神仙打架”,这就有点太过夸张了。比方说,长安CS75 PLUS就与哈弗H6缠斗多年,可谓一时瑜亮。去年,吉利也终于耐不住寂寞,携重磅产品冲进“战场”,而随着星越L的问世,使本就已经十分激烈的市场再度进入到白热化,好不热闹!
设计方面,第二代长安CS75 PLUS明显要更加年轻运动,无论外观还是内饰都颇为个性前卫。哈弗H6和吉利星越L则更偏沉稳大气一些。对于年轻人来说,第二代长安CS75 PLUS的吸引力肯定更强,毕竟如此激进的整体设计,有哪个年轻人会选择拒绝?哈弗H6和吉利星越L的整体定位更加大众化,拖家带口选择一辆日常家用的紧凑型SUV,肯定还是相对内敛一些的设计更容易博得好感。当然,设计本身并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倾向性有所不同而已。
动力方面,至少就高配版本来说,三款车型均搭载了2.0T发动机,这样的硬件配置也算是目前行业内的主流水平。对比来看,第二代长安CS75 PLUS搭载蓝鲸新一代2.0T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71千瓦,峰值扭矩390牛·米,传动系统匹配来自爱信的8挡手自一体变速箱。不仅发动机参数更加亮眼,而且在变速箱的选择方面也要比另外两款竞品车型表现更优,毕竟目前还是有不少消费者对于双离合变速箱并不感冒。
配置方面,由于第二代长安CS75 PLUS和第三代哈弗H6均选择了顶配版车型进行对比,因此配置水平相当高,而且整体差异也很小,不过总体看来还是前者更具优势一些。星越L的产品亮点主要是由越级的车身尺寸所带来的实用大空间,当然高配车型的配置表现也十分亮眼,之所以在配置对比环节稍占下风,主要还是因为受限于价格因素,只能拿出中配车型参与对比。
三、产品质量服务趋势分析
作为长安品牌旗下的热门紧凑型SUV,第二代长安CS75 PLUS是否会有发生质量问题的隐患?对此,我们将从过去一年长安CS75 PLUS车型的故障问题入手,通过故障问题比对,从而初步预测未来新车质量问题的发展趋势。由于第二代长安CS75 PLUS为中期改款车型,因此我们将通过对长安CS75 PLUS车型近一年来的投诉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对长安CS75 PLUS车型近一年的投诉数据可以发现,故障问题主要集中在“影音系统故障”和“车载互联故障”方面,投诉量均超过百宗。具体来看,上述两点问题主要集中在2020款车型上,而后续的2021款及2022车型则少有出现,可见厂家已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优化。由于第二代长安CS75 PLUS为中期改款车型,针对配置方面进行了升级,因此可暂且认为其出现上述问题的几率较低,但实际情况如何,还要待其上市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能有定论。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品牌售前/售后服务的水平高低,购买体验的好坏已逐步成为影响消费者最终购买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将基于车质网海量大数据,通过对过去一年品牌或车系普遍存在的服务问题进行分析,为消费者购买车型提供更为客观的参考依据。
由于第二代长安CS75 PLUS为中期改款车型,因此我们将通过对长安CS75 PLUS车型一年来的服务问题投诉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筛选投诉数据可以发现,“销售承诺不兑现”投诉量较高。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问题主要集中在2021款车型中,而后续的2022款车型则并未出现该问题。总体来看,这类投诉问题并不是很多,而其它投诉问题点的投诉量也都普遍较低,由此可见长安品牌在售后服务方面的表现值得肯定。
在衡量新车售后服务口碑方面,我们将通过企业对于车主投诉的回复情况进行分析,相对客观地对于新车未来的售后服务口碑有所预判。据车质网数据显示,近一年长安品牌旗下车型的投诉回复率为97.12%,可见厂家对于车主的诉求还是非常重视的。
四、售后服务政策及网点分布
img src=
【本文来自易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