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年内最大IPO!万科旗下万物云预计本月上市,募资超8亿美元
。后资料集,万物云的收入由2019年的139.27亿元增加30.3%至2020年的181.45亿元,并进一步增加30.6%至2021年的237.04亿元。后资料集显示,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以及截至2021年3月31日及2022年3月31日的三个月,万物云的毛利分别为24.68亿元、33.65亿元、40.2亿元,以及6.99亿元、9.9亿元。毛利的增长与收入增长相一致。
流动负债净额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25.73亿元减至截至2022年7月31日的18.36亿元。
股权方面,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万科企业及其各全资附属公司拥有权益并有权行使本公司合共约62.89%的投票权,为万物云控股股东。
万物云招股书显示,万物云计划将此次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业务扩张,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万物云街道”模式。部分资金会用于AIoT和BPaaS解决方案的开发,收购增值服务和上下游服务商,及吸纳与培养人才。
据了解,“蝶城”是万物云全新的街道战略,为突破传统服务业效率瓶颈,万物云在城市区域内画出一个服务者20-30分钟可达或半径3公里的服务圈,通过在这个服务圈中铺设大量基础设施后,建立一个高效率的服务网络。
也就是说,蝶城突破了社区围墙的限制,将服务范围从一个小区扩大到一个街道。这样一来,维修员、安全巡逻员等服务者可以多项目流转;设备也可以实现跨项目共享,从而打开了小区、商企、城市空间服务的边界。
据万物云首席科学家丁险峰介绍,“今年,万物云在深圳、武汉、佛山、中山、南京、苏州、杭州等地,筛选了14个区域,作为首批构建蝶城的试点。”
对此,在今年8月31日万科召开的2022年中期业绩推介会上,有投资者提出“如何看待万物云上市时点以及估值是否会跟预期有所差异”的问题,万科董事会秘书朱旭回应称,确实去年物业市场估值远远高于现在,但对万科而言,推进业务分拆并不是以资本市场的市值窗口作为考虑因素。万物云无论在哪个时点上市对它而言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不是终点,“我们并不追求在行业估值顶点去上市,我们希望万物云能够得到市场的理性估值。万物云具体的上市时间表,我们也会按时公告”。
同时,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补充回应称,万科分拆物业上市,不是“卖猪仔”,通过好的价钱把它卖掉,是想让它通过上市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所以短期市场的估值万科不是最在意的,更关心的是通过资本市场来获得更多的力量,支持它进一步发展。
另外,按照摩根士丹利9月15日发表的研究报告,物管股上半年业绩出现分化,国企背景的物管股呈现稳定增长,而私企的物管股则表现疲软。
摩根士丹利指出,物管股目前正处于历史低谷,明年预测市盈率7.9倍,2021至2024年的盈利年复合增长率为16%。
摩根士丹利认为,物管股的股价短期内可能会继续受压,因为盈利仍在调整中,住房市场下行的连带影响仍是需要关注的关键因素。但长期仍看好物管行业,因为商业模式的防守性未改变,相信在房地产市场稳定后,仍能实现良好的增长,偏好国企背景的物管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