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年内最大IPO迫近 中国中免带来什么?
完成后,IPO进程却并未推进。当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资本市场表现低迷,当年12月4日,中国中免宣布暂停香港上市。
2022年6月30日,中国中免再次启动赴港上市程序,一天之后,便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多数市场人士都认为这一时机选择有“应和大势”的意味。
中国中免的基石投资者阵容强大,其中包括AMOREPACIFIC集团、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中远海运、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Oaktree基金上海机场投资有限公司等。
“AMOREPACIFIC集团是韩国最大的香化品集团,Oaktree基金是著名的橡树基金,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都有中国诚通的背景,诚通是首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企业,中国中免可谓是国资资本和国有资本加持双保险。”前述二级市场分析师表示。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中国中免有望于8月25日完成香港上市。
一家港资投行的基金经理向
中国中免所在的免税品销售行业可以带来这样的期待。权威第三方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球免税品旅游零售销售收入占全球旅游零售市场的56.8%,2017年至2019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5.8%。同时,这一行业的集中度较高,截至2021年,全球前五大旅游零售商销售收入占整个市场销售总额的72.5%,中国中免位列第一,市场份额为24.6%。尽管有疫情带来的影响,中国中免仍然不失为一家为投资者期待的优质公司。
除有可能成为“年内香港最大IPO”外,市场普遍关注中国中免的另一原因是疫情对免税品销售的影响。在招股说明书中,中国中免专门提示了这一风险,称疫情已经对业务运营产生影响,并可能持续产生影响。统计数据显示,较之于2019年,2021年中国中免口岸免税店的销售额下降了46.6%。
招股说明书披露,截至目前,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暂时关闭的门店中,已有26%的门店恢复了正常运营,有11%的门店以限流方式恢复运营,63%的门店依然处于暂时关闭状态。
同期,受到疫情影响,中国中免位于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门店总日均客流呈现下降态势。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门店日均客流237000人次,2021年为7000人次。
业内人士告诉
中国中免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活动限制措施导致出行人数大幅减少,“这大大影响了我们各门店的客流及销量”。不过,海南离岛免税业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影响,并带动中国中免整体业绩增长。统计数据显示,相较于2019年,中国中免离岛免税店2021年销售收入增长255.2%,市内免税店收入相较于2019年增长40.8%。
发展线上业务是另一应对手段。目前,中国中免加速搭建并完善“cdf会员购”等多个线上平台,采用创新销售模式开展线上业务,并通过上线更多商品调动客户重复购买的意愿。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全年,中国中免线上平台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246亿元、319亿元人民币。
不过,业内人士提醒,线上业务形成的订单,可能受到疫情影响而无法及时送达,在送达完成前,无法确认为销售收入。
除此之外,中国中免还在招股说明书中提示,8月以来的海南疫情,也正在对中国中免的销售产生影响。目前,中国中免位于海南的部分店铺须暂停营业,其中包括三亚国际免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