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iPhone拍出德味照片?聊聊徕卡的色彩科学

2022-07-06 23:40:17

  共1800词,阅读需要10分钟,感谢您的关注!

  01写在前面

  “色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不言自明的知识。人类的视觉使我们能理解何为色彩,但这习以为常的概念却极难深入研究。举个例子:

  假设有一个色盲患者,他看到的颜色和别人不一样。他会把蓝色看成红色,把红色看成蓝色。在他的眼中,天空是通红的,火焰是湛蓝的,但他所受的教育告诉他,天空的颜色被称为“蓝”,火焰的颜色被称为“红”。于是,尽管这位色盲患者与他人看到的色彩完全相反,但却无法被他人、甚至自己所察觉。因为,他所学到的“色彩概念”与常人是相同的。

  想必多才多艺的IT之家家友们肯定知道,光之所以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波长不同;而“色盲悖论”则揭示了色彩的本质:尽管颜色客观存在,但在现实层面,颜色是人类知觉的主观反映。我们基于色彩辩论照片的美丑只会陷入无休止的争吵,因为我们甚至无法保证两人看到的颜色是相同的。

  然而,心理学的发展为“色盲悖论”提供了一种解法。相信不少家友们也听说过一个叫荣格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同属于“人类”这一物种的我们的深层次情感中,有种被称为“原型”的东西支撑着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各位家友在儿童时期都会有一段“幻想自己拥有巨大力量”的经历,这是人类心中的“英雄原型”在发挥作用。色彩也是一样。同属于人类,我们对色彩的心理认知大体相同。鲜艳的颜色使人警觉,柔和的颜色使人平静,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对某种色彩的情感认知,来窥探他的色觉是否与常人有差异。

  我之所以要在开篇聊这些,只为说明一件事:我们用徕卡的调色处理一张照片,其结果绝不是让这张照片变得好看,而是赋予这张照片特殊的情感。任何人都可以批评“徕卡相机拍出的照片怎么如此难看”,因为徕卡百年历史和照片的美丑是毫无关系的。徕卡究竟代表了什么?这大概能用我很喜欢的一句徕卡广告语来回答:

  TheWorldDeservesWitnesses.

  我们的世界需要见证者。

  02徕卡的色彩科学徕卡认为,人类历史不仅能用文字书写,还能用照片。所以,徕卡的影像风格可以用如下关键词概括:

  历史感、厚重感、旁观感、氛围感

  多说无益,请直接欣赏徕卡官网给出的样张:

  ▲西班牙北部,式微的乡村居民正在进行传统的狩猎活动

  ▲危地马拉,一半以上的儿童正在遭受饥饿的威胁

  我相信家友们看到这些照片的第一感觉会是:这背后隐藏着某些发人深省的东西。徕卡的照片之所以容易引起观赏者的此类联想,主要依靠如下一套色彩科学:

  影调:压低亮部,明暗过渡平和;整体亮度偏低,但对比度不减;

  白平衡:在总体准确的基础上,偏冷、偏青;

  色彩:明度偏低,由此带来的厚重感通过低饱和度对冲,呈现浓而不艳的效果。

  必须指出,我不是说只要是徕卡相机就会拍出上面的效果。实际上,徕卡也能呈现生动活泼的场景,比如下面的样张:

  ▲葡萄牙科阿峡谷,随着季节变化,不同鸟类栖息于此

  ▲冬去春来,动物、植物、流水都在苏醒

  一言蔽之,徕卡特色的深沉色调需要合适的载体。如果一张照片想要传达的情感是轻松与活泼,显然,偏暗的色彩是不匹配的。

  因此各位家友调色的第一步,是找一个即使把亮度拉低也不会有强烈违和感的恰当主体。

  03小米12SUltra成片分析

  受限于智能手机的体积,移动摄影想要呈现原汁原味的徕卡风格是不可能的。这是拥有1英寸CMOS和将近1cm厚度的小米12SUltra也做不到的事情,更不用说硬件素质更差的iPhone。这要求我们找到一种折衷的调色手段。

  ▲笔者上手小米12SUltra

  我们首先对比一下拍摄同个场景时,拥有徕卡加持的小米12SUltra与小米11Pro有何区别:

  总体来看,以小米11Pro为代表的小米原生风格与徕卡生动区别较少,而徕卡经典则与前两者有明显区别,也更符合一般意义上的“德味”。所以,接下来的调色方法会以徕卡经典为参照。

  1.我们首先徕卡经典有明显的暗角,即画面边缘变暗的效果。这本是光学镜头边缘失光的不良现象,但在成片中,它能起到突出中央主体、营造厚重氛围的作用。

  2.其次,画面中物体的阴影明显加强,场景中由射灯构成的多重照明被体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增强的阴影中仍保留着暗部细节,画面中未出现黑作一团的部分;

  3.最后,本应呈现暖色调的木质产品架微微偏冷、偏绿,呈现厚重、平稳的色彩观感。但画面的整体色准,尤其是白色高光部分,仍忠实于原始场景。

  遵循以上三个徕卡调色的方式,我们借助iPhone系统相册中的04iPhone用户的具体操作为了直观体现每一步操作的效果,我首先从各位比较熟悉的树叶景观开始。

  ▲iPhone相机直出

  1.我们先为照片提供一个徕卡特有的偏暗色调。为了保证画面细节,我们不调节曝光,而通过拉高对比度、降低亮度来营造氛围感。然后在工具列表的结尾处找到晕影并提高,这能为照片添加暗角;

  2.我们接着调节照片的色彩。徕卡成片给人一种厚重的质感,这可通过降低高光实现。随着高光降低,照片色彩会偏向艳丽,但徕卡调色需要柔和,因此略微降低饱和度和自然饱和度。最后,将色温拉低使画面偏冷,并在不造成较大色偏的情况下拉低色调使画面偏绿,赋予照片德味。

  3.在以上调色的大方向上,我们要视照片的具体情况微调一些参数。下面再提供一些例子:

  ▲如果画面变暗后丢失大量细节,可以略微拉高阴影和降低黑点来保留暗部细节,并且降低黑点后画面会拥有胶片质感

  ▲色彩寡淡的照片经过调色后会更显单调,此时可选择iOS自带滤镜中的“黑白”来强调画面中的明暗对比,以获得更好的视觉观感

  ▲对于光照条件较好的场景,暗角的添加可以省略,颜色的调整也无需激进。原片中蓝色的天空显示出青色即可,不要让画面整体偏绿

  下面展示一些以笔者非专业的摄影水平、遵循徕卡调色思路所获得的成片。照片原片均由iPhone拍摄,非ProRaw格式。

  加上水印后,是不是徕卡味道更浓了?这些水印是通过笔者自制的iOS快捷指令生成的,欢迎各位iPhone用户下载体验。

  05如果你是iPhone13系列用户

  在iPhone13中,苹果为系统相机App添加了一种被称为“摄影风格”的选项。你可以调节影调、暖调两个参数,为实时渲染的画面添加高对比度、冷色调等效果。换言之,你可以直接拥有一个类似徕卡调色的原生相机。

  苹果的摄影风格并非滤镜。SmartHDR算法可使iPhone分离场景中的主体与背景,并对各个部分进行定义与分类。比如拉高人物面部亮度时,不会使天空过曝等等。因此,用户直接在摄影模式中调色可以实现对画面局部内容的精细调整,使成片的徕卡味更浓。以下是设置方法:

  看看成片的效果:

  ▲彩蛋:IT之家摄影水印

  设置过一次的摄影风格会长期保留,用户之后可在徕卡调色和iPhone原片之间快速切换,甚至能够实时预览不同调色对某个场景的适配度。目前最多能保存五款调色风格。

  ▲动图:摄影风格的切换与预览

  并且,iOS原生相机支持在摄影风格之上再嵌套一层滤镜,比如黑白。滤镜选项滑动工具栏即可找到。于是,iPhone13用户可以组合出徕卡鲜艳、徕卡黑白等进阶调色方案。

  ▲浓冷色风格+黑白滤镜的直出

  ▲浓冷色风格+鲜明滤镜的直出

  06结语

  如果照片是情感的稿纸,那色彩便是情感的文字。同一个主体,亮丽的色彩传达轻松的心情,浓厚的色彩传达深沉的心情。同样的色彩在不同人眼中或美、或丑,但它所承载的情感是超越文化的人类共通语言。

  一个优质的摄影平台犹如作家的笔触,无论你是否有摄影功底,只要你愿意表达,任何人都能成为这个世界见证者的一员。在移动摄影不断普及的今天,徕卡的理念将在新的赛道中延续、发展。

  ????点此下载专为iPhone设计的徕卡水印快捷指令????

下一篇:调查称三星第二季度手机出货量下降16%,但公司总体利润因芯片
上一篇:郭明錤:iPhone14ProProMax独占A16芯片,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