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CPI同比上涨2.3%创年内新高

2021-12-11 11:20:15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物价指数,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较上月提高0.8个百分点。受季节性消费需求增长及短期肥猪供给偏紧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出现自今年2月以来的首次反弹,环比上涨12.2%。

  受访专家表示,当前上下游价格传导的效果尚不明显,仍需警惕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的滞后效应。但随着全球疫苗接种推广、疫情对经济限制将逐步减少,大宗商品市场将逐步回归基本面,同时在今年高基数的影响下,预计国内PPI同比将呈现稳中趋缓走势,剪刀差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出现明显收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4%。其中,城市上涨0.3%,农村上涨0.6%;食品价格上涨2.4%,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价格下降0.3%。

  光大银行(3.390, -0.02, -0.59%)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记者记者分析称,年末CPI同比会继续运行在2.0%上下,主要是国内疫情受控,叠加季节性因素,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强,但国内必需消费品供给充足,果蔬、能源工业原材料商品保供稳价措施效果释放,加之基数效应减弱,国内物价有望保持温和。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称,各地多措并举保障“菜篮子”供应,随着蔬菜上市量逐渐增加,鲜菜价格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9.8个百分点;受季节性消费需求增长及短期肥猪供给偏紧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由降转涨。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6.300, 0.02, 0.32%)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2021年11月份,猪肉价格走高,同比降幅呈现收窄态势,猪肉(白条肉)批发均价为23.98元/公斤,环比上升22.9%,同比下降39.3%。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告诉记者记者,11月份猪肉价格出现明显反弹,一方面是由于冬季到来,猪肉消费需求回升,另一方面是由于生猪供给,但根据过往的周期规律,CPI可能在明年下半年才能出现比较大的反弹。

  董莉娟分析指出,多部门联动遏制煤炭价格非理性上涨,煤炭产量和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金属行业保供稳价效果显现,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炭加工业、有色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多个工业品类同比价格由涨转跌。

  周茂华表示,PPI同比增幅有望进一步缩窄,主要是受国内保供稳价政策效果初现、美联储转向鹰派等因素影响,能源、工业原材料商品价格涨势有望趋缓,加之去年的基数效应,预计PPI同比增速将呈现稳中趋缓走势。

  王军表示,11月PPI增速虽有下降,但不及预期,主要是国际原油、天然气价格高位波动,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上行,尤其是原油库存目前整体较低,OPEC释放产能的积极性不高,原油在明年还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需要警惕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带来的风险。

  “明年原材料的价格演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能否得到有效遏制。我们预期明年大宗商品价格会明显回落,但如果奥密克戎病毒会造成像德尔塔病毒一样的影响,供应链中断局面可能再次发生,促使大宗商品价格再度上涨。”王军说。

  周茂华指出,当前仍要关注PPI代表的上游通胀对下游生产消费造成的压力,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盈利情况的挤压。11月CPI同比涨幅连创年内新高,食品与能源价格仍然起主要推动作用,扣除前两者后,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上下游价格传导效果尚不明显。

  周茂华认为,保供稳价政策的效果仍在持续释放,需要一定时间。随着全球疫苗接种推广、疫情对经济限制将逐步减少,大宗商品市场将逐步回归基本面,同时在基数效应下,预计国内PPI同比趋势回落前景明朗。

下一篇:市净率怎么计算?
上一篇:化工品期货有哪些,期货分什么品种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