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知科技300038季报
数知科技股票最低点是多少钱哪年
最低点是6.21元(除权价),时间2012年12月初。
北京数知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数知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决策服务提供商,主要基于自主研发的深度自然语言理解模型,对采集的海量互联网信息,进行情感分析、舆情挖掘、事件发现、实体识别、信息抽取等计算之后,存储到分布式索引和检索系统,为上层Fintech业务提供情报预警和知识服务。
法定代表人:ZHANG XIAODONG
成立时间:2017-03-13
注册资本:106.8182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C座一层120号
数知科技股票咋样
数知科技集中优势资源拓展数字营销行业,深度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逐渐形成
“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主的业务格局,聚焦大数据智慧营销及人工智能领域跨境融合业务。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结合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进行数据变现和相关产品研发。应用海内外不同市场的数据积累,进入不同细分垂直领域,通过数据变现、数据产品开发、应用平台开发,与产业资本和行业相结合,逐步打造成为一家以技术和数据作为驱动的大数据科技公司。
数知科技属于通信板块,目前基本面相对较好,也属于5G热门概念,技术面近期处于延着五日线强势上涨趋势,预计还有上涨空间,但上方15-16块附近是压力区间,目前价格逢高或可以考虑做高抛低吸,注意回吐风险!
数()()()的股票是数字打头的有哪些
数字开头(四字)股票有五个:
数字政通,代码:300075
数字认证:300579
数知科技:300038
数源科技:000909
数码科技:300079
哪些机构参与了高德红外的定向增发
抗击甲流赢得声誉高德红外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期间,以红外热成像自动搜索测温系统赢得民用市场广泛声誉,获得国家质检总局该产品招标,覆盖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并出口海外率先向首发地墨西哥提供高性能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设备,同时在多个国外机场及中国驻外使馆装配;2009年国庆阅兵时还被装配于天安门城楼等多处重要场所。军品生产支撑长远发展近十几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已在武器装备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高技术常规兵器装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2004年,高德红外成为国内第一批获得军工资质的民营企业,在红外光电行业中率先进入军品领域。先发优势决定了行业领跑者的地位。作为我国国防建设重点骨干单位,高德红外具备了为陆海空及其他兵种的各类武器系统进行配套的能力,已装配国内外多个军兵种的多个型号。军品订单的稳定性和高利润率支撑了高德红外的长远发展。根据权威机构调查,近年来全球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消费额一直以稳定的趋势增长,预计2011年将达到68.95亿美元。对我国军品市场预测显示,市场远景需求量为230亿元,该数据尚未包括红外热像技术在各种高端武器系统的应用。募集资金缓解成长瓶颈2006年以来,高德红外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行业整体增长水平。2008年、2007年、2006年三年,高德红外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4亿元、2.86亿元、1.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5.84%,全球红外热成像行业龙头FLIR的复合增长为36.86%,全球市场平均增长31.58%。在收入高增长同时,高德红外的盈利水平也同步增长。2007、2008年的毛利率水平都保持在51%以上,2009年更高达60.75%。随着公司研发的各类型红外热像仪在小型手持热像仪、交通夜视热像仪、超小型红外测温热像仪等多个新兴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公司目前的产能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极大的制约了公司的飞速成长。此次募集资金项目是高德红外急需投入的,有望使公司的整机产能从2009年的2539台套增加到达产年2013年的8450台套。不仅缓解产能瓶颈,还将使公司快速发展成为能够独立进行探测器、红外综合光电系统研发、生产的一流高科技红外热像仪生产企业。行业高壁垒公司产品红外热像仪为高技术新型产品,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应用拓展阶段,同时又涉及基础物理、材料、光学、机械、微电子、计算机、软件、图像处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对技术、工艺、人才都有全面的、较高的要求,因此对于生产企业的要求非常之高,国内目前仅有三家企业拥有完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除了以上技术、工艺、人才方面的壁垒外,行业的壁垒还体现在资质上面,尤其在军用产品上更是有严格的生产准入制度,厂商必须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后方能从事军用红外热像仪的研发与生产,并且与民品不同,军品区别于大众化产品,一旦采购产品就很难转向其他制造商采购,其他厂商也很难染指。行业高速增长进行时军用领域: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热像仪,在发达国家,红外热像仪已配置在陆军、空军、海军等各个军种中,海湾战争中平均每个美国士兵配备1.7具红外热像仪。目前我国军队中红外热像仪应用的相对较少,按照我国发布《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国军队的人员数量为230万人,其中陆军178万人,市场需求巨大。目前我国已提出建立现代化的军队,军品规模的持续增长应该是肯定的。民品领域:传统上,红外热像仪的应用是从军事逐步扩展到民用,在民用领域,红外热像仪可广泛用于预防检测、消防、制程控制、安防、汽车夜视、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而且随着红外热像仪行业在新领域的应用,未来将渗透到国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市场极有可能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未来民用潜在需求市场高达上千亿美元从国内市场来看,民用红外热像仪还处于行业发展初期,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应用领域还主要集中在电力、医疗、检疫等行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都有明显差距,但增长势头良好。根据国内咨询公司中恒远策的预测,未来5年,中国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增长率为20%左右,2012年国内市场约为15亿元,长期的市场容量在163亿元左右。
什么是“向大股东定向增发”
我摘录了关于定向增发的一则文章,希望有助于你理解这个问题
所谓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是指在上市公司收购、合并及资产重组中,上市公司以新发行一定数量的股份为对价,取得特定人资产的行为。证监会于2001年底出台的《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和2002年9月出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已经为今后推出定向增发制度预留了空间。由于定向增发是一个相对比较敏感的市场话题,过去只有少数公司进行过定向增发试点,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制定关于定向增发的规范意见,为在较大范围内推行定向增发打好基础。
一、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实践
在过去的数年中,一些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以定向增发国有法人股方式,将母公司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挽救处于困境的上市公司。一是直接定向增发,如“巴士股份”,向母公司定向增发5000万股国有法人股,换取母公司持有的两家公交公司;二是在资产置换过程中,国有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因资产置换产生的差额部分,以向国有股股东定向增发国有法人股的方式补齐,如“深惠中”、“龙头股份”。
2、上市公司采用定向增发新股方式,吸收合并下柜公司或者另一家上市公司。“清华同方”是第一家,以后陆续又有“三九生化”、“青岛双星”、“正虹科技”、“宁夏恒力”、“新潮实业”、“亚盛集团”等10余家上市公司采用了这种方式。增发对象既有国有股股东、法人股股东,也有个人股股东,增发方法是国有股换为国有股,法人股换为法人股,个人股换为个人股,其中,个人股在发行满三年后可上市流通。目前,清华同方的个人股持有已满三年,经交易所同意已上市流通。今年,我国证券市场上发生了第一起一家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吸收合并另一家上市公司的情形,即上海第一百货定向增发吸收合并华联商厦后更名为百联股份,在法律问题和会计处理上都进行了诸多突破和创新。
3、通过定向增发法人股进行上市公司之间业务整合和控股关系整合。如1999年,“大众出租”向“浦东大众”定向增发法人股,换得“浦东大众”的出租车实物资产及投资权益。重组后,“大众出租”以交通运输业为主,企业更名为“大众交通”;“浦东大众”注重于生物医药环保高科技产业,企业更名为“大众科创”。同时,大众科创通过定向增发取得了大众交通24.74%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二、定向增发的功能定位
1、定向增发不同于公开增发
定向增发和公开增发都是新股的增量发行,对其他股东的权益有摊薄效应,但二者有重大区别:(1)定向增发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重组和并购,而不是从公众投资者手中筹资;(2)定向增发的对象是特定人,而不是广大社会公众投资者;(3)定向增发的对价不限于,还包括非资产(包括权益)、债权等,而公开增发必须以认购;(4)由于特定人不同于社会公众投资者,不需要监管部门予以特殊保护,定向增发的条件可不受《公司法》关于三年连续盈利及发行时间间隔的限制;(5)定向增发不需要承销,成本和费用相对较低;(6)市场对定向增发与公开增发的反应不同。通过定向增发置入的主要是有连续盈利记录的经营性资产,从而挽救困境上市公司,或使优势上市公司实现良性扩张,增发行为容易得到投资者认同;而在公开增发的情况下,投资者往往对上市公司“高价圈钱”不满。
2、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重组、收购、合并的重要工具
定向增发制度推出后,将涉及资产重组、收购、吸收合并、股份回购等方方面面。
(1)定向增发与资产重组:定向增发导致资产的注入或债务的解除,因此,所有的定向增发同时又是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这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2)定向增发与上市公司收购:定向增发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促进上市公司收购,许多定向增发会涉及到上市公司收购问题。当初大众交通向大众科创定向增发法人股时,就隐含了这层意图,实际上也的确成功地使跃跃欲试的收购者望而却步。
(3)定向增发与吸收合并:定向增发曾经是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下柜公司的主要手段,今后也将是上市公司通过企业兼并进行扩张的重要工具。
(4)定向增发与股份回购:回购非流通股份和定向增发流通股份配套使用,能给非流通股转入流通提供一条有效通道,改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
三、定向增发涉及的若干实质性问题
1、制度设计上最基本、最核心的政策考量
(1)定向增发的目的是为上市公司收购和资产重组提供金融工具。定向增发解决了上市公司收购重组中股权转让障碍和融资手段欠缺的难题,体现了对上市公司收购重组“疏导”与支持的一面。
(2)推行定向增发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实质性的资产重组,并以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优化证券市场资源配置。
(3)在规定定向增发的实质要求和具体程序时,要特别注意保护上市公司原股东的合法权益和维护证券市场秩序。
(4)尽管有巨大的障碍需要逾越,《公司法》、《证券法》仍是推行定向增发的法源。同时,还要注意与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并购重组规定的协调配合。
2、关于定向增发和“特定人”概念的界定
(1)定向增发是作为上市公司收购和重组的手段而设计的。
(2)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发行新股,以区别于以现有股份为对价的存量调整。
(3)定向增发的对象是特定人。所谓特定人,指在董事会推出定向增发议案时,名称、身份以及拟置入上市公司的资产都业已确定的人,这样使定向增发区别于发行对象不确定的配售行为。特定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不要求特定人具备一定的资格,也不对特定人的数量作出规定,一方面是因为我国II制度缺乏,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聘请中介机构和信息披露等制度安排,已经把特定人限定在有相当实力且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少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