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牛市,今天股市行情
1:港股和a股的区别有哪些
港股和A股的异同:
1、股权:
港股和A股同股同权,也就是说分送的权利是一样的;
2、交易币种:
港股是用港元交易,A股使用人民币交易;
3、交易方式:
港股是t+0的交易规定,可以即买即卖,提取的时间为交易日之后第2个工作日(T+2);A股是t+1的交易规定,当天买的股票只有隔天才能卖出,提取的时间为卖出股票之后第2个日;
4、涨跌幅限制:
港股没有涨跌幅限制,A股具有涨跌幅的限制;
5、回购机制:
港股有最低股价的回购制度,即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跌到一定程度时,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有义务回收投资者持有的公司股票,而A股就没有这个强制规定;
6、新股发行和认购方式:
新股认购港股是每只新股可提供最多9倍的融资。即1万本金,可放大至10万资金;认购期间的融资利息,按当期市场利率为准,通常以占用天数计算,如年率5%/365*占用天数(通常为7天或9天) ,A股则是不计认购期间的融资利息的;
7、市场环境和体制:
港股在上市,属于比较规范的证券市场而且是开放的国际化的投资环境,但A股在大陆上市,基本属于政策性的证券市场相对是封闭的。
8、投资者参与的方式:
如果站在同一起点,当然是投资港股要好很多,但由于大陆政策方面的原因,目前国内公民要投资港股不是很方便的,还有待于法律的规范才行。
2:、日本、印度、泰国等亚州股市,出现了哪些股神
根据我的经验,股市中最危险的时刻是牛转熊崩盘的时候, 熊市中反弹结束开始暴跌的时候。 我们怎么应对呢首先,你要对大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目前是牛市还是熊市要知道,其次,你要对技术分析有一个了解,起码知道大概的支撑位在哪里,然后再好选择好股票,最后,你知道如何对个股进行估值,建议学习一下巴菲特的流折现法,还不错的。这就是看季节种庄稼的投资思路。顺便透露一下曙光在19年底之20年年中之间吧。 GZH乐福人生
3:97年股市牛市,全民炒股来龙去脉
96年牛市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启动阶段。从512启动到突破年线年冬天的寒气,此时的证券公司大堂内,难得找到一两个投资者,人气之淡前所未有。1月19日指数探底512点,这一天不经意间成为重大转折点。这一天距离333行情起点76周,重大时间之窗开启,我们只有从时间周期规律找到牛市启动信号的先兆。
在寒气逼人的背后,《基金条例》年内出台的消息,已经刊登在有名有姓的央行官员讲话中;三年清理整顿初见成效,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的判断也成了经济学家、官员对新年经济的统一观点;市场已开始传闻央行可能择机降息的消息,一旦落实,那么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将出现根本转机,由紧缩银根转变为放松银根,对股市构成直接利好。
96年5月1日,央行果真减息,人们在怀疑中已经错过了三、四月的绩优股行情。减息的前一天,4月29日上证指数冲高739点,已经上涨227点或40%。指数稳稳的站在年线上方,从技术上确定了牛市已经启动。
年初启动时,四川长虹仅7元,而95年该公司每股收益达到1元。此外,深科技仅2元,陆家嘴、深发展市盈率都只有5倍,价值规律已经决定这批股票必然有价值发现的爆发性行情。三、四月间的绩优股行情便是具备价值判断能力的机构与专业投资者推动产生,深科技上涨了3倍,深发展上涨了1.6倍,长虹上涨了1倍,涨幅一倍以上的股票总共达15只。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正是低股价凸现投资价值,点燃了大牛市。宏观信息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决定了长期走牛的基本面。
第二段,普涨阶段,从5月28日632点启动到12月13日大跌前1258点。
在绩优股以惊人幅度和速度上涨之后,做多热情迅速向二线、三线股传递,市场也迅速被烧热,迅速进入了疯狂的普涨阶段。在此阶段,指数涨幅接近一倍,从11月22日开始进入最疯狂状态,指数在短短三周上涨300点或30%。
从8月开始,监管部门开始调空市场,希望达到降温股市之目的,连续出台了著名的十三道金牌。可是股市是高度市场化的,直接受供求关系决定涨跌,政策调控再次显现出它的局限性,股指继续势如破竹,直逼1200点上方。
96年12月13日,第十四道金牌祭出,《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引起市场暴跌。这次暴跌来得如此惨厉,指数连续四日跌停,连续四日所有股票封跌停板,几乎没有交易。这是史无前例的,未来的九年里也没有再发生过。
使用非常规的手段降温股市,起因是监管者无法容忍市场普遍性的暴涨,尤其是垃圾股的暴涨引来巨大怀疑。但是,股票普遍性上涨又是牛市的典型特征,政策显然悖市场规律而动。换言之,政策做空时,往往处在大牛市,而政策做多,往往处在大熊市中,政策都逆大趋势而动。政策调控的目的是防止市场力量走向极端,以有形之手抗衡无形之手,所以政策调控的方向悖逆市场规律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段,分化阶段,从97年2月28日870点起涨到97年5月12日1501点。
市场当时有一种猜测,重拳打击股市是为了应付不测,也是为97年7`1回归留股市空间。这种猜测不无道理,尤其在97年2月28日,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与世长辞,人民沉侵在深深的悲痛之中,已经深幅下跌的股市再度出现接近全线跌停的惊险走势。
但是股市毕竟处在牛市里,十四道利空金牌也只能短暂压制做多力量,突发事件造成大跌的第二日,股市就再度发力,并且一发就势不可挡,连续走出12根周阳线,气势如虹,丝毫不逊色于96年任何一段涨势。上证指数一口气上涨630点,涨幅高达80%左右。
但是在指数大涨的背后,股市微妙变化却往往被人忽视。
首先是股市的群体已经大大扩大,96年初沪深A股总共有311只股票,而一年后的97年初,已经达到554只股票,股票扩容了243只,相当于扩大了80%。
其次是股票出现了明显分化。统计结果显示,此段涨幅在一倍以上的股票有153只,占上市公司总量的3成。而多数股票涨幅不及指数,指数上涨80%,却有三成以上的股票涨幅不到40%,众多涨幅在50%上下。股票涨幅出现如此悬殊差异,正是牛市失去动力的信号。
再次,此段涨幅居前的又回归到绩优股,是牛市启动以来涨幅最大的群体。股票没有永恒的牛股,涨得越高风险也就越大,少数股票不计后果的上涨,实际上掩盖了其他多数股票滞涨的现实,牛市开始走近尾声。
终于,97年5月16 日,上证指数跳低108点低开,跌幅达7.6%,深市跳低460点,跌幅达8%。深科技、深发展跌停,四川长虹跌7.14%。牛市至此告一段落,下跌4个月后到达1025点,此时距离512点启动又达84周,开始了新的循环周期。
4:97年牛市来龙去脉
1997年的市场投资者,以1996年入市的新股民为主,其中主要是中小投资者。
1997年1至4月,市场炒作的是业绩浪,投资者追捧两地本地股。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场面壮观。
5月开市第一天,凡是市盈率还在30倍以下的股票,全线涨停,五月迎来开门红。
5月8日,拱上1500点,市场一片欢呼之声。当晚,管理层宣布,准备上调股票转让印花税,税率由原来的3‰,上调到5‰。
5月9日,黑色星期五,市场开始暴跌,节后增仓或新入市的中小投资者荒不择路,纷纷割肉出局。
但这只是开始。
隔周一开市,市场重拾升势。深发展与四川长虹,双双涨停,长虹到了60元,深发展逼近50元;由于这两只股票所占上证和深成指指数权重较大,市场终于被稳定住,并且开始慢慢向上反弹。
此时,众多新股民以为没事了,大多以为是主力在洗盘。因为此前不久,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逝世,市场也曾经开过一次短线长阴。因此市场对于上调印花税的政策信号,并未真正重视起来,周五割肉的投资者,又纷纷买回股票。
双头确立政策顶
5月14日,管理层再次下令,准备增加1997年的新股扩容额度,在1996年的150亿元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之下,再增300亿元。
对此,市场视为特大利空。因为1997年的市场规模还在幼年时期;以上海市场为例,1996年年末,只有287家公司;流通A股150亿股;股东账户1300万个。
5月15日,是黑色星期四,龙头股深发展和四川长虹,终于被按下了高昂的头,由涨停转为跌停,市场不但创出新低,顶部形态已经明确。由此,真正的回调开始。
1997年5月第二周的上证指数最高1510.12点,成为此后两年多的政策顶。
大跌之中,沽盘势如潮涌。市场主力自顾不暇,只能顺势而为,被迫放弃了对绝大多数股票的护盘行为。
1997年5月21日,关于《严禁国企和上市公司炒股的规定》发布。其实当时国企入市资金,大多是长线资金,但同样被迫抛出股票,由此带动了新一轮暴跌。市场遭遇政策利空,深发展开出长阴线%;牛市的一切,从此皆成梦幻,几十块的股票只跌到几块,逃得慢的股民们统统血本无归,被长虹套住的人,到今天也永难翻身.
5: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几次牛市,分别年份是谢谢
中国股市牛市自成立以来有几次中国股市20几年间有八次牛市,七次熊市。
牛市:
第一次指数涨幅
沪指: 95.79-1429.01点 涨幅:1391.8%
深成指: 396.52点 涨幅:635.9%
行情特点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内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而当时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写委托单,被编到号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委托单,能买到股票等于中了头彩,因为没人愿意抛出。这使得沪指从90年12月开始计点,一路上扬,造就了第一次牛市。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记录至今未破。
第二次指数涨幅
沪指:386.85-1558.95点 涨幅: 301%
深成指:1529.21-3422.22点 涨幅: 123.8%
行情特点
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一个坎上,资本市场既有5 21的暴涨又有8 10暴动,但中国经济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邓小平南巡。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有关股市未来怎么发展的问题成为一大热点,而他讲话里最重要的是“坚决地试”这四个字。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币股票上市,沪指完成最后一跌,第二轮牛市启动。三个月内快速上涨,301%的涨幅至今为股民津津乐道。
第三次指数涨幅
沪指: 325.89-1052.94点 涨幅: 224.4%
深成指: 944.02-2162.75点 涨幅: 129.1%
> 行情特点
1993年至1994年间,我国宏观经济偏热并引发紧缩性宏观调控,同时A股实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容,使得大盘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证券市场一片萧条,94年7月29日大盘创下325.89的最低点。7月30日(周六)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94年8月1日沪指跳空高开,第三次牛市启动。井喷行情随即展开,市场在不到30个交易日的时间上涨至1052.94点。
第四次指数涨幅
沪 指:582.89-926.41点 涨幅: 60.5%
深成指: 1042.71-1473.29点 涨幅: 42.7%
行情特点
1993-1995年,我国为了推进与大力发展国债市场,开设了国债市场,立即吸引了几乎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1995年2月,327国债事件发生;5月17日,中国证监会暂停国债交易,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资金短线大规模杀入股票市场,掀起了一次短线个交易日,是A股史上最短的一次牛市,股指却从582.89涨到926.41。
第五次指数涨幅
沪 指:512.03-1510.18点 涨幅: 194.5%
深成指:924.33-6103.62点 涨幅: 560.3%
行情特点
经过连续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终于开始走稳,最低点已经探明512点,新股再次发行困难,管理层被迫停发了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第五次牛市启动,崇尚绩优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扬,直到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税由3‰上调至5‰。
第六次指数涨幅
沪指:1047.83-2245.44点 涨幅: 114.3%
深成指:2521.08-5091.46点 涨幅: 102%
行情特点
第六次牛市俗称5 19行情。由于管理层容许三类企业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的筹码已经相当多了,市场对今后将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报有很高的期望,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股市会有很大发展,投资者踊跃入市。2000年2月13日,证监会决定试行向二级市场配售新股,资金空前增加,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推动沪指创下2245的历史最高点。
第七次指数涨幅
沪 指:998.23-6124.04点 涨幅: 513.5%
深成指:2590.53-19600.03点 涨幅: 656.6%
行情特点
第七次牛市起点来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展开,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杀入市场。而之后伴随着基金的疯狂发行和市场乐观情绪,在5 30调高印花税都没能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一路冲高至6124点。此轮牛市曾被媒体称为全民炒股的时代。
第八次指数涨幅
沪 指:1664.93-3478.01点 涨幅: 108.9%
深成指:5577.23-13943.44点 涨幅: 150%
行情特点
件随着四万亿投资政策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A股市场掀起了新一轮大牛市,股价从1664点涨至3478点,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股价大涨109%。3月3日后的逼空上涨性质能与06年和07年的超级疯牛相媲美。即使IPO重启这样特大利空也未能改变牛市的前进。直到09年7月29日第一只大盘股上市和紧缩的宏观政策才阶段性结束了第八轮牛市。
6: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几次牛市?分别年份是多久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十一次牛市,分别为: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后,1380%);
第一次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1429~386)(半年时间,-73%);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三个月后,303%);
第二次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1558~325)(17个月,-79%);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一个半月,223%);
第三次熊市: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1052~577点)(八个月,-45%);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三天,59%);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926~512)(八个月,-45%);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17个月,194%);
第五次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1510~1025)(两年,-33%);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两年多,114%);
第六次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2245~998)(四年多,-55.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两年半,513%);
第七次熊市:2007年10月16日~2008年10月28日(6124~1664)(一年,-73%);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九个多月,109%);
第八次熊市:2009年8月4日~2012年12月4日(3478~1949)(三年多,-39%);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九次熊市:2013年2月18日~2013年6月25日(2444~1849)(四个多月,-19%);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两个多月,15%);
第十次熊市:2013年9月12日~2014年3月12日(2270~1974)(六个月,-11%);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一年三个月,162%);
第十一次熊市:2015年6月12日~迄今(5166-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