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发展能力分析,燕京啤酒的优势和劣势

2021-10-29 12:45:31

  1:求关于燕京啤酒的营销方案的论文 5000字左右

  好多 写不下,qq信箱发给你吧 燕京啤酒2008奥运营销规划(总部)策略案 传播策略 一、主题: “弘扬国家荣誉” 二、创意思路: 1.符合燕京企业特色:符合燕京品牌全国化进程,而且只有燕京啤酒拥有纯正的中国血统自豪宣称此主题。其他啤酒品牌都无法和燕京站在同一高度宣扬国家的荣誉、自豪和骄傲。这一传播主题可以有效地使燕京啤酒从众多啤酒企业中脱颖而出,同时这一主题还能在全国范围内强化燕京啤酒大气、尊贵的品牌形象。 2.切中消费者心理:对消费者而言,国家荣誉和民族自豪感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因此这一主题可以与广大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 3.符合北京奥运的特色:对于中国体育和奥运迷们而言,国家荣誉从来在他们的体育情感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Octagon提供的市场调查报告,团队热爱位居所有奥运激情的第一位。说明广大的中国奥运迷们,对于奥运的热爱源于其对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关注,源于其对中国国家荣誉的自豪和骄傲,为中国能够承办奥运这一世界最大型的综合体育盛会而骄傲,为中国奥运健儿在奥运赛场上的优异表现而骄傲,为中国国力日盛而骄傲,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 4.符合中国政策走向:奥运对国家来说不仅是一项体育盛会,而且是在世界面前对中国现代化新形象的整体展示。“中国”两个字后面承载的是和各级体育部门的终极目标。 5.容易围绕主题展开活动:弘扬国家荣誉并不仅是承诺,也不是只有奥运健儿才能为国争光,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积极参与其中,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为中国体育事业的繁荣和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一份贡献。所有的燕京啤酒的奥运营销都可以围绕弘扬国家荣誉展开。具体表现形式包括: 支持中国奥运健儿(特别是中国皮划艇队)在奥运赛场上勇夺金牌、银牌,并对中国水上运动项目获得金牌、银牌、铜牌的运动员,分别进行奖励和激励。 燕京通过对于北京奥运会财务以及产品的支持向世界展示中国荣誉。 通过燕京的社区活动使大家齐心合力创造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 宣传燕京为环保事业做出的贡献。 通过燕京在奥运期间的接待活动,与经销商、官员、消费者等重要宾客共同祝贺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 三、燕京啤酒奥运口号: 1.企业形象传播口号:“感动世界,超越梦想” “感动世界,超越梦想”承载了燕京啤酒对国家、对奥运、对人民的责任与感悟,可以作为企业形象传播口号。 2.消费者传播口号:“为中国,干杯”(Cheers to China!) 创意思路: 朗朗上口,短促有力。当2008年奥运会开幕后,人们举杯畅饮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中国干杯”,这个口号说出消费者心理,非常生活化,针对消费者的情感诉求,有可能领导一个新的口号传播潮流。 “为中国干杯”体现出燕京啤酒大气、高端的品牌形象,从而使燕京啤酒站在全国的高度向广大消费者传播燕京啤酒的品牌理念和价值。 呼应由Passion Drivers(激情原动力报告)得出的团队热爱的首要激情原动力因素。 切合“弘扬国家荣誉”的主题,宣扬、鼓舞消费者和每一个中国人为国家荣誉而自豪,“干杯”。 分公司和子品牌如“惠泉”和“漓泉”都可以使用。 主创访谈 奥运会是对燕京的一次检验 本报记者 王慧 北京报道 《华夏时报》:燕京啤酒赞助北京奥运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 燕京啤酒集团副总经理毕贵索:燕京啤酒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啤酒企业集团之一。2005、2006连续两年产销量进入世界啤酒前十强。伴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将燕京啤酒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已成为燕京的下一个目标。赞助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燕京啤酒走上国际化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华夏时报》:赞助北京奥运,对燕京啤酒品牌建设将起到哪些作用 毕贵索:奥运会和赞助企业的合作是一次品牌的强强联手,赞助企业通过奥运营销实现经济效益和品牌价值的双重提升。北京奥运会为燕京啤酒的品牌建设开辟了一个新的舞台,融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华夏时报》:燕京啤酒赞助奥运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毕贵索:对于燕京啤酒来说,赞助奥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契机,我们不仅仅是要借助奥运会来提升品牌形象、创造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经历,对自身进行一次检验,探索一条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今后形成世界级的大型啤酒企业集团做好铺垫。同时,能够得到社会的肯定,得到消费者的支持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背景 方案执行 ●2005年8月15日 国际知名体育市场营销公司八方环球为燕京啤酒进行奥运品牌推广策划。 ●2005年11月18日 八方环球为燕京啤酒制定了“燕京啤酒2008奥运营销规划(总部)”。 ●2005年12月20日 燕京集团经过反复沟通探讨,选定“弘扬国家荣誉”为燕京啤酒2008年奥运宣传主题。并基于这个主题,在现有企业形象宣传口号——“感动世界 超越梦想”上,延伸出燕京啤酒营销宣传口号——“燕京啤酒,为中国,干杯!” ●2007年8月—9月 燕京啤酒针对新的宣传口号“燕京啤酒,为中国,干杯!”拍摄了两版广告宣传片。目前,第一版广告片已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各大媒体播出。

  2:中国啤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内容来自用户:李云西

   中国啤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啤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销量持续下滑,市场规模、营收、利润维稳,大麦价格跌幅收窄。截至2015年10月,啤酒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660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同比下滑2.59%。销量方面,2015年啤酒全年产量4716万千升,同比下降4.18%。利润方面,截至2015年10月获得利润139亿元,同比上升6.47%。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啤酒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啤酒行业产量继续下滑,但营收和利润保持正增长。2015年大麦价格总体趋势保持稳定,从年初同比下降18%到年末同比下降4%,跌幅收窄。2016年一季度大麦价格121.09美元/公吨,同比下滑9.52%。巨头挤压下,小啤酒厂普遍亏损,行业整合或将继续。
啤酒行业依旧低迷,2015年年报负增长居多;雪花尽归华润,国内竞争格局未改。啤酒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和2016年一季报都仅有重庆啤酒录得营收正增长,行业依旧低迷。市场格局方面,华润以16亿美元收购SAB米勒持有的华润雪花啤酒49%股权,收购完成后华润持有雪花100%股权,交割将在百威英博和SAB米勒收购事项交割时或24小时内完成,收购价格较低。2015年啤酒行业前五市场份额为:华润雪花24.6%、青岛啤酒17.9%、百威英博15.7%、燕京啤酒10.5%、嘉士伯5%,通常情况下啤酒行业CR5超过80%后,行业格局稳定,有望带来龙头公司毛利和净利率水平改善。美国啤酒市场CR5达84.4%,其中百威英博在美国啤酒市场一家占比即达45.3%,2014年毛利率高达60.2%、净

  3:燕京啤酒所处行业概况

  我国啤酒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展望摘 要:2002年我国啤酒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啤酒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珠江啤酒”、“雪花啤酒”、“燕京啤酒”。2·3 产品竞争逐步走向技术、服务和资本的综合竞争产品要提高市场

  4:燕京啤酒公司的现状如何

  啤酒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酒水,基本上是居家或是外出吃饭酒水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中国的酒水市场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而燕京啤酒作为啤酒中的五巨头之一,市场和欢迎度也是非常高的。不过从2014年开始中国的啤酒行业市场就已经开始下滑,出现了不景气的情况,燕京啤酒为了寻找新的出路也是不断的在摸索和探索新的发展战略,就是为了保持燕京啤酒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早年因为啤酒市场非常的紧俏也导致比较市场的竞争力不断的增加。慢慢的因为啤酒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也导致很多小的啤酒企业和竞争力不强的企业逐渐的掉队,而啤酒行业中的五巨头依然能保持着非常高的竞争力和强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自从2014年开始,整个啤酒行业的市场就已经出现了不景气的情况,燕京啤酒公司也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劣势,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和研发新的产品。

  众所周知,燕京啤酒公司一般都是以清爽酒为主的,大多以中档酒为主要的市场竞争力,在高端酒的领域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优势,燕京啤酒公司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推出爱尔世涛IPA 三款比较高端的产品,不过在市场上并没有形成太大的反响。让人印象深刻和比较受欢迎的依然是他的中低档酒,市场定位可以说是已经非常的深入人心了,所以燕京啤酒新的产品没有并没有非常好的销量和市场。

  所以一个企业要想能够在市场上长久的发展,一定要审时度势,并且一定要抓准自己的人群定位。虽然每个公司都会想着让自己的企业更加的全面,产品更加的多,但是也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逐步的改革,才能达到提高利润和市场的效果。

  5:中国啤酒行业现状

  中国啤酒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 中国啤酒产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啤酒工业得到迅猛发展,从 1987 年到 1994 年国内啤酒年均 增幅在 20%以上, 年产量增幅最高时达到 30%以上, 1995 年以来我国啤酒产量增长速度放 慢, 但年均增幅仍达到 7%以上. 2001 年啤酒产量为 2274 万吨, 2002 年啤酒产量达到 2386 万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近几年来,啤酒行业出现大规模的兼并, 收购活动,形成了像青岛,燕京,华润,哈啤等超百万吨的大型集团.但是,并没有形成一 大批有实力的品牌,大多数还是地域性品牌,在某个地区或某些地区占有率较高.近年来由 于对啤酒消费市场发展速度的过高估计, 导致啤酒工业规模扩张速度大大超过了消费市场增 长速度,啤酒行业近 3000 万吨的生产能力竟出现了 800 万吨左右的过剩,严重的供求矛盾 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程度不一的连年价格大战, 企业利润急速下滑, 行业总体经济效益也不断 走低,形势非常严峻. 我国啤酒行业是开放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从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以来,西方各国啤 酒数十个著名的啤酒品牌涌入中国.据统计,有 60 家 5 万吨以上的重点啤酒厂搞了合资, 合资企业的啤酒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 31%. 这些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仅为 8%的外国品牌主要集中在中高档市场上,它们在高档啤 酒市场的占有率达 90%以上,它们采用品牌策略,运用品牌进行竞争.它们经过在中国近 十年的发展,一部分品牌在中国市场深深扎根,发展良好.比如,百威啤酒已经成为中国市 场上销量第一的外国品牌,其产品覆盖全国 30 个盛市,自治区,并远销港澳,东南亚等国 家和地区.也有一部分外国品牌由于其运作脱离了中国市场的实际,其经营陷入困境.被迫 退出了中国市常如澳大利亚富仕达(Fosters)啤酒公司卖掉了在珠海的工厂,嘉士伯在上 海的工厂被青岛啤酒收购. 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后, 国外啤酒巨头对进中啤酒市场展开了新 一轮的进攻.比利时 INTERBREW 集团与珠啤联姻;英国著名的老牌啤酒生产企业 NEWCASTLE 也正准备增加对合作伙伴重啤的投资;麒麟则正与中国第二的燕京啤酒集团 秘密磋商, 正在酝酿深层次的合作; 在另一大股东世界五强的南非 SAB 啤酒公司的支持下, 华润疯狂并购;A&B 公司与青啤合资.外资抢滩的第二次浪潮将改变中国啤酒工业格局, 原先的窝里斗也将演变成全球范围的对抗.? 从中国啤酒行业现状及国外啤酒品牌在国内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啤酒行业生产能力过剩, 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企业为了扩大销量,压低啤酒价格,进行低层次的价格战, 导致啤酒行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 随着世贸组织的加入, 外国啤酒品牌决不会轻视我国啤酒 市场巨大的潜力,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品牌.这也可从国外啤酒品 牌在国内市场的现状, 看出国外啤酒品牌在中国已经实行品牌竞争. 价格竞争对企业的长远 发展极为不利, 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 国外市场竞争时, 价格竞争只会使企业越来越被动, 越来越缺乏竞争力, 尤其是面对国外品牌的强力冲击力时, 国内啤酒企业应从根本上改变营 销思路, 走出低层次的价格竞争, 建立品牌竞争的概念, 进行品牌竞争,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提高国内啤酒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品牌竞争, 企业在竞争中首先考虑 的不是价格, 企业通过向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完善的销售服务和整体形象来吸引消费者, 向消费者传达产品背后的企业整体形象. 品牌竞争使企业超越了低层次的价格竞争, 减少了 企业低水平的内耗, 品牌竞争把企业从短期的价格竞争上引导到长期的品牌资产建立上, 为 企业找到了一条长远的发展道路. 中国啤酒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国啤酒产业行业结构的变化: 1,集团化,规模化.企业数量会继续下降,青岛,燕京,华润的下属企业会继续增加, 生产能力和年产量会持续增长. 珠脾金星, 哈啤等二级集团也会迅速扩张, 规模会快速增大. 2,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化.大多数啤酒企业集团在把啤酒业做强的同时依靠自己优势 进入其它行业进行多元化发展. 如青啤进入茶饮料业, 进入葡萄酒业, 燕啤进入生物制药业, 蓝剑下属 20 多家其它产业等. 3,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的利用效率和程度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 方面,啤酒企业对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一方面加快内部信息化建设,如青脾珠脾 燕脾哈啤投资数千万元上 ERP 系统,许多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等;另一方面加快外部信息 沟通和利用.更多的企业成立信息中心,加强对外部商业情报的收集分析和利用. 4,科技化.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进步是啤酒企业未来竞争的焦点之一. 在纯生技术进步提高的同时,啤酒企业会在啤酒保鲜度延长保鲜期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 5,产品多样化.传统的普通啤酒虽然依然会是主流,但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产品会不断 出现.功能性保健啤酒,果汁啤酒,无醇啤酒等特色啤酒的消费量会越来越大. 6,企业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国有企业逐渐退出,股份制企业,多种所有制混合式企业, 民营企业会得到大发展,新一轮的中外合资企业也会更多,不过合资的形式发生了改变. 二,中国啤酒产业市场结构的变化. 1,城市市场新一轮消费高潮掀起,中高档啤酒市尝特色啤酒市尝女士啤酒市场得到发 展;2,农村市场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出现稳步增长趋势;3,渠道的变革:传统的 企业---经销商----消费者的渠道模式受到挑战, 企业-----消费者的直销模式得到快速发展, 尤 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网上营销在啤酒行业得到大发展;三,企业间竞争焦点的变化.? 2,资本竞争.资本竞争的必然性,一方面是我国啤酒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结 果,在国内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由于自身利益的原因,国内的啤酒企业之间也会达成 某种妥协,在资本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合理分割;另一方面也是竞争国际化的结果.随着我 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更多的世界级啤酒厂商将会以种种方式相继进入中国这一巨大的市 场,而在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中,通过资本运营进入将是一种非常合适的途径.在这种 情况下,我国的啤酒产业一方面要进行国内的资本竞争,同时还要参与国际的资本竞争,从 而使资本竞争成为未来中国啤酒产业竞争的焦点之一. 3,品牌竞争.啤酒质量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中国啤酒质量与国际名牌啤酒的质量差异 性正在不断缩小, 质量不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部分, 而日益趋向个性化的品牌成为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部分.突出自己的品牌独特个性和丰富内涵,塑造优秀的品牌,扩大 品牌的差异性是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矗当前啤酒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竞争的 时代,品牌将成为啤酒企业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竞争焦点. 4,工艺技术竞争.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要求,先进的工艺技术是 根本保障, 技术竞争将是未来啤酒企业竞争的一个焦点. 尤其是消费者对啤酒新鲜度要求日 益提高,使纯生啤酒的酿造技术成为啤酒企业竟相研究和推广的工艺技术. 5,市场份额竞争.我国啤酒产业中的企业,普遍没有占据太大的市场份额,行业中的华润雪花 、青岛,和燕京三大巨头仅占据了全国市场份额的 20%,这个比率是非常低的.在未来 的竞争中,随着竞争的规范化,越来越多的不具备生存实力的企业将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而市场份额也将会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分配, 市场份额的竞争将会成为啤酒市场未来竞争的焦 点之一.

  6:中国啤酒市场的现状

  从2003年开始,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加入WTO之后,进一步开放的中国市场逐渐融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均衡游戏中,外资对于中国市场化的走向进一步确定。
进入2005年,外资进入中国啤酒业的步伐更为快速:
合资公司华润雪花啤酒4月11日以1.25亿人民币收购阜阳市雪地啤酒;
青岛啤酒当天也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批准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AB公司)在青岛啤酒的股权比例将由原来的9.9%增加至27%,成为青岛啤酒最大的非股东;
4月18日,全球啤酒著名品牌“喜力”在上海签约收购了“苏啤老大”——大富豪公司40%的股份;
同期,燕京啤酒也抛出全国发展新策略:公司正瞄准华东及华南啤酒市场,今年起拟斥资3亿至5亿元人民币用作收购,预期今年落实一至两个项目。
比利时英特布鲁、英国纽卡索、荷兰喜力、丹麦嘉士伯、日本朝日等跨国啤酒巨子也通过各种形式介入了中国啤酒产业。
“随着外资收购速度的加快,中国啤酒市场的竞争正在发生变化:最初啤酒行业有1000多家企业,经过收购兼并,目前还剩下400多家,今后啤酒企业的数量还将减少。而这种竞争最终将带来更高层面的较量。”对于外资的强势进入,燕京啤酒集团副总经理毕贵索认为,“中国啤酒市场现在全球最大,而欧美多数市场已经饱和甚至萎缩,中国显然是国际资本的一个理想目标,国内啤酒企业不但要抗衡外来资本,还要应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和整合,我们任重而道远!”
资本整合:规模≠效益
整合大潮一浪胜似一浪,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兼并整合后的两家人如何实现“1+1≥2”,处在第一、第二啤酒集团之外的300多家啤酒厂如何在国际化的市场大潮中定位自己,无疑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外资就已看好中国的啤酒市场,50多家洋啤酒潮涌而至,当时国内的多数大中啤酒集团被外资控股或收购,经过几年时间的磨合最终还是因为不适应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市场环境而纷纷兵败。
经过十几年的拼杀,以青啤、燕京、雪花为代表的中国啤酒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目前我国整体上仍有1/3的啤酒厂不具备盈利能力,靠低成本收购完成其扩张的青岛啤酒总经理金志国感触颇深:“与国际啤酒大公司相比,青啤在资产、赢利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大差距!”
啤酒行业是一个靠规模实现效益的行业,但“规模≠效益”。稍微回顾一下,我们不难发现,青岛啤酒在早期的收购过程中,过于强调扩张的低成本概念,结果背负了一大堆“小舢板式”啤酒企业,当期成本低而运营成本高,较重的历史包袱使青啤到现在为止仍没有形成真正的战斗能力。青啤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积极探索国际化合作,引入成熟的管理理念,以弥补前期的不足。
反观燕京,则采用了“强强联合”的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当期成本高,但后面的工作相对比较好开展。“强强联合”模式的难处在于双方都比较强大,个性十足,都是称雄一方的诸侯,谁都不服谁,这是问题的一面。但也正是由于都有这样的个性,他们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像燕京收购的漓泉啤酒,其总资产贡献率现在达46.7%,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单产产量、利税晋升到行业5强,双方的市场、人才、机制优势和资本、技术、品牌优势均得到了较好发挥,规模效应得到充分展现。
“规模对啤酒行业来讲是有意义的,但现在很多大厂的规模效应没有发挥出来,这跟他的整合能力或者思路有关系。好多大公司表面上是一个公司,是一个大老板,实际上还是自己管自己那一块、各自为政,规模效应没有发挥出来。啤酒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规模、布局确实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它是帮助我们实现市场占领和品牌提升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或过程,但它仅仅是一个过程,而非最终目的。”对于如何解决“1+1≥2”的问题,快速成长为行业三巨头之一的华润雪花啤酒的老总王群也深有感触。
狂欢序幕拉开
经过产业整合后的啤酒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产业整合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建立全国性品牌的价值和意义。其中南北市场资源整合成为各家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战略的工作重点。去年和今年,青岛、燕京、华润三巨头都已到或将到广东投资建厂,继华润啤酒6.8亿元在东莞建立年产30万吨啤酒的生产基地后,燕京啤酒又在佛山设下10万吨生产线,而青岛啤酒已在粤形成深圳、佛山、珠海三个生产基地。
2005年,各家企业在积极落实区域布局的同时,更是积极实施自己的差异化产品战略,纷纷争抢高端产品市场。虽然其市场较小,但利润很高。2004年燕京啤酒用占总产量20%的高端啤酒实现了50%的利润,高端啤酒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目前已有多家在2004年有重大举动的外资啤酒企业宣称,今明两年将向市场全面推出自己的高档品牌,除去塑造其品牌形象的意图而外,更是期望在高档啤酒市场中能够分得一杯羹。
另外,今年南(广州)北(北京)两个市场的动态也非常值得关注。去年和今年,青岛、燕京、华润三巨头纷纷到北京、广东投资建厂,构筑战略要塞;而青岛啤酒今年更是大举进军北京市场,高、中、低端全面进入,南北对决之势业已形成。
品牌打造上各方亦是不遗余力,华润2004年请来世界级营销大师科特勒,为其“雪花”品牌出谋划策,显示出本土啤酒品牌意识的不断深入。
燕京在2005年新年刚过,便倾力参与“世界十佳运动员”的评选活动,借势掀起了新一轮的体育营销高潮……
理性看待国际化
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经过一番并购和发展后,现在的青啤、燕京、华润三大啤酒集团暂居第一梯队,珠啤、重啤、哈啤、金星紧随其后。
但AB、SAB、英特布鲁、喜力这些世界啤酒行业的巨头,在经过了原始积累阶段后,还会久居人下、藏身其后吗中国的啤酒企业如何与这些世界级选手同场竞技结果会怎样一二军团中仅有的两个未被外资操纵的本土啤酒企业——燕京和金星未来的命运又会如何
“我们必须明确:国际化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在关于国际化的问题上,燕京啤酒集团的副总经理毕贵索明确表示:“燕京啤酒国际化的最终目的必然是为了发展中国的民族啤酒工业、打造世界级的中国啤酒品牌。”
如今世界几大啤酒巨头均已在中国安家落户,面对新一轮来势汹汹的国际资本浪潮,摆在中国啤酒业面前的是鲜花还是荆棘是坦途还是陷阱是国际化还是被国际化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啤酒业将走向何处国际啤酒巨头与中国啤酒的角力谁能胜出中国的啤酒品牌能否成功突围
我们拭目以待……(来源:经济参考报)

下一篇:制造火箭炮的上市公司
上一篇:国科环宇还能上市吗,期货十字线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