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中国碳排放缺口13.84亿吨没有任何行业能脱离低碳或净零目标
、工业和非必需消费品板块具有更大的冷却潜力,因为这些板块未来可能采用和发展低碳技术和产品。”
“对投资者而言,风险之处恰恰蕴藏着机遇。”MSCI ESG研究部,ESG高级分析师郭思平在北京时间10月19日的MSCI 线上媒体会中称,单纯撤资碳密集行业或无法完全规避中国的减排政策为全行业带来的全方位减排压力,甚至会错失前者绿色转型所带来的潜力。“无论怎样,资本都应发挥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13.8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缺口
报告采用的是截至2021年6月10日的MSCI中国指数的假设组合,检验其与中国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一致性水平。
“中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将变得越来越积极,这可能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监管压力,并显著改变它们以往的风险回报格局。” 报告称,进一步的行业细分显示,材料和行业(根据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是中国碳密集程度最高的行业,因此承受着最高的减排监管压力。
通过MSCI ESG 气候相关指标与前瞻性测算,MSCI指出,按照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当前排放轨迹,排除公司的减排目标覆盖范围或可行性的影响,该指数涵盖的公司到2030年的预期和目标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之间,将会有13.8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差距(MtCO2e),即近约1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超量排放。
MSCI ESG研究部气候变化分析师何思瑶表示,若按照平均经济增速6.5%,以及相较2005年65%的碳强减量下,到2030年,在总排放量上,国家层面维持的是2.38%的年均增长率。
她进一步指出,如果想要这样的假设投资组合,能够维持和“30·60目标”相同的每年2.38%的增长,可能需要额外减少投资组合里28%的温室气体排放。
“第二个情景分析是一个更为严格的排放。” 何思瑶说,“它是限制了GDP的增速,假设中国GDP年均增速为4.5%,同时叠加每年的通货膨胀指数,国家层面的碳排放速率进一步被限制在1.1%。”
在这种情形下,对假设的投资组合来说,需要减少更多的排放来达成目标,排放差距也将会进一步扩大,共计有37%的温室气体排放需要从当前的组合中移除。
何思瑶解释称,MSCI在第一个情景假设里面发现,若投资组合维持2019年水平的排放强度,到2030年有5.51%年均排放增速,而“30·60目标”的分析后的数值是2.23%。“这两个对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来说,在总排放量到2030年分别对应了将近49亿吨和超过35亿吨温室气体的排放,二者之间会存在将近14亿吨的超量排放,这一部分会被我们定义成温室气体排放差距,即碳缺口。”
“基于MSCI中国假设投资组合,如若不采取重大措施降低排放强度,中国国内企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可能仍将显著高于2030年的峰值排放水平和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材料和公用事业等传统碳密集型行业仍是减排热点。”报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