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大股东蔡达标,真功夫股权结构
1:真功夫蔡达标事件..
高层内斗都几年了,这就是中国人的表现。还期待什么中国唯一一个能与肯德基、麦当劳对比的快餐店,哎。。。。。。
2:真功夫蔡达标二审结果
啥结果呢!!
3:真功夫蔡达标事件的人物介绍
出生日期:1971年9月8日
职业:民营企业家,真功夫创始人之一
出生地:广州东莞
学历:高中毕业
职位:曾担任双种子及真功夫、总裁
真功夫前蔡达标,从一个一无所有的落魄青年,到红极一时的企业家,到现在的阶下囚,其大起大落的经历,在熟悉真功夫发展的知情人士看来,是其道德败坏导致的悲剧。
1994年,蔡达标夫妇经营的五金店倒闭后,蔡达标投奔其小舅子潘宇海,潘宇海将“168甜品屋”更名为“168蒸品店”,将50%股份给予蔡达标夫妇并共同经营。1997 年,“168蒸品店”攻克了中餐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化难题,更名为“东莞市双种子饮食有限公司”,潘宇海担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开始走上连锁扩张之路。2003年蔡达标向潘宇海提出出任公司总裁,并且在董事会上承诺5年换届。2004年,双种子公司确定了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并正式确定品牌名称为“真功夫”,企业开始面向全国迅速发展,蔡达标也随之开始成为了明星企业家,头上光环无数。
然而,正当事业开始步入正轨,蔡达标的道德观也开始发生了转变。蔡达标被曝于1995年起开始乱搞男女关系,其包养的二奶三奶四奶先后被发现,最终于2006年与潘敏峰离婚。2009年4月1日,贵州籍女子胡某在广州市天河区闹市求助,为其与蔡达标的非婚生子索要抚养费,轰动一时。经司法亲子鉴定,该子与蔡达标是直系血缘关系,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裁定蔡达标与该子父子关系成立,判决蔡达标向该子支付每月2000元的抚养费。
在真功夫加速扩张之际,蔡达标为了敛财,指派他的亲信掌控真功夫的采购、供应和财务大权,疯狂窃取公司利益。2008年,蔡达标更以 “去家族化”为名,置真功夫公司的利益不顾,秘密制订并实施了让公司创始人潘宇海退出公司的“脱壳计划”,使得众多股东的权利被架空,严重影响了股东的权利,甚至还爆出了公司的创始人、大股东和董事、监事们连公司大门都进不去的丑闻,使得真功夫的发展在前几年严重受挫。
蔡达标的所作所为,不仅破坏了自己家庭,还危害了真功夫多年以来辛苦建立的诚信、正直、守法的企业形象,使真功夫的股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次公诉,是蔡达标为自己败坏的道德引发的以身犯法而付出的沉重代价。纵然非法获取了巨额的财富,纵然高价聘请知名律师辩护,然而蔡达标终究逃脱不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恶报,相信法律会给他予以最终的裁决。
4:真功夫的原蔡达标被判刑了,这是线日,真功夫原蔡达标因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抽逃出资罪三项罪名被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并于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出席开庭审理。
5:真功夫 引入的风险投资能够化解股权结构纠纷吗
真功夫的股权结构在
两位创始人之间保持了绝对的平衡,这种结构设置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后期双方在争执中难分上下,对公司的最终决策权无法区分主次。案例提供的资料表明,随着企
业不断扩张和发展,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相比股权的平衡而言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蔡对公司的实际控制力也因此渐渐超过潘,但是股权结构没
有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一个潜在的原因是蔡、潘之间的婚姻没有破裂,可以用亲情的关系来替代更明确的机制安排。但是,任何企业的创始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
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分歧,只有通过明晰的责权机制才能有效解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重新架构股东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以股东在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贡献区
分角色,才是一个企业理性发展的必然方向。
最后,创始人还将迟早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退出”还是“继续”的选择。作为创始人,从无到有创造出一家全新的公司,足以证明他们某些方面的能力。然而,创业能力并不完全等同于可以维持公司的持续运营和不断壮大所需要的能力。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制度和股权结构以及更加完善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等系列公司治理机制,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日常运营来分离股东与经理人的角色,也是解决创始人困境的一个选择。
风险投资的选择和风险投资进入公司的作用要体现得更加清楚,这对风险投资的口碑极其重要。风险投资在进入公司后,要本着把企业培养发展起来的目的,
协助公司把公司治理做好,包括在股东层面解决股东的矛盾,在董事会层面解决公司战略的问题,也包括管理层的问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顺利上市,以及上
市之后能长远发展。公司在上市后出现违规违纪问题或经济效益的问题会对风投口碑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样的风险投资也走不远。
回到公司治理的角度,在公司从初创阶段、小规模阶段、成长阶段发展到较大阶段,风险投资介入了,这个阶段的公司治理非常重要。风险投资应当帮助
公司寻找合规的解决机制。另外,风险投资进入之后成为股东,可以行使股东权利,要求召开股东大会,利用合规手段解决冲突,而不能对争斗的股东采取“押宝”
的办法。“押”来“押”去,没有建立起公司依法解决利益冲突的机制,反而丧失了公司发展的机会,也就失去了风险投资进入公司的最初目标。
6:真功夫参与股权众筹:是脑洞太大,还是救命稻草
相同的持股比例没能换来真功夫的“平衡”发展,长达4年的蔡潘之争,或因12月蔡达标部分股权的拍卖而告一段落。令人不安的是,真功夫的未来会变好吗
股权之争
耗时一年有余,有关真功夫原蔡达标的股权拍卖,最终还是来了。
2据涉诉拍卖公告显示,此次拍卖标的是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线日按现状现场增价拍卖。拍卖原因是,因被执行人未履行还款义务,现以拍卖被执行人蔡达标持有的真功夫股权以清偿债务。
“14%,只是蔡达标持有的真功夫股权的一部分。拍卖结束,蔡达标依旧是真功夫的大股东之一。但如果这14%被真功夫现任潘宇海拍得,那其将拥有真功夫股权层面的绝对控制权。”一餐饮行业职业经理人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
有关此次拍卖,真功夫官方在给新金融观察记者的回复中称,“真功夫及潘都不会参与竞拍。本次拍卖结果目前无法预测,故现在猜测彼时的股权结构没有意义。”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真功夫股权结构是,潘宇海与蔡达标分别持有41.74%;润海公司接盘今日资本持有3%中山联动持有3%;双种子持有10.52%(该公司股权,潘宇海、蔡达标各持股50%)。
“真功夫的内乱说到底,实际上就是股权之争。蔡潘二人反目,一定程度上也因蔡早年试图获得真功夫的绝对控股权而发生。另外,潘宇海不参与竞拍,并不代表其关联方不会参与,按理,潘应该不会错失此次机会。”上述职业经理人说。
相关的佐证是,在一些公开的真功夫招聘启事中,有关真功夫创始人的介绍内容,已经没有了蔡达标存在的痕迹,在真功夫的发展历程中,也无法窥得蔡达标为该公司做出的贡献。
在新金融观察记者就此追问真功夫官方是否在“去蔡达标化”时,并未获得真功夫方面的正面回应。
耐人寻味的是,上述拍卖公告强调,“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对上述股权在拍卖时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
“蔡、潘皆为真功夫的创始人,走到今天这一步,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但也是迟早会发生的。蔡达标的案子已经定案了,如今的股权拍卖,只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公司的债权债务处理。而此次拍卖也有助于真功夫原来的股权争斗告一段落,这对真功夫的资本运作层面来说,具有正面意义。”中国餐饮产业研究院院长吴坚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说。
公开信息显示,在长达4年(2011年,蔡潘二人的争斗正式成为公众话题)的线月,蔡达标因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被判刑14年。
遭遇挑战
事实上,2015年,线周岁的生日。在蔡达标身陷囹圄后,真功夫的实际控制权就落到了潘宇海手中。
在诸多业内人士为两位创始人的争斗唏嘘不已的同时,更为真功夫错过了最佳的上市时机而深感惋惜。
“股权纠纷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真功夫的上市进程。据其当时的发展情况以及时代背景,真功夫完成资本上市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虽然不能说争斗本身影响了真功夫的发展,但一定程度上确实阻碍了其原本的发展进程。”吴坚说。
而如今,在经历餐饮寒冬后,餐饮企业上市已困难重重。与此同时,作为中式快餐的领军企业,真功夫除了面临与洋快餐的竞争之外,同样面临着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
“市场的变化、消费群体的变化和市场竞争新形式的出现,都要求餐饮企业做出相应的改变。除了积极拥抱互联网、拥抱变化,餐饮企业更需要回归到传统行业的本质,也就是要回归到产品的品质本身。”吴坚表示。
在吴坚看来,产品品质本身,是与原来的中式快餐大面积扩张发展相反的一条路。“要重新审视顾客对产品的体验,就是产品的味道本身,而不是过度的、工业化的产品。这是目前所有的快餐企业均会遇到的挑战。”
为了应对变化,“真功夫结合自身优势,快速摸索适合线年同比增长较大;我们也积极与国内主流第三方外卖平台合作,如美团外卖、饿了么、外卖、口碑外卖、大众点评外卖等,互相配合力求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更优质的订餐体验给消费者;同时,真功夫非常关注年轻消费群,一直重视了解和研究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未来将持续做出产品和服务各方面的升级以迎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真功夫方面在回复中表示。
“对于未来开店数量,公司潘宇海曾在今年6月公开表示,互联网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冲击,餐饮业整体利润都在下降,扩张计划也会进行调整。目前,线家门店,年销售额持续上升。”真功夫在回复中强调。
彼时,真功夫的发展目标是,要在2016年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
当然,真功夫争斗事件的意义不仅限于真功夫本身。对许多即将或未来要走上创业之路的创业者而言,“创业之初就要把股权问题处理好,不能简单、平等地去分配股权。另外,就一家公司的股权设计,应该有一个带头大哥,拥有绝对控股权;还应有合理的退出机制并给未来进入者留有空间,这样才能避免很多因股权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的隐患。”吴坚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