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债券市场对私人银行的影响,市场利率如何影响债券价值
1:债券市场对外汇市场有什么影响
问题外储减少原说起 式 抛售 种情况目前我发 经购进美元保证民币币值稳定 式二 企业或带外汇境 家严格外汇管制 洞基本堵 境外汇少 式三 际收支逆差由经项目资产项目逆差所引起 际收支赤字 贸易逆差外汇储备减少主要原 必导致与口关部门业机减少导致经济滑 意味着量资本外流内资金供应紧张推利率水平升导致失业增加经济滑 利率走高债市收益率 产影响 论债市级市场二级市场滞性影响 外贸逆差经济缓慢程
2:麻烦请教高手关于经济数据对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美元走强——国债信息恢复——利率走强,浮动利率国债是同方向变化的,期货短线的结果是升降升,也就是“M”形,这是短期市场经验。
由于现在的关键因素是市场信心,所以,美国经济趋于复苏,对于全球金融市场都是一个很有益的信号,欧洲国债,利率都会走强的,记住,现阶段市场信心是关键,其他都没有这个重要,千万别把问题想复杂啦。
不过非农数据属于短期影响,你要靠他研究债券的话不是特别实在,那还不如去看蜡烛图呢
3:基金新规对债券市场有哪些影响
“基金新规”主要从限制基金投资范围和比例、基金投资者集中度限制(针对定制基金)、协议式回购质押品资质限制、控制货币基金规模等几大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监管要求明显提高,其中部分条款的规定对金融体系流动性和债市走势都存在一定的影响。
央行在8月接连公布新规,先是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拟将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范围,接受MPA考核,后又叫停了一年以上同业存单的发行。这将迫使同业存单的发行大户(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减少同业存单发行,以满足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例不超过三分之一的监管要求,本质上也是一种去行为,从而对债券市场产生负面影响。由于9月同业存单到期量为史上最高(超2万亿),其中有部分可能不会续发或缩短发行期限,对流动性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对流动性的担忧结合“基金新规”的发布,引发了对债市前景的忧虑。
4:求助!中国私人银行的市场分析写论文用的,像客户的心理分析,市场细分什么的都可以
【摘要】私人银行(Private Banking)是专门面向富有阶层的个人财产
投资与管理服务,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随着 20 多
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的居民私人财富不断积累,中国内地
拥有百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家庭数量已从2001年的12.4万上升到2006年
底的31万,跃居全球第五。个人财富的剧增、综合的高端理财服务需
求促使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的发展。目前已有多家外资银行逐渐在中国
开展此项业务。本为以中国大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其与的市
场,分析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发展的空间、潜力,进行可行性分析。
私人银行(Private Banking)是专门面向富有阶层的个人
财产投资与管理服务,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
服务涵盖资产管理、投资、信托、税务及遗产安排、收藏、拍卖
等广泛领域,由专职财富管理顾问提供一对一服务及个性化理财
产品组合。私人银行业务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进入门槛高。
私人银行业务的进入门槛较高。从已有的资料看,开户“门槛”最
低为50 万美元,最高为500 万美元,且有些银行在不同地区的规
定不同。(2)服务个性化。为满足顶级富裕阶层的各种需求,私
人银行业务的个性化特征非常突出,强调产品与服务的深度和广
度。(3)私人银行面对的客户,大多坐拥亿万财富,协助管理如
此庞大的财富,自然要求保证其私密性。
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已趋于成熟,从地区发展看,亚洲
或亚太区内,除日本外,在私人银行业务处于领先地位的地方是香
港及新加坡。作为目前亚太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私人银
行及资产管理一直是金融业一项重要的内容。一直是亚洲最多
富人、尤其是华裔富商选择居住的主要地方,同时也因免资产增值
税、利息税及低遗产税等原因吸引了不少周边的财富流入,因此也
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私人银行离岸市场。估计目前在营运的私人
银行管理的资产总额达3000 亿美元。而当前中国大陆的私人银行
业务刚刚起步,2005 年9 月,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的著名私人
银行瑞士友邦银行,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代表
处,这也标志着外资私人银行正式进入中国。国内也有几家银行如
招商银行也相继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但中国大陆的市场前景如何,
是否真的具备私人银行业务开展的条件,下面本文将通过比较中国
大陆和的一些基本情况,来分析中国市场的可行性.
(一)中国大陆富裕人士基本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GDP 从
1997 年的3624.1 亿元增长至2006 年的209407 亿元,增加了57.
7 倍。人均GDP 从1978 年的379 元增长到2006 年的15930.7 元,
增加了40.1倍。美林集团和凯捷咨询联合发布的《亚太区财富报
告2007》显示亚太地区富裕人士的财富总值达8.4 万亿美元;中
国大陆与日本占亚太地区富裕人士财富总值的64%。中国富裕人
士财富总值居第二位,总值达17,300 亿美元,所占比率达20.
6%,仅次于日本;的富裕人士财富总值排名第四,财富总值
为460 亿美元。 富裕人士人数排名第六,06 年增长为12.2%。中
国大陆成为九个研究对象中的第二大富裕人士及财富之集中地。
同时,《亚太区财富报告2007》显示和中国大陆06 年富裕人
士财富总值分别排名第二、第四。而富裕人士平均净资产分别列
居第一、第二,均值超过5 百万美元。中国大陆和富裕人士
的财富集中度都较高。中国的34.5 万富人拥有 17,300 亿元的
资产,超富裕人士占该市场富裕人士总人数,中国为1.44%,集
中度仅次于(1.53%),高于新加坡(1.39%)。并且,中国70%
以上的富裕客户都集中在中国五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
圳、杭州),而私人银行业务本身的特点就是从中心城市向卫星城
镇辐射。由以上数据表明,富裕人数之多,财富总量之大,完全
可以和市场相比,中国大陆完全可以开展私人银行业务。
(二)财富来源及人口结构特征
中国大陆富裕人士财富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经营和员工配股,
年龄集中在41-55 岁,男女比率大约为2:1。富裕人士财富
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经营和继承,年龄集中在41-55岁和56-70岁,
男女比率约为2:1。在这些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大陆与香
港的富裕人士背景还是非常相似的。
财富来源不同,决定了富裕人士对于投资的倾向。据调查,
财富来源是通过继承,他们的投资组合结构与策略较为复杂,会
偏好采取低风险的投资方式。财富来源于企业经营权或收入所得
的,通常会把很高比例的财富放在其企业上,因此需要的极强的
变现。同时,这些富裕人士对于投机性投资、创业投资与私募股
权也较勇于尝试。资深富裕人士的态度则比较保守。
(三)富裕人士投资倾向
在中国大陆,保值型产品受到高收入群体的特别青睐,房地
产是高收入者最青睐的产品。调查结果表明,房地产、子女教育
基金、股票、保险储蓄、国债等列前6 位。房地产以14.78% 的比
例成为最受青睐的投资产品,但是其比例与排在后面的几个产品
差距并不是很大。这说明高收入群体在投资上倾向于保值型产品,
显示出其成熟的心态和投资的理性,同时说明其投资并不是只投
资与一种产品,而是能很好的兼顾多种产品。此外,子女教育基
金排在第二位,说明高收入群体比较重视财富在代际之间的传承,
表明高收入群体在投资收益、流动性与其线组合的合理性方面的
综合考虑在增强,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他们对理财投资专业性的
需求。《亚太区财富报告2007》显示06 年和中国大陆的富裕
人士投资倾向类似,和中国大陆大部分富裕人士主要投资于
股票和房地产,另外另类投资的比率也呈上涨趋势。
由上述几点可以看到,中国大陆在很多方面都具备和一
样的条件,并且在市场空间上中国大陆具有更大的市场前景。中国
大陆财富的剧增,个人富裕人士量和质的变化,富裕人士的投资倾
向,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大陆开展完全具有可行性。 同时,金融市
场的不断完善也给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发展提供了必备的基础。经
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构成的,具有交易场
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
系。2006年,我国金融市场在产品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推进下保持了
快速健康发展,市场运行平稳。金融市场创新继续稳步推进,已有
创新产品发展迅速;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涵盖面和影响力
不断增强;金融市场改革进展顺利,市场功能日趋深化;金融市场
结构不断优化,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通过对我国的市场分析,可见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已经具备
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不过私人银行业务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新鲜
业务,我国的商业银行如何来做大做强这项业务呢就我国目前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现状而言,要从个人理财业务过渡到现代私人
银行理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加快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应考虑重点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法律建设力度,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打造良好的
法律基础。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是私人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次,要加强监管,私人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的金融产品是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应当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
然后,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改革,加强金融市场产品创新优
化金融市场结构,推进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最后,在业务方面,可以借鉴私人银行快速发展的经
验。要摒弃传统的经营理念,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打造我国
私人银行业务的全新经营理念,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金融产品
品牌;加快私人银行业务的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一支产品经理
队伍。
作者:李虹;刘宇兴
载自:华商
5:降息了 利好债券市场吗
因为债券的利率是固定的,持有债券的人利息收入当然也是固定的。但是,随着降息,以后发行的债券利率就低于之前发行的债券,所以,以前的债券在市场上的售价就高于后来发行的债券。换句话说,减息导致债券价格上升。
减息本来最有利于股市,因为企业经营成本减低,有利于企业的业绩提升。但是,若减息是因为经济衰退甚至危机而为,那末,对股市的作用就需要多次减息和较长时间才能奏效,熊市就很难马上改变,就像现在股市那样。
而在此期间,债券却比较受关注,投资者会积极购买以前发行的债券,以便以后升值时盈利,所以债券市场会比股市容易挣钱。况且,减息还有多次,机会就在其中。也就是说减息对债券市场是利好.
6:您好请教降准对债券的影响。
回顾之前过去几次大幅降准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我认为降准在短期内对债券收益率和货币市场利率均有显著的影响,但是由于债券收益率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说他对降准的反应,没有货币市场利率那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