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小伙炒股2万赚到70万

2021-07-18 03:12:12

  1:请推荐翻译得最好的201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201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节选)
致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股东:
2009年,伯克希尔·哈萨维的净值增长了218亿美元,从而使我们A股和B股的账面价值每股均上涨19.8%。在过去45年间,即现任管理层接管公司以来,账面价值从19美元升至84487美元,每年的复合增长率达20.3%。(本报告中所有每股数据适用于伯克希尔的A股,B股数据为A股的1/1500。)
我们如何衡量自己
将标准普尔500指数作为我们的标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因为如果我们的股东持有某一指数基金几乎不费什么代价就能赶上我们公司的业绩,那么,他们有什么理由因为我们仅仅创造同样绩效而掏钱购买我们的股票
对于我们而言,难度更大的决定是如何衡量伯克希尔相比标普500指数的进步。衡量我们每年进步的理想标准,或许是伯克希尔股票每股内在价值的变动,奈何这一价值的计算方法难以与精确搭边,所以我们运用了一个粗略的替代标准——每股的账面价值。此外,大多数企业股票的账面价值都低估了内在价值,在伯克希尔当然也是如此。总的说来,我们业务的价值要比其账面价值高得多,而且在我们十分重要的保险业务中差额庞大。
一个大的负面因素是,随着公司规模的增长,我们的业绩优势大幅减少,这一令人不快的趋势势必会持续下去。可以肯定的是,伯克希尔拥有许多出众的业务和一批真正优秀的经理人,并以一种不同寻常的企业文化运营,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干。查理和我相信,这些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将继续创造出好于平均水平的业绩。但是,巨大数额已经形成扎根,而我们的未来优势(如果有的话)会是我们的一小部分传统优势。
我们有所不为
很久以前,查理制订了自己最远大的雄心:“我只想知道我将丧生何处,那么我就绝不会去那个地方。”查理和我避开我们不能评估其未来业务的公司,无论他们的产品可能多么激动人心。过去,即使是普通人也能预测到汽车(1910年)、飞机(1930年)和电视机(1950年)这些行业的蓬勃发展。不过,未来则会包含会扼杀所有进军这些行业公司的竞争动力,即使幸存者也常常是鲜血淋漓地离开。
由于成群竞争者争夺主导权,查理和我能够明确预见某个行业未来会强劲增长,并不意味我们能够判断其利润率和资本回报会是多少。在伯克希尔,我们将坚持投资其未来数十年的利润前途似乎可合理预测的行业。即使如此,我们还是会犯下许多错误。
我们绝不会依赖陌生人的善举。“大到不能倒”,不会是伯克希尔的退路。反之,我们可以想象的现金需求与自身的流动性相比微不足道,这是我们的事务安排方式。此外,我们量多且多样化的业务的收益将不断注入新的流动性。
我们往往让自己的众多分支自主经营,我们不会实行任何程度的监督和监视。这意味着我们有时会很晚才发现管理层问题,偶尔他们的运营和资本方面的决策,如果事先要我们给予建议的话我们可能不会同意。然而,我们大多数经理人都很好运用了我们授予的自主权,保持着一种在大型机构鲜见的、以股东为导向的珍贵态度。我们宁愿承受一些糟糕决策造成的有形代价,也不愿遭受由于僵化的官僚作风而决策过于迟缓或者根本没有决策带来的大量无形代价。
关于房产泡沫
当前,整个住宅建筑行业的杂乱局面主要源于两个原因。首先,行业发展前景取决于美国经济能否实现复苏,它决定了美国所需的住房数量。2009年,55.4万套的市场新建房屋创下了近50年来的最低纪录。但这似乎是一个好消息。为什么这么说呢曾经,住房市场年供应量约为200万套,但另一方面,市场需求量每年仅为120万套,所以人们认为新建住房下降是一个好现象。供求不平衡的状态持续几年后,国家必然要想办法改变这一情况。
我们的国家理智地选择“减少新建房屋数量,使其增长率低于家庭组建率”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住房价格将会远远低于泡沫时期水平,当然,这在给售房者或信贷方造成损失的同时,能够使购房者从中受益。事实上,几年前那些无法承担购房压力的家庭现在发现拥有一套住房成为了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因为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破裂。
同时,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受政府通过房地美及房利美表现出来的条例控制,其信贷标准占有绝对的优势,因为他们担保的抵押贷款能够实现证券化,并且实际上均将其转变成联邦政府义务。拥有资格享有这种担保的房屋购买者,可以获得利率仅为5.25%的30年期贷款。此外,作为维持超低利率水平的举措之一,目前这种贷款已大量被美联储购买。
相比而言,几乎很少企业建造房屋的购房者有资格获得受此担保的抵押贷款,他们所要负担的利率水平达到了9%。对于那些采取现金支付方式的购房者,Clayton的住房拥有着极高的购买价值,然而,如果购房者需要申请住房抵押贷款,事实上大部分购房者都属于后者,那么,利率上的差距足以抵消企业建造住房在价格上的吸引力。
我的几个观点
我认为,一个大型金融机构的主管委员如果没有建议CEO为风险承担全部责任,那么他们就是不负责任的。如果CEO不能胜任这项任务,那么他应该担任其他的工作。如果他无法做到,而政府需要投入资金的话,他和他的委员会应该承担很大责任。
我曾参加过几十次股东会,讨论认购方案,通常,一些价格高昂的投资银行给主管们提供咨询。不可避免的,银行家向股东会详细评估了被收购公司的价值,强调其价值远远比市场价值合理。在长达五十年的股东生涯中,我从没听到任何投资银行(或管理层)讨论公司所得到的真实价值。当交易涉及认购方股票的发行时,他们只使用市场价值,甚至在知道认购方股票被严重低估时仍然这么做。当股票被低估时,而主管从顾问获得理性意见的方法看起来只有一种了,雇佣第二顾问,来反对提议的认购案,若交易不成交则得到酬劳。没有这个,我们得到的建议永远都是,“不要问理发师你是不是该理发了”。
沃伦·E·巴菲特
董事会主席
2010年2月26日
巴菲特年度致股东信摘要
谈经济:「今年经济仍将是一团糟,甚至可能继续糟下去,但我们无从得知股市未来是涨是跌。」
谈凸槌:「去年我因疏忽铸下大错,在油气价格几近高点时,买进大笔康菲石油股票,没想到下半年能源价格暴跌。」
「我还犯下其他错误,去年花了2.44亿美元(约85.4亿元台币)买进两家看似便宜的爱尔兰银行股票,到年底已认赔89%,且股价还在跌。」
谈纾困:「用扑克牌的术语来说,财政部和联准会已经押下全部赌注。这些经济猛药几乎笃定会带来不受欢迎的后果,其中之一很可能是通货膨胀。」
谈投资:「投资人应该对那些历史悠久的投资模式抱持怀疑态度。那些包含难懂符号的投资模式虽然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投资人经常忘了分析这些符号背后的意义。我的建议是,小心那些满口公式的家伙。」
资料来源:美联社
下面是今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原文版

  2:哪里有《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英文版

  这样的信很多封,看这里:
比如其中一篇:

  3:谁能提供巴菲特1956年写给股东的信这是巴菲特第一封写给股东的信。

  本书收录的是巴菲特写给波克夏股东的信,探讨主题涵盖管理、投资及事业评估等。而主要的精神则是由葛拉汉和陶德提出的:基本面的价值分析应该主导投资策略,是一本既精鍊又富教育性的教战手册,高挂亚马逊书店财经书排行榜数周不坠。
[1]

  4:《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pdf

  去pinmuch资源论坛,在那网站搜索“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有电子版全文书

  5:我是新手,想投资股票,但我完全不懂,求入门

  先看一下股票的基础知识,推荐你看一套《股票操作大全》,总共有八册,里面相当详细,而且也很实用,至少是我看过最实用的,你可以先看前几册,不要急着炒,可以边看边模拟

  6:如何教一个完全不懂股市的人看懂股市

  学习的方向有这么几个
基本面 要会看股票公司的财报 所处行业 所在行业中的低位 成长性怎么样 现在的股价估值如何 和同行业股票相比如何 未来有无外延式并购 有无资产注入预期等等
技术面 均线 K线 量能 以及一些技术指标 比如KDJ MACD CCI ENE等等 用来找具体的买卖点
筹码面 这个做为散户能得到的信息不多 主要就是从大宗交易,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季报股东人数变化和龙虎榜去发现
但是记得 学这些内容要学习正确的 经过实证有效的 而不是百度出来的大路货色
举个例子
阳线吞噬 就是阳包阴 无论你在哪里找的知识 都会告诉你后市看多吧
但在A股二十年的统计中 阳线吞噬之后的走势 涨跌对半的概率 那么这种技术分析有用么
更不要说 如果一段上涨后出现的阳线吞噬 叫做双人殉情 后市七成要下跌 比如2638之后出现的那2次 和1月9日3147那一次
相反的例子是贯穿线 后市上涨的概率超过七成 你看看创业板这几个月出现的三次贯穿线 是不是每次都出现短线日的
这还只是K线 还有成交量 筹码面 形态等等综合知识去研判的方法

下一篇:苦尽甘来选股
上一篇:私募卖方大佬纷纷“奔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