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董国群: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推动形成
7月16日,“新发展 可持续——2021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IFCII”于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主办,第一财经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简称“高金”)联合主办。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董国群在会上表示,资本市场助力可持续发展大有可为,上交所将从推进自身节能减排、深化绿色金融市场建设两方面,推动形成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新潮流。
董国群表示,2017年,上交所成立了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推进领导小组,过去三年间,上交所不断加大对绿色企业上市的支持和服务力度,累计上市新能源、节能环保企业38家,IPO融资额合计374亿元。同时,推动上市公司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在科创板上市申报过程中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并在上市规则中专设“社会责任”章节。2020年,所有科创板上市公司以及近900家沪市主板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了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环境保护的相关信息,约占沪市公司总数的60%;同时600余家沪市公司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比例约33%。绿色债券发展方面,截至2020年底,上交所市场累计发行绿色债券约2500亿元。其中,2020年共计发行绿色债券680亿元。
董国群称,“十四五”规划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任务,也对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方面,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提出更高要求。我国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正在朝着绿色低碳方向调整,激发了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上市公司相关披露要求正日臻完善。今年6月,证监会就定期报告格式进行修订,新增环境和社会责任章节,明确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为减少其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另一方面,市场主体思维方式逐步演进。我国资本市场参与主体对ESG的认知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为什么要践行ESG”转变到“怎样践行ESG”。企业对环境的关注焦点,从“企业对环境产生怎样影响”转变到“气候变化对企业产生怎样影响”。投资者践行责任投资的方式,也从“关心被投企业ESG状况如何”转变到“怎样积极发表股东主张、推动企业改变ESG状况”。可以看到,市场各方正在积极采取更加实实在在的举措,来推进绿色发展。
此外,工具与手段持续创新。目前,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自动化与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广泛应用,赋能绿色金融迅猛发展。国家及地方绿色产业基金也在有效激励社会资本参与绿色环保产业、完善绿色绩效评价体系。2019年设立的科创板更是明确定位于服务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在内的战略新兴产业。
董国群表示,为积极探索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可行举措,上交所将从内外两个方面着力:一是推进自身节能减排。今年以来,上交所对内部能耗、碳排放、物料消耗、员工航空里程等环境相关数据进行了全面排查,加强了能耗的精细化管理,并通过节能减排小贴士、金点子征集活动、碳中和与ESG相关知识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是深化绿色金融市场建设。上交所将继续发挥好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四大市场的优势,完善绿色金融相关制度,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强化绿色投资理念宣传,稳步推进高水平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推动形成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