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看后市|缩量调整后不必过于悲观,技术性反弹概率大
面的催化,资金面的驱动,是边际催化。面而言,政策利好是催化;三是资金面而言,北上资金是前瞻信号之一,在大部分时间可以观察到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面而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全球风险偏好升温等利好正在累积;资金面而言,前瞻指标北上资金、科创板ETF等都释放积极信号。
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受到高层重视、经济阶段性底预计将在三季度探明、一揽子政策预期的牵引下,大盘有望逐渐走出“大盘至底需磨底”的模式,迎来技术性反弹的概率是较大的,对应环境下TMT+消费的配置抓手会再次清晰。
随着基金二季报在本周披露完毕,机构仓位显著的特征,是TMT中的通信和汽车智能化定价成为机构共识,电子半导体成为逆势增持的首要品种,有可能是下半年TMT行情的胜负手。
具体而言,二季度泛新能源仓位由一季度的30.80%小幅提升至32.69%,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锂电池和汽车智能化方向获得明显增仓。同时,TMT总仓位回升至25.30%,二季度TMT和泛新能源的机构增仓,实际对应消费领域中的白酒和出行链出现大幅减仓。
根据2023一季度重仓消费、新能源、TMT基金的资金流向进行分析,发现共识在于通信和汽车智能化定价。其中,消费类基金大幅减仓白酒加仓创新药、通信设备及运营商、空调以及汽车;新能源类基金更多加仓通信光模块、电子、汽车;此前重仓TMT资金从计算机流出,加仓通信光模块、机械、家电、汽车。
2023年消费行情属于波段属性,三季度是个重要窗口期。对于AI数字经济TMT,以windTMT指数衡量6月下旬开始的TMT行情主跌浪结束,不一样的年内第三波TMT行情已经出现酝酿开启迹象。
当前,A股市场底部特征逐渐凸显:一是近期两市成交额和换手率明显下行;二是万得全A风险溢价持续上行,目前已高于三年均值向上一倍标准差;三是在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市场表现出对利好因素的“钝化”,表明投资者风险偏好处于低位。
展望后市,在7月底海外美联储议息会议落地前,A股市场仍将处于“反复磨底”行情中。中长期角度,市场机会大于风险。后续稳增长一系列政策落地和经济基本面企稳回升下,A股风险偏好将迎来修复,底部区间不妨积极一些。
配置上,建议投资者关注两条主线:其中相对比较确定的一条投资主线是“入夏迎来酷暑高温”,可关注智能电网、特高压、空调等事件性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可关注政策红利集中释放,主要集中在“专精特新”相关投资线上,可深挖相关优质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