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为企业解难题 搭牢政企“连心桥”
三元区积极做大三产、做强三产,促进特色鲜明、场景多元、丰富多彩的业态蓬勃发展,为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展出卷,实干答卷。按照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三元区配合做大三产、做强三产三年行动成立工作专班,紧扣全区73个三产项目,深挖企业资源,以第三产业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为抓手,听企声、纾企困,破除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痛、堵,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助推三元三产高质量发展。
牵线搭桥 问需于企
打开三产企业问题解决及信息发布工作群,一条条工作进度、一个个务实建议在窗口中不断滚动,企业业主、相关单位部门工作人员在这里学习先进经验,推动问题落实解决。如今,群内284人,其中近240人都是来自辖区内的三产企业负责人,而在3月建群之初,群内人数还不到如今的一半。
建群一个多月以来,群里从无人言到人人说。大家畅所欲言,有问题绝不捂着,真正把这个群当作解决问题的首选和优选,这是对我们最高的评价和肯定。三元区做大三产、做强三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区发改局党组成员施晓翌说。
除了依托群,三产办还利用e三明、日常和每月茶叙会等线上+线下双轨收集方式,全面覆盖全区限上商贸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及中小微三产企业,畅通多维问题反映渠道。一季度,收集企业意见、建议和诉求共73条,比增超100%。
梳理、汇总问题后,推动落实解决是关键。区三产办探索建立专项+部门双向派单机制,向7大专项工作组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派单转办,专项工作组作为第一责任主体,负责牵头协调问题解决。
三明轩辉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诗海瞅见夜间经济、广场经济发展的商机,希望在其公司永嘉天地项目附近做做。
3月17日,他向区三产办提出建议,希望能在不影响交通通行的情况下,在永嘉天地购物中心附近、新市南路内侧较宽敞的人行道上规划出一部分,用于符合标准的摊贩在此开展经营活动,盘活街区经济。
区三产办第一时间联系江诗海了解情况后,将需求反映给区分管领导,并转派到责任单位,区城管部门与江诗海取得联系,一同到现场考察其建议是否可行。出乎江诗海意料的是,3月22日,允许用地的批复就下来了。
批文下来后,我们第一时间着手设计,统一摊位‘永嘉天地广场经济示范点’标识。目前,不少摊主已经进驻营业。江诗海感慨,从前遇到问题,常因不了解向哪个部门单位反映而耽误解决进度。如今,三产办在政企之间牵线搭桥,解决企业问题,大家都很感激他们提供周到高效的服务。
特办急办 问政于企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难免遇到特殊情况。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彰显有关部门办事的态度,而这种尽心尽责,更是显真情、暖人心。
对急办类问题,区三产办要求3天内办结,一般类、复杂类问题分别在10天内、20天内办结,暂时无法解决类的问题相关责任单位要及时为企业和群众作出书面说明。
三明市悦多福商贸有限公司是三元区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在上个月三元区举办的乐购三明·旺市大集活动中,其公司所属的两家企业拥有三个展位,自家的农特产品也因此打出名气。这一切,归功于三产企业服务办的特事特办。
公司负责人邹新美回忆,3月20日,她通过三元之窗
但让她惊喜的是,三产办并没有放弃帮助她,而是通知区商务局对接。第二天,区商务局负责人联系到活动执行方,和邹新美一起来到捷龙广场,对这一事项进行协调,最终圆满解决。
邹新美激动地表达感谢:相关部门只花了一天就帮我解决了难题,他们还问我是否有其他需要帮助协调的困难。真的很感动!政府的‘保姆式’服务,让我们更有信心在三元有所作为。
工作做得如何,企业最有发言权。三产办联合两办督查室及人大办,按照一月一销号、一季一督查的工作要求跟踪督办,若发现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漠视企业诉求久拖不决或连续两个月无明显进展的问题,通报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或约谈有关责任人,性质严重的,可启动问责机制。服务企业情况列入各单位年终绩效考评,最强力度推动问题解决。
4月14日,在三元区召开的一季度做大三产、做强三产专题工作推进会上,辖区21家第三产业企业对各部门进行测评打分。
深化‘我为企业解难题’实践活动,我们要做好连接政企的沟通桥,聚焦疏堵点、解难题,缩短企业办事流程,打造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的‘便利三元’和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最优营商环境。施晓翌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