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比亚迪,谁是会让特斯拉储能未来担忧的中国对手?
目前此前特斯拉的Megapack主要是在内华达州的超级工厂生产,而其在加州Lathrop工厂的Megapack目前的产能是每天23套,产能目前仍在爬坡阶段。
而在价格竞争力上,Megapack偏向中高端。特斯拉官网最新显示,目前一套2小时3.9MWh的Megapack储能系统、含安装不含税售价为2669050美元,约合人民币1834.68万元,折合4.7元/Wh。
而国金证券显示,从近期国内储能电站的中标价格来看,2小时储能系统报价区间为1.4—1.65元/Wh,加权中标均价为1.45元/Wh,4小时储能系统报价区间为1.26—1.5元/Wh,加权平均报价为1.35元/ Wh。
这一价格,使得其在中国储能市场也不具备价格优势,这或许也是特斯拉的储能产品一直未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
在Megapack成本的构成上,重要原材料之一储能电芯一直是外采,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此前,马斯克曾透露有意未来将自产的4680电池,使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从而应用于储能,但4680电池目前的量产进度仍未达到预期。
根据特斯拉的上海megapack超级工厂计划,将从宁德时代采购磷酸铁锂电池电芯,此外,特斯拉储能的中国供应商还包括热管理器生产商三花智控等,本土化的采购或将进一步降低其产品的成本。
2006年,马斯克悄悄在推特上发布了“宏图计划”第一篇章,提出了开发太阳能发电产品。2008年,王传福也提出了其新能源“三大构想”——“从能源获取、存储到应用,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的战略布局,即太阳能发电、建储能电站、电动车。
在储能产品的落地上,比亚迪甚至更早。2009年,比亚迪首个储能电站建成,200KW移动式储能示范电站验收完成。2013年,比亚迪首次向英国客户交付250KW集装箱储能系统。2019年比亚迪户用储能在欧洲市场的出货量市占率排名第二,仅次于Sonnen。
与特斯拉相比,比亚迪储能系统产品的首要优势在于全栈自研。比亚迪在储能领域实现了电池电芯、BMS、EMS、PCS等全业务制造领域覆盖。从电芯到PCS、BMS等核心部件基本为自主研发生产。
2022年,比亚迪在长春、武汉、台州、绍兴、成都、南宁、徐州、温州、襄阳、重庆等地继续扩建电池产能。公司也在江西抚州、湖北襄阳、浙江台州、广西南宁、河南郑州、江西宜春等地成立弗迪电池分公司,进一步为扩大产能做准备。据悉,下一步比亚迪将把刀片电池运用到储能系统中。
而安全性也是比亚迪储能系统产品的重要优势。据了解,截至2022底,比亚迪储能系统产品累计出货量超6.5GWh,创造15年零安全事故的安全记录。
而可以对比的是,2022年9月20日,位于美国加州蒙特利县的埃尔克霍恩变电站发生火灾,事故调查显示,火灾由特斯拉的储能系统Megapack起火所致。2021年7月30日,澳大利亚储能项目Victorian Big Battery 在调试期间发生火灾。调查报告显示,事故最可能的根本原因是Megapack冷却系统内的泄漏导致短路,从而导致电子元件起火,造成电池热失控。
比亚迪方面此前介绍,以比亚迪电网侧储能产品Cube系统为例,Cube储能系统设计了全面的防爆系统,具备可燃气体探测,主动排气,被动泄压的功能。
在重要的液冷装置上,Cube系统的液冷主管道采用304不锈钢管,支管采用软管,电池包体液冷板采用全密封设计,包体结构通过了震动测试。“系统在液冷管道内部设计了液位计、压力传感器,整体系统底部装有水径传感器,确保小的渗透、大的泄漏都能得到检测、处理。”比亚迪相关负责人说。
跟前两家企业相比,1997年在中国安徽合肥成立的新能源企业阳光电源更低调,其没有“造梦”,业务中也没有电动汽车,其发家产品是光伏逆变器。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2021年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出货量56GW位列全球榜首。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269GW。
公司2014年正式布局储能业务,在储能系统产品组合上,阳光电源面向大型地面电站应用场景,推出全系列液冷储能解决方案PowerTitan、PowerStack,同时,公司也推出了5-10kW家庭储能系统和50kW-1MW分布式储能系统。
根据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阳光电源的全球出货量位居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第一名。
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储能系统集成商,阳光电源的特殊优势是储能系统与光伏业务协同效应显著。公司光伏逆变器业务全球领先,在高性能、低成本电力电子领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跟特斯拉相似的是,阳光电源在构网型储能逆变器技术上也下足了功夫。近日其发布了其全新的“干细胞电网技术”。这套技术包括了“增强型连续高低穿技术”、“自适应宽频振荡抑制技术”、“POD功率振荡阻尼技术”、“微秒级电压构建技术”、“柔性惯量支撑技术”、“GW级黑启动技术”、“虚拟双源叠控技术”以及诸多解决方案。
据介绍,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得新能源发电侧呈现出更稳定、更柔性的电源特征,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电压、频率更稳定,提高风电、光伏脱网后的快速恢复能力。
不过,跟比亚迪的储能电芯完全自产、特斯拉的电芯未来可能自供相比,阳光电源的储能集成商角色更加单纯,采用完全无电芯战略,其电芯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鹏辉能源,以及海外三星SDI,这种策略的好处是集中优势专注于电力变换、控制及储能系统直流安全管理等储能核心电力电子技术。
劣势是,这使得其在一定程度上对产品成本的把控能力会稍逊于比亚迪。阳光电源徐清清此前向
随着近日碳酸锂价格的大跌,电芯成本端的瓶颈或有望化解。在谈及未来跟特斯拉等国际储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趋势时,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光储集团总裁顾亦磊对
“跟手机、汽车这些2C的产品不太一样,储能这样2B的产品,最终拼的是速度和细节。”在顾亦磊看来,在这方面,中国储能企业或具备先天优势。“中国企业更勤奋,在面对全球客户时也更有忍性。”顾亦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