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合肥警航
电台等相关保障设备。
扩大飞行空域,增加飞行航线、应急起降点……如今,随着机制的不断完善,警航大队的飞行空域实现了点线面全覆盖,以往“一踩油门就要转弯”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
飞行是一项辛苦活,更是一项技术活。为了保持飞行技术,每一名飞行员必须保证足够的飞行时间。
从第一次飞行将直升机“开得直晃”,到如今空中悬停、低空盘旋、急速拉升等系列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范成政背后付出了不少努力。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想在保持水准的基础上稳步提升飞行技术,一名飞行员每年至少保持60小时以上的飞行时间。
“60个小时听起来很容易,实则不然。”直升机飞行对天气、能见度等都有严格要求,警航大队直升机飞行之前,还需要向空管部门申报飞行时间、地点、任务,得到许可后方可飞行。
生命所系,性命相托。
直升机的安全飞行,除了飞行人员的高超技术,也离不开其他保障。“飞行讲究个通力协作,这就像一个个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王元宁告诉朱永跃是大队的一名任务员,在他看来,任务员就是飞行员的第三只眼睛,协助他们通过肉眼或者电子仪器观察地面和周边环境,一旦需要启动绞车等任务设备,也由任务员来操作。
如今,在全队的通力协作下,大队累计飞行时间已超过2000个小时,没有出现过任何飞行安全问题,从训练指标看,已经名列全国独立组训单位较好行列。
十年来,警航大队从无到有,逐渐充实,逐步建立起指挥、飞行、机务、保障等完善人才队伍体系,从一架直9机型起步,2017年再度引进一架AC311,警航大队已经成长为全国首家国产警用直升机警航队。
鹰击长空,呼啸轰鸣,划过天际……如今,这只翱翔于蓝天的“雄鹰”正用它广阔的视野、敏锐的速度,用专业和严谨绘就每一次任务的平安底色。
面对警用航空战斗力建设多项空白领域,合肥警航始终坚持需要什么就练什么,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努力把大队锤炼成攻必克、战必胜的空中劲旅。
每一次训练,都为了服务实战,每一滴汗水,都为了守护平安。
2020年入汛后, 合肥市的降雨量是常年的3倍, 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7月22日,百年一遇的洪水,让位于庐江县同大镇的石大圩突然漫堤溃口,圩区4个行政村全部被淹,多名村民被洪水围困,情况万分危急。
“石大圩告急,可否增援?”12点,王元宁的手机响起。
“给我10分钟……”电线秒内,他需要尽快决断。
天气状况不佳,救援地点位置不详,虽平时也有训练,但大队首次参与抢险救灾,颇多的不确定因素让王元宁大脑飞速运转。
但时间就是生命,警情就是命令。风雨之中,全员仅用5分钟完成飞行准备,两架警用直升机20分钟赶到汛情现场。
“树木、房屋和高压线等障碍让飞行员找不到一块适合的平地进行降落,变幻莫测的风向加剧了实施降落的难度。”王元宁告诉一边是滔滔洪水,一边是坑洼河埂,直升机多次尝试后,采用悬停技术,将地面指挥员放下,一场空地协同的救援拉开帷幕。
“前面有人,准备降低高度。”抵达一线上空不久,警用直升机任务员李虎发现了群众从房顶发出的求救信号,随后飞行员降低飞行高度,确认空域安全后,将直升机稳稳停住,将被困群众接上直升机,转运至安全区域。
单轮着陆、悬停吊救……面对救援地域地形生疏、降落空间狭窄、村子周边纵横交错的高压电线等不利因素,合肥警航的警用直升机一次次顺利完成高难度救援,救受困群众于洪流之中。
夜幕渐渐降临,飞行难度骤然加大。
洪流中一座已成孤岛的房顶上,依然有数名群众被困。受高压线及视线影响,在直升机救援短时间内无法顺利完成的情况下,来自空中的救援并未中止。随着地空救援的配合,被困群众收到了空投的救生圈,机组人员联系地面救援力量开展救援。
3天时间,两架警用直升机充分发挥警务航空立体化作战优势,分区作业、划片,先后引导水面救援力量成功转移14名被困群众。
十年磨一剑。合肥警航经历了“试验试飞、练训结合、由训转战”的不同阶段,“警鹰面前无困难”的革命豪情也逐渐融入了全队血脉,激励着他们跨大步、闯难关:
2012年首次夜航、首次进行跨省转航;
2016年首次配合交警部门高速公路执法;
2019年首次进行应急起降点投送警力训练;
2022年首次在合肥城市区域开展夜航巡逻……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镌刻着奋进的步伐。
十年播洒汗水,迎来满满收获。十年警航成就,书写在合肥壮美画卷中,见证着省城日新月异的发展。
这十年,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曾经,秋冬季节,和其他城市一样,合肥陷入“雾霾围城”,蓝天白云成了稀罕物,居高不下的“PM2.5”成了人们的困扰。
“除去恶劣天气外,那时能见度达2公里以上,适航飞行日最多只有90日,飞行员轮流飞行才勉强达到技术保持的60个小时。”谈起天气,范成政感触颇深,那时飞起来后,在高空明显看到空气质量分界线,上面晴空万里,下面灰蒙蒙一片。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蓝天保卫战全面推进,天越来越蓝。如今适航飞行日已达到150日以上,翱翔蓝天,透过直升机的舷窗,满目青绿。
天边绚烂的朝霞,与一湖碧水邂逅,远方数以千计的候鸟正欲展翅高飞,一幅宛若仙境的画面扑面而来。
东方白鹳、红嘴鸥、白鹭……越来越多的候鸟来栖,折射出巢湖水环境之变。在直升机上,高清的图像传输系统清晰记录下它的变化。
任务员朱永跃清晰记得,刚登上直升机那会儿,还没飞到巢湖上空,就能闻到腥臭气味,等飞至正上空时,映入眼帘的则是大片蓝绿色。
改变,源自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巢湖渔业生态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
如今,通过直升机上的图像传输系统,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水网密集,湿地星罗棋布,飞鸟云集,鱼翔浅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站在新起点上,“平安”二字重千钧。
过硬本领不是空喊出来的,是练出来的,是实战检验出来的。
立足发挥警用直升机在反恐处突、治安管理、交通监控、消防灭火、环境监测、抢险救灾、应急救援与医疗救护等方面的作用,合肥公安构建起“空地一体”的现代化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下一步警航大队将放长眼光,充分发挥警用直升机长距离飞行、覆盖面广的特点,与相关职能部门协作,扩大打击范围和延伸服务触角,参与更为广泛的社会治理……时刻保持状态,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持续锤炼高素质过硬特警铁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合肥、平安安徽贡献力量。
飞跃地平线,合肥警航正朝着更高更远处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