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初高全学段融通 教科研训一体化发展 云霄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
研究不是飘在天上的“云”,高不可及,而应该是下在地上的“雨”,实实在在的、脚踏实地。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是新时代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举。
为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先导先行的引领、决策、服务功能,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云霄县以全域教研、全面教研、全员教研为特点,全面构建“全学段一体化”学科教研体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并通过组织各类活动逐步加强县教育部门、进修学校、研训部门和各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合作互助、同频共振,实现幼小初高全学段融通,教科研训一体化发展,努力推动云霄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不断增强。
“教科研训一体化”是指将教研、科研、培训、教学有机融合,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旨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程、课堂研究为载体,在“训”中“研”,在“研”中“训”。“一体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机构整合,即教研、科研、培训、教学部门职能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协调;二是创新培养模式,根据教师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探索问题的性质、缘由,根据对象选择不同的路径和培养方法,可以是“研→训→教”,还可以是“训→研→教”,或者是“研+训→教”,也可以是逆向的“教→研→训”,在反复、循环的融合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众多研究表明,在市县教师发展支持体系中,课程是核心因素和关键环节,是开展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保障教师专业发展质量的关键。云霄组织教师积极回应时代需求,在核心素养、走班选课、课程整合、课标解读、教材围读、作业设计、评价体系、跨界思维、课程思政、特色课程等方面提炼特色和亮点。同时,全面改进教研形式,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的沟通,远程现场的互动,冲破学校的界限,打通学科的门户,真正实现科研强教、教研兴校。
云霄县以促进教师“做真研究、出真成果”为出发点,基于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真需求,有计划、有组织、有策略、有效能地开发实施研训课程。实施“深度教研”,以加强学科组建设促教研工作上水平,以加强集体教研促教师专业发展,以加强片区教研促城乡教师共享共赢。建立一套整体性的思路,在行动计划的指导下,调研问题、培育示范、推介成品、跟岗研学、优课推选、大幅应用、成果提炼、整体评选,并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的规划展望。
“脚踏实地山让路,持之以恒海可移。”各学校以“科研兴校”为重要发展方略,以构建有校本特色的教科研体系为主要发展规划,借助四大行动路径支持:聚焦典型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式教研活动;探寻活水源头,打造“向阳生长”的教研团队;开展深度研究,构建“人人参与”的科研机制;抓实教学研究,凸显“美美与共,各尽其美”的办学理念。
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云霄按照“以强带弱、示范引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工作思路,致力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互补、优化和合理利用,实现校际间内部管理、师资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发展、学校文化、考核奖罚、资源配置“七个一体化”,有力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云陵二小、宝树小学等学校进入集团化办学的“快车道”。通过“跨域突破、县域盘活、师资融通、技术带动”等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跨校、跨区域、跨学段、跨性质流动起来,带动优质资源扩容倍增,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随着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名师资源共建共享,搅动区域教师队伍建设“一池春水”。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名校集团化”的良好效应让云霄教育局面悄然改变。从当初家长学生“不愿去”到现在“抢着去”,红阳小学被云霄实小“名校领办”以后,教学质量快速进步,办学品质也在不断提升。
发挥名优骨干教师作用。将县域内基础教育各学科领域拔尖骨干人才、特级教师、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名优骨干教师以及实绩突出的年轻教师纳入四级学科教研体系,选优培强各级教研组织的领衔人,强化名优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指导、辐射作用,宣传教育改革政策,传播先进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教学研究,落实教学改革措施,破解一线教学难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学科教研基地学校。以学科名优骨干教师命名一批县级学科工作室、学科工作站、联盟和学校学科工作坊,培育若干学科力量强、教研基础好、教改风气浓、学校热情高的学科教研基地校,带领更多教师成为学科教研的参与者、实践者,教育教学的改革者、创新者,共研教改热点,共克教研难题,共生育人智慧,共享教研成果,共促专业提升。形成“放大优质辐射”“深化强强合作”两大模式,呈现从单一到多元、双边到多边、帮扶到共建的合作发展结构。教研联盟共同体正迈向“规划同制、项目同整、教研同行、队伍共建、资源共享、评价共进”的“捆绑式”发展模式。将培训和专家指导、名师引导、师傅辅导结合起来,“导训一体”实现教科研的深层次发展。让大家在“疑中学、学中思、思中行、行中长”,避免“脱节”和“回潮”现象。以教研联盟共同体为主体,推动城乡教研常态化、高效化,构建了学校、班级、教师、学生等多边活动交流的有效机制,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推动了云霄县教育的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
构建学科教研组织体系。义务教育阶段构建县级学科核心教研组、片区级学科中心教研组、联盟学科教研组、学校教研组四级教研工作体系;高中阶段构建县级学科核心教研组、联盟学科教研组、学校教研组三级教研工作体系,覆盖云霄县城乡中小学校,注重强化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形成“县级整体统筹、乡镇级扎实跟进、联盟协同实施、学校具体落实”教研工作新格局。教研活动向深度、宽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教研工作逐步由外在型、粗放式、重形式向内在型、分层次、重内涵转变。
明晰学科教研组织职责。在县教研机构的统筹组织下,上一级学科教研组织对下一级教研组织承担指导职责。采取成立学科工作室、建设示范型学科教研基地、“组团式”帮扶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等方式,组织教学改革项目实践研究,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改进学科教育教学评价,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积极探索教研组织建设的有效模式,在完成各项教研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统筹推进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研组织建设,推动区域教研水平整体提升。
加快教研工作转型升级。联合彩虹教育智库,围绕新时代教研转型要求,积极开展实践探索研究。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教育的全局观、共研共享的合作观、基于实践的教研观。教研工作重心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教学目标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提升”,教研内容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学改进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实证”,教师研修从“专家报告”转向“众筹学习”,实现指导思想转型、工作任务转型及工作机制与方式转型,提升教科研发展水平,实现科研强教目标。云霄县将教科研训一体化作为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工作的着力点,以研训促教学质量提升;将“名师建设工程”作为锻造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其执教能力的牵引点,以研训促教师专业成长;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作为提高效率的支撑点,以研训促学生全面发展;将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拉动教学环节优化的突破点,以研训促课堂效率提高。
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与未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决定着城市发展的节奏与步伐。高质量的教育发展需要高品质的科研为内功,高品质的科研需要高层次的科研文化,高标准的科研行动为载体。云霄县将深入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大力提升原始创新创造能力,力争在更多领域由跟跑转为并跑,争取更多领跑;深度推进产学研做结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走出一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教融合、产学融合协同育人机制,落实学校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伟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学段衔接,道阻且长;心有所信,方能远行。云霄教育人正不断克服困难、砥砺前行,让学生在“全学段衔接”中受益,让教师在“一体化发展”中进步,为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而努力。让我们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无缝衔接的铜墙铁壁,在推进云霄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矢志不渝,笃行不怠,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追光者,必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