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步伐 瞄准未来
光电是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为国内大型科技公司供应商,企业产品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随着大唐5G科技应用集群、三利谱偏光片、翔远科技高精密集成电路板等项目落地,城厢区初步形成区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仙游的元生智汇、星星科技、凯茂科技等6家电子信息规上企业2021年实现产值63.77亿元……
莆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电子信息科负责人、电子信息产业链综合组成员郭俊表示,近几年,莆田招商落地了华佳彩、福联等龙头企业,是少有的既有芯又有屏的城市。围绕产业发展特点,莆田重点实施产业链培育、优势企业培育壮大、项目招商攻坚、跨产业协同创新、园区载体提升五大行动,梳理绘制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作战图,培育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应用电子、被动电子元件、终端结构件及精密器件和光伏七大细分产业。
升级配套 做实创新驱动策源地
随着今年下半年相继顺利验收,位于涵江区国欢镇的城北工业园区标准厂房6栋、宿舍楼2栋、食堂1栋、综合楼2栋陆续投入使用。作为省重点项目,也是莆田343重点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城北工业园区,主要定位为电子信息和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用地面积约80公顷。
目前,城北工业园已对接引进电子信息类企业20多家,将与周边合利泰、华佳彩等企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打造涵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高地。
城北工业园区是莆田打造产业集聚发展的一个缩影。眼下,以邻里化布局强化延链、强链、补链,仙游仙港电子信息产业园、城厢中电科创城等半小时配套圈的产业园发展模式正在莆田各县区开花。
仙游县主攻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穿戴两大主导产业链,辅攻新型显示等分支产业链,同时,引进电子元器件配套产业入驻仙港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招引智能手机盖板、车载玻璃、数码蓝牙等项目,发展电子信息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畅通筑巢引凤的源头活水的同时,莆田也积极培育强元固本能力。按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加大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打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郭俊介绍,聚焦产业发展的弱点和堵点,莆田以主导和特色优势产业需求为导向,促进跨行业企业、科研机构或相关组织协同创新,形成产业集群攻关和抱团发展的新格局。
同时,莆田成立数动转型、芯跑2号等产业基金,引进研究院、产业学院等,形成有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优化电子信息产业人才政策,围绕重点发展领域,构建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服务体系。
借智赋能 加速产业提质增效
在依吨公司大数据生产信息看板上,订单、投料、出货、合格率等,实现实时在线监测,这是依吨公司去年与中电望辰、厦门百一共同开发的多层印制电路板制作管理模块应用平台。这个平台与生产车间的全自动生产线连接,实现智能化管控,生产效率提高了20%左右。
莆田市涵江区依吨多层电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电路板制造企业,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高密度印刷电路板、多层电路板等新型电子元器件。自2017年起企业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技改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制造水平。
高端引智赋能企业发展,已成为依吨公司在电子信息领域占领一席之地的重要密码。引入中国工程院、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蹇锡高团队主导技术创新,参与制定6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与电子科技大学、福州大学等院校建立校院企合作,先后引进专家135人次,不断充实技术团队。
不仅企业重视借智登高,当地政府也积极借智借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充分发挥省电子信息应用技术研究院智囊团作用,聚焦产业链缺失环节的填平补齐和上下游配套,完成《莆田电子信息产业链全景图》;提出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的方向和建议,锁定重要潜在招商目标企业,编制《莆田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商图》;充分利用莆田处于福州、厦门、泉州区域几何中心的地理优势,积极融入省内电子信息产业布局,梳理研究京东方、天马微、三安光电等省内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供应链企业,提升产业耦合度,激活产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