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镇:金丝皇菊成黄金,农民收入节节升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走进位于南梁镇白马庙村银旺中药材种植基地,一阵阵菊花的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齐整的钢架大棚里,盛开的金丝皇菊娇艳欲滴。眼下,白马庙村43座钢架大棚里的金丝皇菊进入采摘季,当地村民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而选准产业,是产业扶贫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南梁镇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条件,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并结合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地引进种植金丝皇菊,于2017年12月在南梁镇成立华池银旺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利用中央定点扶贫及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有利时机,先后与银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及甘肃中庆农业发展公司进行合作,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现年56岁的白马庙村牛旺台组村民王秀芳就是入股合作社的其中一户。“自从合作社成立起来,我就入股了18000元,每年能分红1800元,虽然没有多少,但是一年买米面油是足够了。”正在采摘金丝皇菊的王秀芳对笔者说。谈话中了解到,王秀芳家中有7口人,平时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在本地打零工为主,自从合作社成立起来,按照就近原则,王秀芳被吸纳在金丝皇菊种植基地就业,“每年开始种植菊花的时候我就到大棚里面栽种,一天120元,完工后最起码能挣3000元,采摘菊花的时候我也参与,工钱还是按一天120元,到现在,我又挣了3000多元了,目前才采摘到中期,到采摘结束,我还能赚几千呢。”她高兴地说。
金丝皇菊外形美观、气味芳香,被誉为‘菊花之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新鲜的金丝皇菊价值虽高,但是不适合长期贮存和运输,为有效地保留皇菊的形状、色泽、营养成分,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南梁镇积极争取项目,于2018年在南梁镇荔园堡村建成标准化生产车间669㎡,配置烘烤箱10套,烘烤房3套,产品包装线条的扶贫车间一座。
2018年以来,该车间共烘烤菊花成品约5000公斤,创收400万元。在企业壮大的同时,也为解决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切实做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与贫户脱贫“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道路。
走进扶贫车间,一栏栏黄色的菊花正在等待着分拣,妇女工人们身着工作服,低头忙着分拣、排列、上架、入箱,参观完车间,笔者便与其中的一名妇女工攀谈了起来。谈话中家住荔园堡村的徐贵琴是一名家庭主妇,平时在家做做家务,照顾小孩,没有啥经济收入。扶贫车间建成后,就为自己争取了一个就业机会。
“我在这里已经干了四年了,主要负责分拣、包装。分拣一般能干一个月,包装能干四个月,1小时10元,一天最多能干10小时,平时给孩子做完饭,闲了就到这里工作,赚点生活费,对我来说很满足了。”徐贵琴笑着说。
该车间员工多为家庭妇女,考虑其照顾小孩兼顾家务等因素,按照“基地+车间+贫困户”的模式,采取集中加工和分散加工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工资计时制,每小时10元可连续务工3个月左右,极大方便了群众就近就业、灵活就业。
“今年的鲜活金丝皇菊产量大约在30000公斤,经过烘干加工后,大约在4000公斤,平均1公斤能产1500朵,按照通货销售,今年大概能收入200万元,按照包装销售,大概能收入500-600万元。”银旺合作社负责人钟占煌说。
今年,该合作社与天津津门乐商贸有限公司签订了200万订购合同。同时,自主开通线下门店代销、线上直播带货同步销售模式,带动85户已脱贫户及119户农民增收致富,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