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十大基础研究关键词”揭晓科学界呼吁更多“从0到1”原

2022-11-28 19:49:22

  今日,在南方科技大学、腾讯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全球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全球著名植物生物学家朱健康、全球著名细胞生物学家于洪涛等多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与获得科学探索奖的青年科学家线上云聚,畅聊科学领域前沿话题。

   论坛上,由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提出并投票产生的2022年度十大基础研究关键词发布,它们分别是:高能宇宙线起源、室温超导、新材料创制、新型RNA、类脑智能和脑机接口、面向科学发现的人工智能、后摩尔时代的集成电路、超高比能拿全储能、仿生材料与器件、复杂系统与高阶网络。

   这十个关键词,不仅凝聚了青年科学家们探索科学无人区的壮志雄心,也凝聚了中国青年科学家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前瞻研判。在论坛上,陈玲玲、吕琳媛 、吴华强等科学家就围绕基础研究关键词进行分享。

   非编码RNA被称为人类基因中的暗物质,它从DNA转录而来,但不表达为蛋白质,长久以来一直用途成迷。这些暗物质到底有什么用?能够为我们对抗疾病提供哪些全新的手段?在论坛上,2020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玲玲以《新型RNA的发现与功能探索》为题,为人们揭秘非编码RNA。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复杂系统研究,史蒂芬·霍金也曾说过,21世纪将是复杂性的世纪。2021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吕琳媛正从事复杂系统研究,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复杂系统研究的前世今生:在秩序与混沌边缘,复杂科学如何在诸如人脑、生态、社会这样的复杂系统中寻找普适、简单的规律?科学家如何在复杂世界中,寻找到隐藏着怎样的简单规则。

   摩尔定律面临失效风险,晶体管尺寸逐渐逼近其物理极限。人们飞速增长的算力需求未来如何满足?下一代芯片什么样?清华大学教授、2019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吴华强是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首任院长,从事新型忆阻器研究,他从集成电路面对的三座大山谈起,分享了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探索。

   在学术演讲环节,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生物学家朱健康,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西湖实验室主任于洪涛,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等六位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结构生物学、复杂科学研究、分子细胞科学、信息电子等领域具有重要建树的科学家分享各自研究领域的探索最前沿,碰撞跨界研究火花。

   此外,围绕如何引导、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教师甘坐冷板凳、探索长周期重大科学问题等议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院长陈十一、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 、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儒新、大湾区大学负责人田刚、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共同探讨中国高校上下求索之道。

下一篇:黄金颜色有几种
上一篇:PICO被曝内部现派系之争?质量有瑕疵?回应:不符事实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