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参编5个专家共识 房颤手术“南京方法”被国际指南收录

2022-11-24 13:06:08

  秋冬季是房颤高发季节,房颤对人体的最严重的危害是心力衰竭和脑卒中。今天,据了解,2019年起,陈明龙教授多次参编心律失常领域全球专家共识、亚洲科学、中国专家共识等权威指南,包括“2019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全球专家共识”“2020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2年,陈明龙教授受邀作为亚太心律失常学会代表参与2024房颤导管消融与外科消融专家共识的编写。目前该共识正在编写中,并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草案讨论会议,预计将于2024年3月份发表。

  长期以来,医生和科学家们都在探索如何彻底治愈房颤以及尽可能减少由房颤带来的危害。导管消融治疗虽然是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之一,但面对持续性房颤,如何提升消融成功率仍然成为一大难题。经过近10年的研究与摸索,陈明龙教授团队利用高密度标测诊断技术,提出了持续性心房颤动个体化消融策略——STABLE-SR术式。

  STABLE-SR术式,即在环肺静脉隔离基础上,根据患者心房基质情况进行个体化机制改良及碎裂电位消融,不仅优化了手术流程、缩短了手术时间,还降低了医源性房速的发生,并被欧洲房颤指南收录。该术式重视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患者具体标测诊断的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同时集治疗与预防为一体,既消除已有的房颤维持基质又可预防房颤消融术后房速,极大提升了持续性房颤的消融成功率,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陈明龙教授的研究,还更新了心脏疾病的“疾病谱”,让医疗界对心脏疾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房性心律失常的研究中,陈明龙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特发性孤立性纤维化心房心肌病”的概念。与其他心房心肌病不同,该病并没有心室受累,仅仅是单纯的心房受累,表现为房速、房扑、房颤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研究成果发表在Int J Cardiol、 Europace、Stroke等杂志。

  近年来,陈明龙教授团队还将研究放在了室性心律失常中。陈明龙教授认为希浦系统参与的室性心律失常有:室性早搏、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对希浦系统室性心律失常有全面而充分的认识,丰富了它的分类。

  家住江都的王大爷今年82岁了,患房颤病史多年,在服用利伐沙班后因牙龈出血而停药。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郦明芳副主任医师通过村医网远程会诊,指导他正确应对抗凝后的出血情况,解除他的心理疑惑,指导他正确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并强化对接村医的房颤相关抗凝知识培训。

  这是在江都农村试点“医院-社区-家庭”协同管理、纵向整合的房颤健康管理模式。我国农村现今普遍呈现老龄化,农村老人文化水平低、健康关注度不高,对疾病重视及认识有限;且年轻子女不在身边,再加上农村地区交通便捷度不够等外部原因使此类人群难以接触省市级优质医疗资源。

  陈明龙教授团队在国内首次提出“房颤引发的心源性卒中由救治模式向防治模式转变”的概念。在江都项目中,村医作为互联网医疗的终端,通过远程会诊软件与省市级专家沟通及汇报患者情况,患者实时参与其中并询问相关情况,省市级专家可直接将患者的诊疗计划告知村医及患者,农村老年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省市级优质资源。

下一篇:老人不慎摔倒受伤 四位中学生暖心救助
上一篇:拱墅新增这2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