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规模(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

2022-11-16 15:52:42

  长电科技:业绩持续爆发式增长,股价已企稳或将开启新一波上涨?

   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集成电路封测作为芯片制造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关键的一环,是实现半导体国产替代路上必须攻克的一关。

   特别是进入“后疫情时代”后, 全球经济复苏远超预期,5G、新能源等领域发展迅速,相关产品的需求量激增 ,释放出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以长电 科技 为核心的封测巨头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特别是 在长电 科技 长期下跌的背景下,其股价有望实现扭转,或将企稳回升 。

   公开资料显示,长电 科技 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分立器件制造销售等。 作为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和技术服务提供商 ,公司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通讯、家电、资讯、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众所周知,我国三大封测巨头分别为长电 科技 、通富微电和华天 科技 。

   那么,相较于后两者,长电 科技 又有哪些优势?

   一、无可匹敌的行业龙头优势;

   截止3月11日收盘,长电 科技 、通富微电、华天 科技 的总市值分别为461亿元、232亿元、363亿元。

   相较于后两者,长电 科技 的市值更高、营收占比更大、净利润更多。

   事实上,长电 科技 作为全球第三、中国大陆第一的封测企业,技术研发实力方面已经跻身全球封测行业的第一梯队,无论是从技术的全面性或先进性来看在国内均处于绝对领先位置。

   特别是2022年注册制即将全面施行,市场上有限的资金必将更多地涌向行业龙头。 届时,作为封测龙头的长电 科技 有望获得溢价。

   二、较低的估值、良好的基本面;

   作为封测龙头,长电 科技 目前的pe仅为16.33,相较于通富微电的24.28、华天 科技 的25.95, 目前估值为封测三巨头中最低,与其行业龙头的位置严重不匹配 。

   1月24日晚间披露2021年度业绩预告中显示,公司2021年净利润预计为28亿元-3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4.72%-136.2%,业绩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快。

   近年来,长电 科技 净利润增长的同时,公司的国内市场市占率也在稳步提升。

   中国半导体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封装测试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6.8%;2021年1 3季度中国封装测试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8.1%。

   公司同期的收入增速分别为2020年的28.2%,2021年1 3季度的16.8%, 均远高于国内封测市场平均增速 。

   三、公司新建项目逐步投产放量,研发产品不断推出,业绩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1年底,长电 科技 发布公告,位于江苏宿迁苏宿工业园区的新厂正式投入量产。

   随着新建项目完成试生产,正式进入量产阶段,长电 科技 宿迁工厂的产品组合和制造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升级 ,在不久的将来会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芯片成品制造解决方案,成为推动长电 科技 业绩增长的强大动力。

   除了在新建厂房提升产能外,公司还持续在技术研发领域加大投入,以提高公司产品的 科技 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目前, 公司已具备SIC、GaN等第三代半导体的封装和测试能力,并且已批量供应光伏和充电桩等行业 。

   可以预见,“产能扩张+新技术的投入使用”,将会成为双引擎共同推动长电 科技 的营收迈上新台阶,也将大幅提高长电 科技 的盈利能力。

   四、国家大基金已完成阶段性减持,股价正处于 历史 低位;

   自2020年10月15日至2021年11月4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共减持长电 科技 5%股份,持股比例由19%降至14%。

   而在此期间,长电 科技 的股价由37.77元跌到了32.42元,跌幅达到了14.1%。

   受大盘拖累,以及半导体板块整体调整等因素影响,长电 科技 的股价目前仅为25.88元,相较于大基金减持完毕时的股价,涨幅仍高达20%。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虽然大基金减持了5%的股份,但 仍然持有长电 科技 14%的股份、仍然是长电 科技 第一大股东 。

   减持并不意味着国家大基金不看好长电 科技 下阶段的发展,而是为了让国家半导体行业更好地实现整体发展,尤其是在国家大基金二期开始逐步布局的背景下。

   那么,长电 科技 就真的是完美无缺的吗?

   答案显然不是。

   当前A股市场上,各个白马股的股东人数激增,如中国平安、格力电器、三一重工等。

   长电 科技 自然也不例外。

   自19年第三季度开始,随着公司股价的飙升,长电 科技 的股东人数也开启了一路上涨的模式。

   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长电 科技 的股东人数达到了36.47万,较19年股东人数低点增长超过250%。

   最新披露的基金四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共有16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持有长电 科技 ,持股数量环比上季度降低34.4%;持股市值环比减少2.31亿元。

   从上述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到, 长电 科技 的筹码逐渐转移到散户手中。这是所以白马股的通病,也是当下长电 科技 股价上涨的最大阻力。

   随着长电 科技 逐步聚焦高附加值、快速成长的市场热点应用领域,以及新建产能的投产放量,公司的业绩不排除爆发式增长的可能性。

   尤其是在业绩大幅增长的同时,公司股价却大幅下跌。

   这使得长电 科技 的投资价值更加凸显。

   那么大家怎么看长电 科技 下阶段的走势?

   欢迎在评论区给出你的见解!

  华为国产替代,市场逻辑梳理

   很多人问芯片逻辑到底怎么回事,有点看不懂,所以笔者把其他稿件推迟了,先梳理一下芯片逻辑。

   本来计划今天开始剖析中美贸易战的破局点,以及反击点。独孤九剑,只要抓住对手破绽,即使内力全无也可以一击制胜!

   剖析对手破绽的文章,只能退后到下一次了。

   来自Gartner的数据显示,2018年,华为半导体采购支出超过210亿美元,成为 全球第三大芯片买家,占据全球4.4%的市场份额 。

   谁投入最多,谁就是最大支撑,这点基本上可以确定。

   2014年9月,国家发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要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现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一期的贡献巨大,而且基本上已经进入尾声。按照国家2020年实现国内芯片自给率40%、2025年达到70%的目标,大基金后续必将持续进行投入。

   大基金的作用不仅仅是投资,更重要的是产业引导,用上帝视角,把所有投资整合在一起,团结一致!

   在大基金的引导下,紫光展锐、中兴微等设计企业加强与中芯国际等芯片制造企业的合作,中芯国际本土客户营收占比从2009年的不足20%上升至目前约50%,中微半导体的CCP等离子刻蚀机在中芯国际40nm和28nm生产线%,在上海华力生产线寸硅片测试片已经向中芯国际、华力和长江存储送样。

   准备5年,今日迎战!

   芯片制造,中国封测领先,制程在追赶!

   海思半导体,常年驻厂长电 科技 ,从2016年开始合作 科技 部02专项项目到现在。更重要的,底气在于2016年以来的连续大规模投入建设项目,16年41亿,17年,18年投入也都超过30亿。2019年董事会公告,将再次投入建设34.1亿元,其中一半就为了华为。

   连续4年全力投入,不计成本和利润,就是为了储备产能,16年到19年4年, 总计投入已经超过150亿建设 。

   请问现在市值多少?

   看看上市公司财报就知道,这些不计成本的投入,都还没有产生任何效益,却义无反顾的不停投入。

   目的就只有头一个, 迎战今天的局面 !

   特别是刚刚结束的董事会大会,周子学兼任长电 科技 ,中芯国际两大上市公司董事长,统筹国内芯片制造上下游,为国产替代打下基础。

   而且,去年4季度,和今年一季度,长电 科技 的海外订单已经受到贸易战影响,跌倒最低谷,无法再产生其他影响。

   最后说一点,关于长电 科技 的商誉。这商誉产生于收购星 科金鹏 。

   现在,贸易战下,星 科金鹏 的技术的价值突出,

   当年收购总线亿美元,另外,企业还额外负担2亿永续债和4.25亿优先债券。所以长电 科技 重付出是13亿美元,就是 90亿 人民币。

   如果当年没买,现在300亿人民币,是否可以买到?500亿?

   笔者可以肯定,就算中国出1000亿,也买不到!

   请问,商誉是啥?

   顺便说下其他两个厂商。

   三家封测厂商,长电主攻通信,华天负责存储,通富负责CPU。所以,华天的优势在于业务全部在国内,这也是它上周五率先涨停的原因。长电 科技 由于外资砸盘,担心海外业务,所以上周五被砸了回来。

   这两家,在各自领域里,投资也是非常大的,而且通过并购也掌握了一定的先进技术。华天 科技 的南京封测厂应该为紫光配套,甚至长江存储。通富微电收购AMD的封测厂,可以为国产化CPU配套。

   但是从业务量来说,长电 科技 的优势突出,华天,通富也举足轻重。

   中芯国际从2009年国内客户占比仅为10%,到现在国内客户占比达到50%。国产化替代受益非常明显。

   最重要的是,制程突破14nm量产标准,12nm导入验证,下一代突破在即,为华为国产替代提供了坚强支撑。

   存储其实就是三家,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和晋华。贸易战,晋华被牺牲,这是大概率。据新闻,晋华已经在寻找潜在买家,出售资产。中国用晋华兑子美光半导体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让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的成长留出市场空间。

   因此,兆易创新的处境,将没那么艰难。不然,中国这三家加入全球存储大战,烽烟会持续很久。

   不过,竞争依然存在,只是压力减轻,世界巨头不会轻易让中国存储新生儿坐大。16年,长江存储项目落地的一刻,清华电子所所长魏少军就预见到了今天。有怀疑的,可以去查阅当年魏少军的文章。

   今天的一切,都是有准备的!

   其他的各种替代,网上已经铺天盖地了,笔者这里就不分析了。

   提醒风险是很必要的。

   市场的表现,还有另外一个逻辑,双产业链的坑。千万别踩坑!

   苹果,是被报复对象。而且加关税,必然导致苹果供应链涨价。

   在美国市场,苹果的成本上升而涨价。苹果为了平衡走私的压力,必然在全球范围内涨价。从而导致苹果的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

   所以,在高端市场上,如果华为因为技术壁垒而导致海外受挫,苹果因为价格因素而失去竞争力,获益的应该是三星。

   笔者在前几天,《用数据详解,贸易战底气从何而来!》中分析过笔记本电脑的产业链,指出 苹果,可能是受损最大的公司。

   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即使三星得利,全球市场萎缩也是跑不掉的,如果是通用器件,都会受损。

   无论如何争夺,两大巨头的供应链厂商都将受损。所以,天线是坑,器件也是坑,一系列坑很多。别被一张没有什么特别逻辑的所谓国产替代概念股坑了!

   如果要找国产替代,一定要避开这些坑,寻找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的品种!

   华为的坚强后盾在于投入,而不在于盈利。

   谁为中国替代产业链真金白银投入最多?谁就最有价值!

   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基金,是最大投入,参股比例越高的投入越多,这个逻辑是可以成立的。

   国产替代,最重要的是填补空白 ,而不是现有产品。别掉坑里!

  国家大基金是什么意思

  一、国家大基金是什么意思

  国家大基金全称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9月26日成立,首期募资1387.2亿元(相比于原先计划的1200亿元超募15.6%),为国内单期规模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

  二、国家大基金资金构成

  国家大基金一期于2014年9月成立,一期注册资本987.2亿元,投资总规模达1387亿元,主要股东是财政部、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中国移动、紫光通信等,分为投资期、回收期、延展期各5年,为期15年的投资计划。

  国家大基金二期于2019年10月22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2041.5亿元。大基金二期是一期的延续,相比于一期的规模扩大了45%,可见国家扶持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在股东方面,大基金二期同样由财政部、国开金融作为最大股东,投资均超过200亿元,不过总体来看,其资金

  三、大基金一期与二期的异同点在何处?

  首先,相同之处当然均是为了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加速半导体核心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而不同之处则更多体现在两期基金的投资策略及投资方向布局上。

  查阅相关研究报告可知,大基金一期投资布局以制造领域为主,主攻下游各产业链龙头,二期则更聚焦半导体设备材料等上游领域。

  大基金一期从投资领域的分布情况来看:集成电路制造67%,设计17%, 封测10%,装备材料类6%。此外,其投资于产业链环节前三位企业比重达到70%。

  大基金二期则是以设备、材料为投资重点,主要投资短板明显的半导体设备、材料领域,方向集中于完善半导体行业的重点产业链。

  大基金二期的跟进一是接棒一期的大目标,二也是扶持其他更需要扶持的细分领域,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环节等等,持续向2014年6月份发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中提到的:“到2030年,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产业链”的目标迈进。

下一篇:各项税费支持政策助力经济回稳向上 增强企业发展动能
上一篇:屏城乡:暖心重阳 敬老爱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