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大骗局(芯片造假骗了几亿)

2022-10-13 09:39:08

  让“中国芯”发展停滞13年的陈进,到底是芯片之父还是芯片败类?

  陈进是绝对的败类,骗取了中国11亿的科研经费,让我国的芯片水平发展停滞了13年。他如今却在美国逍遥快活。

  说起当今世界的科技产业,芯片产业在其中肯定算是“顶流”。但我国目前制造芯片的能力还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对芯片进口的依赖性还比较大。

  外部势力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时不时就会用芯片断供的方式打压我们。没有好的芯片,没有高水平的制造技术让我们在芯片上吃了不少亏。不少朋友也很奇怪当今中国芯片行业的困局,因为我国在2000年以后曾有过一段时间对国产芯片制造进行大力扶持。但为何国产芯片还面临这种困境?这就要说起一个人,那就是陈进。

  海外载誉而归

  1968年,陈进出生在福建,他自小就是班级里的尖子生,后来更是考入了同济大学。1992年,他前往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攻读计算机硕士,后又继续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他并没有着急回国,而是入职了大名鼎鼎的摩托罗拉公司,职位是集成电路的测试工程师。

  当时的摩托罗拉在芯片制造领域可谓是全球行业的翘楚,而能进入这样一家高尖端的公司工作,对于陈进这样没有太多工作经验的博士生来说无疑是一个珍贵的机会。可令人不解的是,他在摩托罗拉做了没几年,就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了。当时大家都以为他是心系祖国,是像行业优秀前辈一样的爱国科学家。

  而他回国之后也确实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上海交大在审阅过他的简历以后,直接将他收入了麾下,还把国家重点芯片项目交给了他。一时间,这名只有33岁的年轻人风光无限。

  突破技术难关

  进入上海交大以后,校方让他负责组建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还将国家863项目“汉芯DSP芯片”的研发工作也一并交给了他。

  看到这您可能会有点奇怪,那就是校方交给他的项目都是需要顶尖芯片研发人员来做的。但他的工作履历只有一个芯片的测试工程师,校方为什么那么放心让他当此重任?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在自己的简历上动了一些手脚。

  他采用模糊研究方向的方法,将自己原本从事的芯片测试,改为芯片设计,还在简历中写上自己曾担任过摩托罗拉公司的芯片设计经理。恰逢当时国家急需有经验的芯片研发人才,再加上他这份简历算不上完全造假,有些难以分辨,因此他便得到了国家的重用。而之后海归人才的研究突破也不负众望,仅仅16个月后。

  2006年2月,他所带领的项目组就研发出了“汉芯一号”芯片。之后在上海锦江小礼堂举办的发布会上,多位中科院院士和863计划专项小组领导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对“汉芯一号”进行鉴定。之后全体专家一致认可芯片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并宣称这一刻将改变中国半导体发展历史,陈进未来将被写进教科书。

  之后,陈进名利双收,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让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而他也凭借汉芯一号的成功继续向国家申请到了更多重点项目和总计11亿的研发资金。并且还趁热打铁,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陆续推出了汉芯二号三号四号。

  汉芯黑幕揭露

  然而就在他春风得意时,意外发生了。2006年一月,一篇名为《汉芯黑幕》的爆料文章被匿名发到了清华大学的BBS论坛上。

  文章中揭露了汉芯项目和陈进本人的诸多黑幕,还直接了当地指出陈进完全没有研发芯片的能力,他只是想借研发之名骗取国家的科研经费。虽然当年网络远不如今天发达,但这个消息还是引爆了舆论,后续官方的调查小组更是查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真相。首先被证实的就是陈进在简历上的造假行为,他所谓的“芯片设计经理”只是他用来粉饰自己的伪装。

  接着更令人震惊的是“汉芯一号”实际上完全就是他老东家摩托罗拉的产品。陈进通过在外国购入芯片之后,又找了一个磨砂师傅把上面的公司标志等信息打磨掉。接着再印上“汉芯一号”和上海交大等字样,这就变成了他的产品。事件真相揭露后,曾经的国民英雄一下变成无耻败类。

  而陈进本人或许是早料到风向不对,于是在惩罚来临之前就携带着巨额科研经费潜逃国外,只剩下上海交大以撤去他所有职务的方式收拾了这个烂摊子。

  产业深受其害

  陈进骗取了巨额经费,接着拍跑路了。但他这种行为对国内芯片研发产业却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民众不再相信国产芯片,国家也心有余悸地收紧了管控。国产芯片面临寒冬,许多有心的企业家也不敢再涉足“芯片研发”领域。

  陈进一跑,国产芯片行业停滞了13年,这颗老鼠屎带来的影响真比陈年老酒更深远持久。但陈进的行为也让我们不禁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真的不能凭自己的努力创建出国际一流的半导体企业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早在1987年时,我国台湾的张忠谋就在一片唱衰的情况下创办了台积电。如今台积电已经堪称我国台湾最重要的一家企业,甚至在世界半导体行业也极具影响力。而他的成功就在于打破陈规,在半导体商业化上寻找创新机会,最终他创造一种新的的商业模式,即台积电的代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他只负责生产,以及承担研发制程工艺和建设工厂的成本。

  但芯片设计仍由企业提供,这样就把原本的竞争关系转化为了合作关系。直到今天,台积电的这种模式还被世界上各大企业采用。而张忠谋创办台积电时,已经年过半百,但他仍然能剑走偏锋迎来事业的辉煌。反观陈进之流,虽正值壮年,但不思进取,只想着靠歪门邪道来谋取利益,注定遭到国民唾弃。

  但像陈进这样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要他抱定一种没脸没皮的心态,那他也能让自己活得很滋润。如今“汉芯造假”事件已经过去了16年,但他却在国外以创业者的身份活得很体面。而且他仍然活跃在芯片行业,并且还是好几家科技公司的股东。在国内,他还在一家名为上海领微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拥有股份。

  当年的事情对他仿佛过眼云烟,而他则过起了“功成身退”的悠哉日子。不管如何,历史印证的东西,时间总会给出答案。老话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对于陈进,我想我们只有一句话送给他,那就是“看你几时完”。

  策神历史图文首发,尽请关注!

  骗取11亿研发资金,让“中国芯”停滞多年的陈进,如今怎样?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爆出了一场震惊全世界的政治丑闻。尼克松为了能够在总统竞选中获得连任的机会,不惜发动了一场窃听风波。

  当事情败露以后,尼克松先是做出一幅完全不知情的样子。等到事态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程度,又企图采取政治手段对反对者施压,尝试着将事情完全封锁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

  然而他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事风格,最终致使他功亏于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因丑闻而辞职的总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水门事件。

  可谁能想到在30年后,中国的科研事业上也出现了类似的一幕,成为国内科研事业上的耻辱,而故事的主角就是曾经身上挂满各种荣誉的陈进。

  01留美博士的造假之路

  中国的高新科技技术发展到今天着实不易,在打破国外垄断,走向自主创新的路上,我们走过了不少的弯路,也付出过不少的代价。

  科研本就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不害怕失败,也不害怕失误,唯独接受不了的就是欺瞒大众,务虚造假。

  至于陈进的故事还要从他自身的经历说起。陈进199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说实话在那个年代能考入同济这样名牌院校的学子来说,绝对称得上百里挑一的,甚至万里挑一的人才,事实也证明他配的上人才这两个字。

  毕业以后的陈进又凭借着自己优秀的成绩考入了美国德州大学的计算机工程专业,并在随后的几年里拿到了硕士和博士的学位。这足以证明他的学习能力有多强,也对得起他留学生的身份。

  毕业以后,陈进进入了摩托罗拉从事芯片测试的工作,成为了一名高级电子工程师。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工作几年之后陈进选择了回国发展。

  2000年的时候,在国外飘了近十年的陈进回到了上海,并且希望能够回到去往复旦或是交大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工作,为此他还准备了一份看起来极其丰富的简历,而他的造假生涯正是从这份简历上开始的。

  陈进在美国期间,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与集成电路的测试相关联的,而且他留学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关于芯片测试的。但他却堂而皇之地把自己的履历改为从事集成电路的开发和芯片的设计,并且把自己包装成为在IBM和摩托罗拉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主任工程师。

  彼时,随着国内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芯片的自主设计自然而然成为了国家重大的科研项目之一。陈进简历上如此华丽的经历,自然成为他迈进芯片研发领域最有力的敲门砖。正是这份伪造的简历帮助他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

  02从务实到务虚

  是陈进有先见之明,还是他早有预谋。刚刚进入交大的陈进就接到了国家863项目中汉芯的研究计划。

  交大鉴于他在美国的高光简历,便将筹办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的项目交到了他的手中,刚刚接到任务的陈进也是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

  研究所刚刚成立的时候,作为负责人的陈进一头扎进了芯片的设计与研发的工作当中。他积极忘我的工作态度似乎成为了大家的典范。

  实验室里的人都觉得这位刚刚归国的年轻教授是一个踏实能干、务实的学者。

  仅仅16个月的时间,陈进带领着他的研究人员便攻克了各项技术上的难题,成功研发出了极其具有象征意义的汉芯一号,中国似乎一下子跃居到了世界芯片研发领域的先进行列。

  于是各种荣誉和掌声都集中到了陈进的身上,连国外的专家都对他是交口称赞,称他是了不起的人才,甚至将汉芯一号的出现比作为世界上的奇迹。

  陈进凭借着汉芯一号获得了多项的国家发明专利,并且顺利地登上了微电子学院院长的宝座,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导师。无论是学校,还是上海各界都对陈进极尽吹捧,虽然说不上奉若神明,但绝对是芯片研发领域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与此同时国家对陈进的芯片研究工作也是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从资金到设备,再到人员都给予他在研发上的帮助。

  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陈进也没有辜负国家的重托,在他的努力之下,汉芯二号,汉芯三号也不断地问世。

  俗话说,飞得越高、摔得越疼。当陈进在享受周围传来的掌声和喝彩声的同时,一场蓄谋已久的灾难,正在向他悄悄地逼近。

  而这场灾难也将揭开他丑陋的嘴脸和国内科研界的耻辱。

  03终极解密

  2005年的年底,在清华大学的论坛之上,有人匿名举报陈进的汉芯存在着严重的造假行为。

  陈进所谓的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汉芯一号只不过是披着汉芯外衣的洋芯片,而一号的现场演示更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阴谋。

  原来所谓的汉芯一号是陈进通过他的弟弟从国外购买的一款先进的芯片。

  这款洋芯片在经过打磨之后,磨去了原来的生产信息,被重新涂装上了汉芯的字样。为了在演示的过程中能够不出现任何的披露,他更是上演了一场完美的偷梁换柱。

  事情已经曝光,立即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越来越多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始对陈进口诛笔伐。有的专家更是指出芯片测试和设计完全属于不同的两个发展方向,留学期间学习芯片测试的陈俊,完全没有芯片设计的能力。

  经过一番调查之后,最终确认了陈进的造假行为,然而此时的他已经骗取了近11个亿的研发资金。

  世人原想上海相关的部门和国家相关部门会全面清洗陈进这样的科研毒瘤,然而此时最终以取消陈进在交大的各种职务而草草收场。这不仅令人气愤不已,更是难以理解,没有起到任何的警示作用。

  陈进也因此躲过了一劫,出逃到了美国。据说陈进在美国依旧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相关的领域持续工作着。

  这无疑是国内科研史上的耻辱。陈进的这种行为不仅让国人不耻,国内芯片的事业更是因为他的一己之私耽误了数年之久。

  如今学术造假、论文造假的新闻层出不穷,然而终究没有相应的惩治措施。

  这种不作为的处理方式无疑是助长了这种不正之风,更是国内科研事业上的绊脚石,阻碍着各项科研事业的发展,也失去了对于学术研究的尊重。

  两年,超500亿灰飞烟灭!“芯骗”坑国的武汉弘芯们还在继续

   文 特约

   浅夏

   (ID:xsy-shangyecankao)

   三年前,武汉弘芯成立,扬言投资1280亿研发芯片,欲比肩台积电,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造芯运动;

   三年后,烧完153亿元,武汉弘芯工程停滞,几近烂尾,分包商、工人被欠款后,投诉无门。

   其幕后大股东从业经历与半导体无半点关系,竟撬动了千亿半导体项目,获得武汉政府垫资。

   国内芯片产业似乎进入大跃进阶段,弘芯事件并非个例。成都格芯、南京德科码、贵州华芯通、山西坤同半导体……不少半导体项目烧了巨款后,归于沉寂。

   半导体是个回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巨大的产业,只能稳中求进。弘芯过后,国内造芯事业,再次迷航。

   01

   千亿项目弘芯停摆

   中美博弈风口浪尖上,芯片国产化成了当务之急。芯片风口下,国内芯片投机分子蠢蠢欲动,借机挥下镰刀。

   近段时间,投资额高达1280亿元的武汉重点项目武汉弘芯曝出烂尾,事件引发 社会 高度关注。

   2017年11月,武汉弘芯出世。据介绍,该项目聚集了全球的半导体晶圆研发制造专家,拥有先进的逻辑工艺和晶圆级先进封装技术经验,未来预计建成14纳米和7纳米两条逻辑工艺生产线万片,且员工人数至少达到1000人规模。

   要知道,现在能够实现7纳米芯片量产的企业只有台积电与三星, 武汉弘芯一上来就直接把自己定位在了全球第三的位置。

   除此之外, 弘芯还请来了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的左膀右臂、台积电二号人物蒋尚义出任CEO。

   在台积电多年任职期间,蒋尚义曾将研发团队从400人扩编至7600人,打造出世界级研发团队,引领台积电从技术追随者为技术领导者,是名副其实的行业大牛。

   恰恰由于蒋尚义坐镇,不少台积电人才转向大陆。去年以来,大陆从台积电挖走100多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其中有一半去了武汉。

   有国内媒体曾援引《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 弘芯提供的工资待遇超出想象,是台积电薪酬和奖励总金额的2~2.5倍 。

   这一度让台积电十分紧张。

   蒋尚义加持下,弘芯又购入了价值6亿元的EUV(极紫外线)光刻机,这个光刻机仅荷兰ASML才可以生产,台积电和三星的光刻机也都来自ASML。

   EUV光刻机稀有昂贵,有消息表明中国仅购买了2台,武汉弘芯就成功拿下1台,这让它一时间晋为芯片界明星项目。

   在2019年底ASML光刻机进厂仪式上,背景板上写着弘芯报国,梦圆中华。

   2018年、2019年,武汉弘芯连续入选湖北省级重点建设项目,风光无限。

   2020年4月武汉市发改委发布的《武汉市2020年市级重大在建项目计划》中,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仍然以1280亿元的总投资额位列第一, 截至2019年底已完成投资153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87亿元。

   但就在大家抱以无比期待的2年等待后,等来的却是弘芯的爆雷。

   今年6月,媒体传出蒋尚义萌生退意,他对外回应的是公司是有些问题待解决。

   紧接着,7月30日,一份来自武汉市区政府意外披露的消息,将武汉弘芯推至风口浪尖,中关于投资建设的报告显示, 武汉弘芯项目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大致项目停滞风险。

   该报告还指出,弘芯二期用地一直未完成土地调规和出让,项目缺少土地等材料,不能上报给国家发改委窗口指导,导致其他股权基金无法导入。

   资金捉襟见肘,欠款丑闻甚嚣尘上。

   武汉弘芯拖欠总包商武汉火炬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数亿工程款,还拖欠了分包商武汉环宇基础建设公司4100万工程款。

   被二者诉至法庭后,弘芯公司账户因此冻结,二期价值753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被法院裁定查封三年。官司还在进行中。

   针对此事,武汉弘芯去年11月公开声明,公司按期足额支付总承包商火炬集团工程款,而火炬集团与武汉环宇间属于内部结算纠纷。

   至此,拖欠分包商工程款、工人工资,款项至今没有着落,武汉弘芯几近停摆,千亿项目灰飞烟灭。

   其实,在爆雷之前,弘芯已有迹象,这直接体现在员工招聘和收入上。

   去年起,网上贴吧和知乎上很多准员工称收到offer后,公司迟迟没有通知入职,现有员工公积金缴纳比例也从12%降至8%。

   另外,有发现武汉弘芯作假,其购买并不是光刻机EUV,而是DUV(深紫外光)光刻机。

   如今,这台光刻机在全新尚未启用的情况下,就以5.8亿抵押给了银行等着落灰。

   而弘芯现有员工因为无法投入生产,只能每天坐在办公室写写PPT。

   02

   弘芯背后神秘丽影

   回顾三年前武汉弘芯诞生之际,扬言要在国际芯片市场上弯道超车,凭借起步7nm工艺技术,一举比肩台积电。眼前的弘芯壮志未酬,身先死。

   弘芯幕后人物一直像影子般存在。天眼查显示,武汉弘芯注册资本20亿元,目前实缴资本为2亿元。

   这2亿元全部来自于持股10%的股东之一武汉临空港,武汉临空港的钱是武汉东西湖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出的,也即国有资本。

   而 持股90%、需提供18亿元的大股东北京光量蓝图 科技 有限公司实缴资本却为0。

   20亿注册资本一分没出,空手套白狼。在此之下,政府资金一旦烧完,资金链立刻崩溃。

   北京光量蓝图非常神秘,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2日,早于武汉弘芯半个月。公司成立之初,龙伟、曹山均是分别任董事长和董事,在2019年1月两人从武汉弘芯董事名单中退出,之后李雪艳出任董事长、莫森进入董事。

   据了解,曹山本身从事半导体行业,担任6家半导体公司法人、执行董事职务,布局半导体行业两年多时间。由此看出,光量蓝图一开始具备从事半导体能力。

   然而,当曹山退出后,光量蓝图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公司。李雪艳原先投资生态 科技 、买烧酒、办餐饮、盖园林,从业背景与半导体无半点联系,创办武汉弘芯前半个月创立了光量蓝图,项目至今未投入任何资金,一直在烧政府的钱。

   而莫森则未查到任何与半导体有关的从业背景。

   两个从未接触过半导体的人,竟然做了一千多亿的半导体项目,令人匪夷所思。

   剥开迷雾,结合前文层层梳理,也即 李雪艳等人成立了空壳公司光量蓝图,再通过空壳公司拿到成都政府重点项目武汉弘芯,弘芯又通过总包商武汉火炬建设将债务和风险转移给了待贷款银行、分包商和供应商。

   如此一来,他们不投资便获得一大笔收益。

   去年7月和11月,光量蓝图因未及时公布年报和登记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

   再看武汉弘芯,即便该公司股权结构清晰,细究之后也是疑窦重重 。两位离开的关键人物中,曹山从业背景已介绍过,而龙伟实则是庆安贸易总经理、法人。

   庆安贸易曾投资过成都海威华芯 科技 有限公司,早就开始布局芯片产业,武汉弘芯是其第二次投资人芯片项目。

   公司在龙伟之前的投资人为刘亚苏,关于此人的相关新闻中常见军方背景,再加上庆安贸易名字与军工企业庆安集团高度关联,可见庆安贸易并不简单。

   有媒体在文章中也用了 传闻称弘芯背后大股东资金

   烂尾消息曝出,被寄予厚望的民族企业瞬间成了骗局,政府、承包商、供应商、工程师、员工惨遭重击。让人唏嘘不已。

   03

   国内半导体大跃进

   中国的芯片设计企业数量世界第一,实际设计水平也达到世界第二名。但制造是短板,很多材料全部依赖进口。

   2019年,中国芯片进口额高达3040亿美元,远超排名第二的原油进口额。

   经历过华为、中兴事件后,中国未来加大芯片领域投入,除了相关免税政策外,还牵头创办实验室,很多大基金趋之若鹜。

   中科院表示,美国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将进行全面布局。在此背景下,若中国芯片能崛起,可谓是涅槃重生。

   但资本家们纷至沓来,引起的却是大量企业在全国各地画大饼、投资圈钱圈地,地方政府忽视项目真实情况,虚假项目大行其道,爆雷事件接踵而至。

   采访了行业观察者张昊(匿名),其表示一个未来存在很大机会的行业,肯定会引来很多人投资发展。

   近两年,类似武汉弘芯爆雷事件的还有:

   另据《瞭望》报道,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分布于我国江苏、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等 5 省的 6 个百亿级半导体大项目先后停摆。“芯骗”坑国的武汉弘芯们还在继续……

   国内造芯事业屡屡遇阻,张昊表示,其实多年前也有过很多类似的失败案例,只是近期发生的事件频频被爆出,才感觉很多。

   针对这些被看做骗局的半导体项目,一些项目一开始想得过于远大,中途发现做芯片难度太大,自身研发能力不足,最后做不下去了。从而演变成骗局。

   半导体及其耗资且回报周期长,需要一代人二三十年沉下心做研究,国内第一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苦熬20年才实现14nm工艺产量,新生代企业挑战7nm工艺,谈何容易;中科院换道 探索 20年研发出碳基芯片也绝非一蹴而就。

   反观国内投资,多数追求短期回报,一些项目借此大肆圈钱。

   还有一种情况,项目方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想利用政府资源整合,获得融资发展机会,到最后发现做不下去了。还有一种可能, 或许从最初就是一场骗局。

   数据显示,中国在2019年仅本土生产了其国内使用所需半导体的16%,可见,距离实现半导体行业的自给自足和全球领导地位的目标还很遥远。

   动辄以十年计算回报周期的芯片行业,单靠政府土地优惠政策远远不够,企业在没有盈利前,活下去才是战略重点。

  “汉芯”骗局:陈进的芯片科研造假,比美国打压华为更令人寒心

   近几年来,美国对华为持续施压,导致了华为芯片产业遭受重创,整个中国的芯片产业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然而,我们在对美国打压华为感到极其愤慨的同时,有没有想到过?

   其实多年前,在我国的芯片科研事业中,有一个人的重大造假行为,更让国人寒心!

   这,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汉芯”骗局!

   那么,“汉芯”骗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下面,就让我为大家慢慢道来。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汉芯”骗局的主人公: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

   陈进,中国福建人,生于1968年。

   大学的时候,陈进曾经就读于同济大学。大学毕业后,陈进赴美留学,并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连续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后,陈进随即就加入了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负责芯片设计工作。

   由于陈进在后续的工作中十分杰出,因此连续两次获得了该公司“杰出成就奖”奖金及水晶奖座。

   2001年,陈进回国,成为了一名高学历的海归人士。

   当时国内对高学历的海归人士十分重视,所以陈进很快就入职了上海交通大学,负责组建上海交大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

   可是谁也没想到,就是在这个岗位上,陈进在2003年的时候,实施了影响重大的芯片科研造假行为!

   2003年2月26日,一场盛况空前的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

   上海各大官方单位,以及由多位知名院士和“863计划”集成电路专项小组负责人组成的科学团队悉数到场。

   为什么这场发布会会如此隆重?

   那是因为,一项“震惊”中国,“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在上海交大诞生了。

   这项著名的科研成果,就是由陈进研发的“汉芯一号”。

   当时的“汉芯一号”,到底“厉害”在哪里?

   根据官方提供的资料显示,“汉芯一号”采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半导体工艺设计,它包含了250万个器件,并且具有国际先进的32位处理内核,每秒可以计算2亿次。

   经过多位专家的共同测验后,他们一致认为:

   “汉芯一号”具有非常杰出的性能,与国际先进的芯片技术非常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国际先进产品。

   如此“巨大”的科研成果,当然是要郑重其事的。

   随着官方的广泛报道,“汉芯一号”一度被称为国内首创和中国微电子领域的里程碑,也成为了继“两弹一星”之后,中国人的又一大骄傲。

   而“汉芯一号”的发明人陈进,也很快就荣誉等身,全国闻名。

   之后不久,陈进从一名普通的教授,晋升为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的院长,并成为了许多青年才俊孜孜以求却始终难以获得的“长江学者”。

   除此之外,各种眼花缭乱的荣誉头衔和相关职位也纷至沓来。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芯片研究所所长,信息技术领域集成电路设计主题专家,上海市 科技 创业领军人物等等。

   陈进凭借着“汉芯一号”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并且还以此骗取了一大笔国家下拨的科研基金。

   推出“汉芯一号”之后,陈进借着这股东风,马不停蹄,接二连三地推出了“汉芯二号”,“汉芯三号”和“汉芯四号”。

   据相关数据统计,从“汉芯一号”到“汉芯四号”,陈进不仅获取了数不胜数的各种荣誉,还总共骗取了高达上十亿的国家科研基金。

   然而,尽管陈进表面再风光无限,也始终难以掩盖他重大科研造假的卑劣行径。

   2006年1月17日,“汉芯”骗局终于得以败露,东窗事发了。

   2006年1月17日,一名匿名网友在清华大学水木清华论坛上发帖,揭露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存在重大的学术造假行为。

   这次发帖很快就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在网友和媒体的联合干预下,官方也迅速地进入了事件的调查程序。

   一个月后的2006年2月18日,在经过多方调查后,官方终于公布了调查结果:陈进的“汉芯一号”造假一事,基本属实。

   中国芯片产业 历史 上令人瞠目结舌的骗局,也由此一一揭开。

   根据官方调查结果显示,陈进的“汉芯”系列芯片,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

   大约三年前的2003年2月26日,陈进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汉芯一号”,并不是陈进自己科研成果。

   其实当时被众人吹捧的,所谓的“中国芯片里程碑”的“汉芯一号”,实际上是陈进从美国购买回来,雇人将芯片表面的原有标志用砂纸磨掉,然后加上“汉芯”标志“研制”而成的。

   所以究其本质,这块芯片还是美国货,只不过把上面的标志改成了“汉芯”的标志而已。

   而“汉芯二号”,则是在美国公司委托定制的DSP软核的基础上,汉芯公司设计加工而来。“汉芯二号”并没有拥有核心技术,只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代工品而已。

   “汉芯三号”是在“汉芯二号”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扩充,并没有丝毫实质性的创新。汉芯公司宣称“汉芯三号”已经达到国际高端水平,纯粹是子虚乌有,捏造杜撰的。

   汉芯四号”同样也严重夸大了事实,与汉芯公司自身描述的“重大创新”严重不符,是实实在在的造假和欺骗。

   从“汉芯一号”到“汉芯四号”,陈进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严重地欺骗了国家有关单位,多名院士专家,还有广大的中国媒体和公众。

   陈进的芯片科研造假行为,不仅为他骗取了数不胜数的荣誉称号,高级职位,还骗取了高达上十亿的国家科研基金。

   这是一桩影响巨大的芯片科研造假事件,给中国整体芯片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事件调查结果出来后,陈进受到了上海交大以及有关国家单位的严厉处罚。

   陈进本人的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上海交大教授资格,全部都被上海交大撤销。

   科技 部终止了陈进所有的科研项目,并且禁止了陈进以后申请科研项目的资格;

   而教育部也取消了陈进头上让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长江学者”称号,取消了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

   还有国家发改委,也同样取消了陈进负责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并且追缴这些年来为他划拨的大批科研经费。

   一时之间,陈进从以前那个万众瞩目的科研明星,瞬间跌落谷底,成为了人人唾骂的造假者。

   其变化之大,转换之快,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对中国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而芯片产业,则尤为严重。

   近十几年来,华为在任正非的带领下,芯片产业取得了巨大成果。

   但是自从中美贸易战开始后,美国便开始加大了对华为的打压和制裁。

   受美国商务部禁令的影响,许多与华为有合作的国际大公司,都开始终止与华为的合作,逐渐与华为划清了界限。

   华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芯片产业,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然而,我们在对美国打压和制裁华为感到愤慨的同时,是不是更会因为陈进之流的所作所为,而感到寒心?

   像陈进“汉芯”骗局之流的,他们为了自己的荣誉与利益,不惜弄虚作假,严重的欺骗国家,媒体和公众。

   这一点,实在是让人更为的愤慨!

   对于“汉芯”骗局事件,是不是更应该值得我们警惕?

   除此之外,其实我们也应该对自己的科研心态要有一个良好的认识。

   陈进之流,为什么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骗倒了那么多的国家有关单位,以及众多的院士和专家?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科研心态十分的浮躁。

   因为美国对中国的芯片产业长期打压,所以国内对自主化的芯片十分渴望。

   也正是因为如此,一旦有人宣布研制出来了高端的自主化芯片时,院士和专家们也放松了警惕,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考察。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陈进竟然敢如此大胆,做出这种令众人瞠目结舌的,极其严重的芯片科研造假行为。

   假如不是举报人及时曝光,陈进之流,不知道还要欺骗到何时。

   科研事业,是一种需要久久为功的,严谨的,认真的事业,来不得半点的浮躁和虚假。

   所以,我们的芯片科研之路,是必然非常持久和艰辛的,这一点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认识。

   陈进的“汉芯”骗局,是中国芯片产业 历史 上的一次非常严重的造假行为,因为这件事情,国产化的热情也因此被逐渐浇灭。

   陈进之流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实行芯片科研造假行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

   最后,我还是要重复说一句: 陈进的这种芯片科研造假行为,比起美国人打压和制裁华为而言,其实更令国人寒心!

   此事,希望以后能够引以为鉴。

  陈进骗取11亿研发资金,让“中国芯”停滞13年的陈进,如今咋样了?

  华为公司副总裁余承东在发布会上披露芯片断供一事,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受美方第二轮制裁的影响,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即台积电)将于停止代加工华为海思麒麟芯片。

  电子产品的“心脏”

  作为电子产品的“心脏”,芯片体积不大,但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泱泱大国,无论是科学研发还是生产制造都位列全球前沿,唯独对芯片产业手足无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陈进

  陈进依然逍遥法外,拿着早年利用“汉芯一号”招摇撞骗获得的经费四处经商敛财。他在美国投资了多家芯片公司,每年都能赚得盆钵满体。

  如何评价中国芯?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到也不能妄自菲薄!喷子会使我们认不清自己,黑子会使我们没有斗志!借鉴经验,埋头苦干,终有一天我们会走在世界前列!现在的水平不差,但确实没有拔尖!

  可惜,中国早在改革开放前就遍布芯片制造厂,当年就能生产制造单片机了,仅仅是没有坚持下来,就被别人拉开了差距,现在再步入这个领域时间上浪费了几十年,尽管如此,认识到以前放弃的错误就好,什么技术走的都是百炼成钢之路。

  芯片的生产大致分为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测三大环节。芯片设计的工具几乎都是用美国公司的EDA软件,就连中国最强的芯片设计公司华为海思也在用,也许华为海思能够"去美国化",但未来如何真不好说。全球最大最强的芯片制造商是台湾的台积电。

  现在已经实现5纳米工艺制程的量产,而中国最好的芯片制造公司中芯国际才刚刚完成14纳米的量产,至于中芯国际说的已经攻克7纳米技术,业界普遍认为这只是商业说词,谁都能讲,反正又不用负什么责任。中国表现最好的是封测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下一篇:如何避免股票回撤(股票防大回撤)
上一篇:证券时报: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上市央企“勇挑大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