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物丨沈海军:社区“百科全书”扎根基层二十载
24年前,24岁的他走进了通吕运河边的小乡村,当起了居民的好“管家”,从此便与社区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48岁的他,依然扎根基层,本色不改,初心不变,被居民称为社区的“百科全书”,他就是崇川区钟秀街道郭里头村社区网格长——沈海军。
一腔热血入基层 用双脚走出“活地图”
“我们社区还有360户居民未拆迁,共有居住人口3126人……”每天清晨,沈海军总要在村子里走走,网格里转转,看看环境卫生搞得怎么样,听听居民群众都在想什么。“不知不觉,我在郭里头村都20多个年头了,来的那会还是个小伙子,现在都快50了。”想起自己来时的初衷,他笑呵呵地说。
1998年,南通市中原综合批发市场投入使用,作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型小商品市场,瞬间吸引了350多家商户入驻,来自五湖四海的1000多名商客到此创业。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出租房屋激增,人员流动频繁……社区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管理难题。此时,作为土生土长的郭里头村人,沈海军果断辞去现有工作,成了一名社区户口协管员。凭着一股韧劲和一腔热血,沈海军白天和同事一起跑市场,了解商户情况;晚上独自挨家挨户访居民,登记租客信息。一次不行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白天找不到人晚上去,晚上找不到第二天再去。就这样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沈海军走遍了社区的每一寸土地,61条乡间小道、305户出租房,1551名外来人口,他都清清楚楚,甚至每家有几个老人几个小孩,小孩在哪上学,他都详细了解,记录在案,犹如一张行走的“活地图”。
一份初心伴始终 用“热心肠”解开“万家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郭里头村社区成了一个“城中村”,基础设施老化、安全隐患突出、邻里矛盾增多……作为户口协管员的沈海军又主动挑起了重担,成了一名矛盾调解员。“万事和为贵,有理让三分”带着这个原则,他成功化解了数百起邻里矛盾纠纷。
社区恒城楼是一个20多年的老旧小区,楼上的某住户将原本该安装到房屋东面的下水道私自改装到西面,造成楼下房屋渗水严重,“楼上哗哗啦啦,楼下滴滴答答”,楼下住户苦不堪言。沈海军跑了几个晚上,联合社区律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拿出了详细的改造方案,最终说服双方进行改造。类似这样的房屋漏水、下水道堵塞、噪声扰民等纠纷时有发生,一场场看似简单的调解背后却是沈海军无数次电话沟通和上门的结果。通过在调解岗位上的千锤百炼以及对社区调解工作的热情和钻研,沈海军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桌抽屉里的感谢信也越来越多,每当有人上门感谢时,他总是笑笑说“小事儿小事儿”。就这样,他把工作中的苦累变成了“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成了居民眼中的热心肠,社区的“大管家”。
一份初心伴始终 用“真性情”成为“贴心人”
“都是一个村儿的人,居民的事就是我的事。”从户口协管员到矛盾调解员再到网格员、网格长,尽管变换了多重身份,但沈海军身上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韧劲和坚持始终没有变。带着这份初心,沈海军一干就是20多年。
2016年,沈海军管理钟秀农贸市场,面对人员复杂,环境卫生差,停车秩序混乱等问题,沈海军从经营户的切身利益出发,大力整治市场环境。统一更换店铺招牌300平方米,合理划定机动车停车位2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200余个,市场面貌焕然一新,经营户连连点赞。同时,沈海军果断改造管道燃气100米,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筑牢了燃气安全底线。身为网格长的沈海军,他将“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疏通清淤下水道、安装楼道折叠椅、翻新维修公厕、打造居民活动室……在他的努力下,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项项为民举措温暖人心,一张张幸福笑脸照耀生活。
20多年来,沈海军带着“诚”心为民服务、取“信”于民,从社区“活地图”变成了居民群众的“贴心人”,用真心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办好一桩桩小事,干好一件件实事,为居民幸福生活“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