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构建基层善治格局
赶来的民警处理……
加强“红袖章”队伍建设,只是韶关织密市域治理“人防”网的一个抓手。近年来,该市还积极强化司法辅助、法律服务工作、警务辅助等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织密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两张网,实现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平安志愿者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在建强市域治理“物防”网方面,韶关大力加强司法服务、矛盾调处、网格化管理等实体平台建设,并大力加强派出所规范化建设。同时,扎实推进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综治中心县镇村全覆盖。
“我们还大力引入相关机构或组织在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推动多种社会资源参与矛盾纠纷化解。”韶关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去年该市共排查发现矛盾纠纷40087宗,化解率达99.9%.
在筑牢市域治理“技防”网方面,韶关以“雪亮+智格”项目建设为契机,整合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与综治中心、村级服务管理平台,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市县镇村四级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图像资源一体运行。
走进韶关南雄市珠玑镇,清澈的河水缓缓从村中穿过,两岸柳树成荫,一派美丽的乡村景象。“珠玑镇是典型的熟人社区,我们将‘德治’摆在社会治理的重要位置。”珠玑镇党委副书记肖清龙介绍,该镇各村利用节日举办各类群众性民俗活动,居民间口角、纠纷,往往在并肩协作过程中被悄然化解。
这是韶关通过推进“五治融合”提升治理效能的生动缩影。韶关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立足市域社会治理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作用,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加强政治引领。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社会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以“红色业委会”“红色理事会”等基层党建责任项目为抓手,激发基层党建红色功能。搭建“街坊议事堂”,为社区党员与群众搭建起联系交流、学习教育、志愿服务、民主议事于一体的平台。
——强化法治保障。着力构建科学完备市域社会治理法律规范体系,推动社会突出问题纳入法治轨道。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网上公示行政许可目录329项,执法司法公信力持续提升。
广泛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共筑美好家园
——坚持德治教化。以建设“善美韶关”为抓手,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持续开展“韶关好人”等推荐评选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共6万多场次,受众240多万人次。
——夯实自治强基。加快构建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为主导,群众议事、监督为补充的自治体系,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突出智治支撑。以智慧助力“平安韶关”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形成“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100%覆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是一项系统工程。韶关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该市将继续聚焦社会治理关键领域,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推进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力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近日,韶关市委书记陈少荣接受南方日报在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方面,一是依托韶关798处革命遗址和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等平台载体,培育打造社会治理“红色品牌”,有效推动红色文化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二是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德治教化新载体新渠道。三是广泛开展“道德讲堂”“道德模范”“韶关好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