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5家央企主动自美退市:影响小、不意味着“退市潮”
以有关部门负责人答
5家央企主动自美退市应该怎么看?专业人士、从业者及接近监管的权威人士认为,5家企业主动退市,不会对中概股、对中美两个资本市场构成大的影响或冲击,应当理性看待、不必过度解读。5家企业ADS在公司所有上市股份“总盘子”中的占比较小,影响非常有限,同时,5家公司均为A股、H股、美股上市公司,自美退市不会影响其后续融资活动。
从事境外市场业务的投行人士表示,上市以来,这5家企业严格遵守美国市场的规则和监管要求,也较好地回馈了美国市场和投资者。20年来,各地资本市场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这些企业的多数股份已经在A股和H股上市,另一方面公司面临日益复杂的监管要求、维持在美上市承担较高的维护成本。
5家公司的公告内容也显示,其退市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ADS的交易量与公司境外普通股全球交易量相比有限。二是长期维持ADS纽交所上市和该等存托股及对应H股,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并遵守证券交易法规定的定期报告及相关义务涉及较大行政负担。
从事海外上市业务的律师表示,5家企业预计近期将ADS从纽交所摘牌,达到一定条件后从美国证监会撤销注册,这符合美国的市场规则。ADS可以出售或者转回H股继续交易,国际投资者合法权益不会受损,能够得到保障。
就退市具体安排来看,中国铝业、中国人寿拟于8月22日或前后向SEC提交退市申请25表格,上海石化拟于8月26日或前后提交表格,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拟于8月29日或前后提交表格,退市预计在文件提交后10日生效。于生效日及自生效日之后,公司的ADS不再于纽交所上市。
“上市和退市都属于资本市场常态。5家企业宣布主动自美退市,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境外上市地规则作出的决定。实际上,这5家企业有较大特殊性,也并不能代表两百多家在美中概股企业的一般情况。”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表示,个别企业自美退市并不意味着“退市潮”。
一方面,大部分在美中概股企业目前仍以美国为主上市地或者唯一上市地,多数或者全部股份在美上市。除非进行私有化,或有其他可以承接全部股份的上市地,企业基于正常商业考虑一般不会主动退市。另一方面,美国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型、初创型企业方面仍有优势,对部分企业融资发展仍具备吸引力。
近年来,一些在美中概股在香港第二上市、双重主要上市,或者分拆在A股上市。相关投行人士认为,企业作出上市或者退市选择,其基础和前提是自身经营发展的现状和需要,相当一部分在美上市中概股目前也还不具备这样做的条件。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回应5家公司自美退市时也指出,中国证监会尊重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境外上市地规则作出的决定。中国证监会将与境外有关监管机构保持沟通,共同维护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始终持续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中国企业积极开拓、拥抱世界是更大的趋势和潮流。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不断优化完善,境内拓展到深交所,境外拓展到瑞士、德国市场,一些企业已通过互联互通机制到瑞士等欧洲市场上市。
上述接近监管的权威人士还表示,中国监管部门近期多次强调,坚定支持企业根据自身意愿选择上市地,加快健全境外上市相关规则制度,积极推进跨境审计监管合作磋商,这些举措都旨在营造清晰、明确、友好的制度环境,支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境外市场上市。
分析人士认为,宣布自美退市的5家企业都为大型蓝筹企业,均在A股、H股、美股上市,启动自美退市计划不影响其继续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也不影响公司财务状况。预计5家公司A股、H股的股价表现在短期内可能受到扰动,但其中长期走势不会改变。
其次,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根本上取决于其经营基本面状况。从经营业绩看,根据2021年年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铝业、上海石化分别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385%、114%、565%和218%,中国人寿净利润增长1%,但绝对金额达509亿元。从估值水平看,5家公司估值整体处于相对低位。
另外,分析人士判断,综合各方面因素,5家公司宣布自美退市对A股市场影响非常有限。5家公司的ADS是以H股为基础证券发行的,自美退市后可直接转换为港股交易,不涉及ADS回购,也不涉及同步在A股或H股市场融资的问题,不会对A股市场产生所谓“抽血”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