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20年来最弱、衰退交易气氛浓重,美元能“一枝独秀”到几时
可能相对钝化,从技术层面看欧元在平价水平附近有一定的技术性支撑,但能源供给压力,特别是俄罗斯与德国的最大天然气管道的维护能否在7月21日如期恢复将成为欧元近期走势的重要观测点。
同时,美元指数中,占比第二大的日元,日元在加息措施上则完全按兵不动,且尚未有提息计划。
美元指数会继续强势到何时
目前,美元指数已突破108关口,续创2002年10月以来新高,会继续刷新历史记录吗?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对表示,美元指数自1985年推出,随行就市,最高曾短暂触摸160,最低曾跌到72,大部分时间在80-100区间。如果后续欧洲、日本等加息节奏没有跟上,短期内或触达120以上。但进入下半年,欧元大概率会加快提息步伐,美元指数在2023年上半年应该稳定在100-110。
曹誉波表示,就目前的基本面情况看,美联储可能不会轻易改变紧缩立场,而是保持较快的加息节奏,年内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料将升至3%上方。
从美元指数的篮子货币看,曹誉波表示,就欧央行而言,能源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更为明确的风险,因此欧央行的加息进程料将更为谨慎;本月英国央行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称英国经济前景正在显著恶化,英镑下行风险较重;日本央行不断强调收益率曲线控制和宽松货币政策立场,日元对美元已经跌至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低。
“从以上篮子的主要货币走势看,美元仍是一枝独秀,美元指数仍有上涨空间。可能需要当美国通胀增速边际减弱之际,市场或将开始为美国结束加息做准备,美元上涨势头或将得到抑制。”曹誉波说道。
展望未来美元走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王晋斌也表示,总体上来说,不是美元有多强,是因为美元指数中没有撑得起来的货币,彼此的相对性导致了美元走强。
王晋斌表示,正常时期经济金融政策决定短期汇率;特殊时期,安全溢价或者安全贴水是决定短期汇率的重要因素。从这个视角来看,要指望欧元走强来带动美元走软,欧盟的首要任务是尽快缓和并结束俄乌地缘政治冲突,但美国应该不会答应。在这样的态势下,指望欧元走强带动美元走弱的概率也就大幅度下降。
大类资产走势方面,曹誉波表示,在欧美货币当局坚决打压通胀的大背景之下,市场对利率大幅且快速抬高进而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的担忧持续。目前,国际市场已经在交易衰退,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开始降温,美债收益率出现回落,10年期美债和2年期美债收益率出现倒挂,10年期意大利国债一度突破4%。
所谓“衰退交易”是指:美元升值与油价下滑、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企业信贷利差扩大等同时发生。
曹誉波表示,根据部分机构的预测,美国二季度GDP将继续环比负增长,陷入“技术性衰退”。虽然GDP增速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并不意味着实际衰退,但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等经济景气指标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出现了明显回落。要密切关注海外市场的陆续公布的领先性指标和经济数据,观测衰退的实际走向和市场预期变化。
胡捷表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通胀期。随着各国加息,通胀在未来6-12个月大概率会开始受到抑制,但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因此,大类资产正处在通胀交易模式,今年下半年将向衰退交易模式过渡。
兴证固收研究则表示,上周十年美债收益率上行11bp至3.09%,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20bp至3.12%,美债收益率曲线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上涨3.01%和5.50%,此外美元指数延续上涨,贵金属价格下跌。美债收益率上行和美股上涨主要与衰退预期降温有关,美元指数走强也映射了美国基本面走强、联储紧缩预期升温,黄金价格下跌受美国实际利率上行和美元走强的双重冲击。上一周大类资产的表现是典型的“复苏交易”,是对之前“衰退交易”的反向修正。
人民币方面,胡捷还表示,美元相对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美元结算的出口;但不利于大宗原材料进口,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因人民币松散锚定美元,故美元指数飙升时,人民币相对于欧元、日元等外币升值,这对以欧元、日元等结算的出口不利,有利于进口。
“美元提息吸引资金回流美国,世界范围内的投资活动因流动性收缩而承压,全球金融市场情绪走熊,中国金融市场也会受间接影响。”胡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