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旧衣回收是公益还是生意?回收的衣服都去了哪?
2014年前后,各式各样的旧衣回收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地居民小区里。2019年,山东省循环经济协会废纺织综合利用联盟专委会曾统计,在山东一共有2.3万多个废旧衣物回收箱,废纺专委会成员企业每年能回收废旧衣物30万吨。
近日,《法治日报》
那么,不少印有××慈善协会捐赠字样的旧衣回收箱都是慈善组织设立的吗?
该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
据了解,目前天津市以慈善名义开展的旧衣回收项目只有两个。但
其中一些回收箱印有衣衣不舍公益环保项目。
天津市蓟州区的孟超从事旧物回收工作5年,包括旧衣回收。他告诉
我们把混合到一起的各种衣物称为‘统货’,一吨大概能卖1000元,如果经过分类或者深加工,价格又会翻几倍,比如好的牛仔面料的衣服,一吨可以卖4000元,羽绒的、羊绒的衣服可能一吨几万元。因为存在较高的利润空间,有些商贩就动了歪脑筋,自行在小区放了些以慈善为名的回收箱,想做无本生意。
孟超向
随后,客服发来一张印有福建省××公益项目的回收箱样片,上面还有民政部门的备案号。在慈善中国平台,
除了仿冒慈善组织设立旧衣回收箱,
回收旧衣去向不明
奖励兑换存在猫腻
除了线下旧衣回收箱,线上各种旧衣回收小程序、App等也逐渐多了起来。
与一些以慈善为名的线下回收不同,线上旧衣回收多是有偿的,许多都是免费上门回收,不收取快递费,回收后还会给予用户一定的奖励。
以飞蚂蚁旧衣回收为例,在衣物回收后,会发放环保证书、奖励蚂蚁森林能量和从以下活动奖励中选择一项:每回收1公斤衣物奖励0.5元现金红包,可提现;每回收1单旧衣帮你捐赠100克动物口粮给流浪动物救助站;每回收1公斤衣物可获得50颗环保豆,环保豆能用来兑换各种生活用品、App会员等。
前不久,
在回收追踪页面,
在调查中
除了回收环节,线上回收后的奖励兑换环节也有猫腻。
今年2月,江苏省苏州市的尹先生通过线公斤闲置衣物,兑换了一张20元的礼品券,并用礼品券换了一瓶1公斤的洗衣液,但时至今日平台一直以苏州有疫情为由不发货,而其他快递早已正常发货。在查看了评价信息后尹先生发现,还有很多用户遇到了和他相似的问题。
今年5月,湖北省武汉市的肖女士在某旧衣回收App上完成了一笔旧衣回收订单,订单奖励页面显示,她能够得到52元现金红包。肖女士选择提现后,钱迟迟未能到账。其间,肖女士尝试联系过在线客服,也拨打过人工客服电话,均未果。
定期公开募捐情况
完善流程加强监管
今年3月17日,民政部发布《关于禁止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个人以慈善名义开展废旧衣物回收的提示》,强调只有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才能开展公开募捐活动。慈善组织如发现冒用本组织名义的,要及时发布公告澄清事实并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而现实中,为何冒用慈善名义、消费他人爱心的旧衣回收行为长期存在?
在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强看来,这是利益所致。一些企业或个人明明从事旧衣回收的营利行为,却将自己包装为从事旧衣捐赠的慈善行为,甚至不惜假借民政部门的名义,利用居民的爱心骗取捐赠衣物。
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指出:法律实施四年多来,全国31个省很少依据慈善法实施行政处罚,大部分设区的市四年来一直是‘零处罚’。检查发现,部分基层主管部门行政监督不到位。
孟强说,这种仿冒行为应当由被仿冒的民政部门进行干预或者将线索转交有关执法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和治安管理部门也应当予以监管,如果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应当介入严惩。
此外,慈善法规定,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开其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公开募捐周期超过六个月的,至少每三个月公开一次募捐情况,公开募捐活动结束后三个月内应当全面公开募捐情况。
但
相比而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发起的旧衣可循环回收项目募捐进展情况则记录清晰——2021年12月15日,中国绿发会‘旧衣可循环回收’项目向湖北沙洋县农村福利院捐赠军大衣100件、蚕丝被100套,价值26000多元。这样日期清楚、衣物明晰的记录,从2020年6月至今有十几条。
在中,不少市民表示愿意将旧衣进行捐赠,但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规范旧衣的回收利用流程,别让自己的善意成了别人的生意,同时也希望不管线上还是线下,回收的旧衣详细去向相关App和网站能够及时公布。
无论是慈善旧衣捐赠,还是旧衣回收,都涉及垃圾回收、消毒清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问题,在旧衣回收中,出售旧衣时还存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因此,从事相关行为的主体,应当遵纪守法,合法合规经营,为我国的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废物利用、爱心捐赠事业作出贡献。孟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