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外资机构看好中国市场:给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安全避风港
在七月初发表的亚太投资组合策略报告中,高盛研究部策略分析团队根据新兴组合基金研究 所涵盖的2.7万亿公募基金资产,以及基于350只主要新兴市场或亚洲基金总额达5400亿美元的资产配置,研究分析了基金流向以及投资者配置趋势。
研报显示,自去年一月以来,中国以外亚洲地区市场累计外资流出1110亿美元,超过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流出930亿美元的规模。而中国地区资金流入有所改善,在六月亚洲其它市场资金流出210亿美元的背景下,A股当月录得110亿美元北向资金流入。市场担忧美国经济衰退或市场大幅调整,对亚洲市场,尤其是北亚地区资金流动产生了巨大影响,但A股及东盟市场则更为稳健。
尽管MSCI中国指数自三月中旬低点反弹25%,显示市场情绪已经改善。高盛策略分析团队判断,投资者仓位尚未完全体现更积极的情绪。主动型全球公募基金仍低配中国股票约440个基点,而新兴市场及亚洲公募基金配置对港股的仓位和中概股板块的配置也有待提高。
胡一帆还指出,相较于全球,中国的CPI和PPI的通胀都较为温和,且政策层面对经济持续起到支撑。“全球的政策都在紧缩,中国下半年降息的可能性减少,但可能还会继续降准,货币、信贷也会保持比较的宽松,财政政策会继续发力。”
胡一帆预计,全年企业的盈利或在10%左右,MSCI中国指数将有7%-10%的上升空间,短期内比较看好数字经济、消费、汽车和电动汽车供应链、可再生能源等板块,中长期看好网络安全、智能制造、智能基础设施等板块。
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认为,中国在亚洲新兴市场中的表现更具韧性。进入2022年下半年,在亚洲新兴市场和全球,买入中国股票的理由变得更有说服力。就目前的宏观环境而言,经常账户呈持续性的盈余,仍有刺激的空间,融资成本也有所下降,与此同时,通胀水平又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对于MSCI中国指数在2022年的表现,摩根大通维持116点的基本情景目标位;对于沪深300年内的目标位,摩根大通的基本情景假设为5950点,以6月30日沪深300的点位4485点计算,未来还有32%的涨幅。
刘鸣镝建议超配有质量的价值股和成长股,在行业整合中看好多个行业中合规和健康的选手。具体来说,建议超配能源,工业,通信,可选消费 ;低配必选消费、金融股和房地产股,偏好高质量的股票;标配IT、医疗保健、材料和公用事业等行业。
富达国际股票研究总监李晶指出,与全球其他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 首先,中国拥有更广阔的政策空间,财政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将逐步体现。其次,中国的通胀相对可控。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近两年货币政策的放松是比较理性克制的,做到了没有大水漫灌。中国大多数主要粮食品类自给自足率高,随着供给的释放,粮食价格有望逐渐回落。可控的通胀压力也增加了货币政策的灵活度。此外,中国市场的估值更具吸引力。中国市场的绝对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而美国股市即使经历了今年的回调,纳斯达克动态市盈率仍然在二十倍以上,高于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绝大多数时间。
“2022年第二季度转为看好中国,中国股市的远期市盈率比全球股市低37%,我们认为回报大于风险。事实证明,我们的预测是及时的,因为自我们预测以来,中国股市的表现已经超过全球股市14.9%。”星展银行在第三季度投资展望中表示。
星展银行认为,最近的发展表明,这些因素已经实现。在估值方面,中国科技相对于美国同行的折让一度达到46%,最近有所收窄。这表明,市场已经消化了大量负面阻力。根据普遍预测,到2023年底,该行业的盈利预计将增长23%。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表示,伴随美联储对高通胀的重视程度加深,以及国内经济刺激政策持续加码,中美基本面差异预计将进一步扩大。内需走强预计将驱动A股在下半年持续跑赢海外市场,带来更显著的相对收益。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认为下半年的A股市场将显现四个特征:一是内需复苏下的行业轮动,从早周期投资端到后周期消费端的行业轮动;二是消费刺激政策的强力施为,针对产业拉动力强的可选消费刺激和居民消费力补贴;三是海外衰退的影响;四是风险偏好下降的外资持仓,高外资持仓比例和股价与外盘相关度较强的行业的资金面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