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雨表放晴 中国资产赢得信任票

2022-06-18 12:40:00

  。国家统计局6月15日正式发布的月度经济数据进一步表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5月份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主要指标多数改善,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地区经济加快恢复。

  市场人士从4月底、5月初开始,A股市场企稳迹象及外资抄底中国资产动作增多,与经济运行的边际变化几乎同步出现。

  摩根士丹利表示,A股将受益于各类稳经济措施。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说:“我们对中国稳住宏观经济,稳住企业主体以及稳住产业链、供应链抱有信心。”

  “尽管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面临一定的挑战,但从长期来看,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依然充满信心。”瑞信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兼瑞信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知鸷也对

  强烈的稳经济、稳市场政策信号进一步增强投资者配置中国资产的底气。4月底以来,一揽子稳经济政策举措集中发布,密度和力度较为罕见,逐步扭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金融管理部门纷纷发声、吸引“长钱”入市力度加大、股债市场新一轮开放举措渐次落地、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快完善、企业赴境外上市政策逐步清晰、中美审计监管合作相向而行……政策暖风频吹,金融市场情绪逐步回暖。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告诉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中国主管房东明也称,随着监管加强与市场沟通,此前对产业政策的一些疑虑已逐步消散,外资投资A股的意愿重新提升。

  “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具有比较好的长期发展机遇。”谈及开放的话题,邢自强说,历史经验表明,中国越是扩大开放,越能做到与全球经济和金融深度融合,并利用好全球资金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服务。从长期看,中国也希望吸引包括外资在内的更多类型的长期资金入市。

  “这再次表明,稳市场、稳外资的关键还是稳经济、稳预期。”一位机构人士说,疫情的阴霾正在消散,随着一揽子稳经济政策的效力不断显现,经济企稳恢复态势逐步确立,中国资产有望逐渐迎来柳暗花明。

  趋势:需看经济成色

  部分受访专家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外形势变化或使中国资产相较海外资产而言更具吸引力,而影响投资者预期和行为的关键仍是基本面。

  首先,国内外经济增长前景此消彼长。专家分析,中国资产回报的稳定性、走势的独立性,根源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经济运行实现由受到疫情冲击因素出现下滑到逐步恢复的转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15日分析,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6月需求拉动有望增强,生产恢复有望加快,市场运转有望改善,我国经济运行有望进一步改善。

  反观海外,高通胀、快紧缩的态势还在强化,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近期,一些国际组织进一步下调了对主要发达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的预测值。同时,美债收益率曲线再度发生“倒挂”,也表明部分债券投资者担心美国经济将会“硬着陆”,甚至陷入衰退。

  “总体来看,二季度中国经济将先于海外经济见底,中外经济运行相对趋势大概率会迎来反转。”浦银国际策略分析师蔡瑞认为。

  进一步看,宏观经济的变化将逐步传导到企业盈利层面。东莞证券策略分析师费小平认为,随着生产供应和需求改善,下半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有望逐步回到相对平稳的状态。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及其策略团队预计,上市公司盈利将在下半年企稳回升。

  其次,宏观政策环境外紧内松,国内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最新数据表明,欧美通胀见顶预期落空,政策紧缩趋势继续强化,海外流动性收缩态势短期难以逆转。6月14日,有着全球流动性风向标之称的美元指数升至105上方,创出近20年新高。

  4月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力提速,金融体系流动性持续充裕。机构人士普遍认为,经济恢复势头仍需巩固,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宏观政策将继续聚焦稳增长,适度提升对宏观杠杆率的容忍度,政策环境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市场资金面即便有所收敛,也不会明显收紧。“未来货币条件仍然会保持较为宽松的状态。”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称,在基准情形下,预计市场流动性将保持充裕,市场利率有望震荡下行。

  最后,中外资产估值差有望收窄。多位机构人士提到,当前中外资产价格均面临重估,中国资产更具吸引力。一方面,历经前期调整,中国资产已具备相当大的估值吸引力;同时,宏观经济恢复、企业盈利改善及流动性保持充裕对估值的支撑作用有望显现。另一方面,海外政策加快调整、美元流动性紧缩加剧、欧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在资产估值层面尚未得到充分反映。综合作用下,中国资产的性价比凸显。

  Wind数据显示,目前,代表蓝筹股的沪深300指数平均市盈率约为12倍,低于16倍的历史平均值,处于35%的历史分位数水平。与此同时,标普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则为18倍。

  “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已处于全球中等以下水平。未来海外主要经济体政策收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A股市场的相对性价比有望提升。”王汉锋说。

  随着中国资产的魅力渐显,一些投资者正在或准备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胡知鸷表示,瑞信预计投资者将越来越多地转向A股市场,以分享企业基本面改善的收益。在瑞士宝盛私人银行中国研究策略师邓启志看来,随着中国国内企业复工复产的推进,互联网、汽车和消费板块或会受益。

  也有机构人士指出,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金融市场不确定性仍然较多,金融市场的修复行情能否持续,关键取决于中国经济回暖的趋势和弹性,而这有赖于各方面政策持续有效发力。

  “中国资产魅力关键还得看中国经济恢复的成色。”刘华说。

下一篇:公募基金股权变更持续进行 中融基金51%股权拟公开挂牌转让
上一篇:涉嫌泄露内幕信息 格力地产免职董事长被采取刑事措施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