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离岸金融市场一般指向非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市场,其通常设立在金融基础设施齐全、拥有完善法律规则,并且对离岸交易有税收政策优惠的国家。离岸金融市场一般可分为内外分离型、分离渗透型和内外一体型三种(避税港型不在本文的讨论之中),这三种类型的国内金融业务和离岸金融业务的混合程度不断提高,本国居民可参与的程度也不断增加。
根据上述定义和类型,依照投资限制的不同,离岸金融市场有以下四个层次的标准:标准一,本国投资者可以投资外国资产;标准二,外国投资者可以投资本国资产;标准三,外国投资者可以投资外国资产;标准四,本国投资者可以投资本国资产(因为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本币资产收益率可能不一样)。满足标准一和二的是比较初级的离岸金融市场,能满足标准三和四的是比较高级的离岸金融市场,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标准的是相对而言发展程度非常高的离岸金融市场。用上述标准来衡量,目前中国所拥有的离岸金融市场中,真正满足这四个标准的离岸市场很少。
特别是位于境内的离岸金融市场,依然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上海自贸区为例,设立于2013年8月的上海自贸区在成立伊始,就承担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任。在随后的发展进程中,上海自贸区不断完善国际金融中心的配套建设,为离岸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4月23日,国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其中正式提出“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支持浦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这不仅充分肯定了过去一段时间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境内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成绩,也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间中国境内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即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当然,离岸金融市场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不意味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还需要依托客观需求和政策支持。如前文所述,离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的重要基础,是未来中国的金融市场与资本账户开放仍将秉持审慎渐进策略。在此背景下,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中国金融开放的长期需求,并逐步落实到中国政府的政策之中。
境内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是下一步的重点,中国应该将其纳入金融开放的整体战略中进行统筹安排。一方面,要明确境内离岸金融市场的定位,将其定位在连接境内和境外的金融枢纽上,与位于境外的离岸金融中心形成互补。另一方面,要明确境内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路径,在建设初期可以采用内外分离型,并在随后的发展中向“分离渗透型”逐渐过渡。
境内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在岸市场的开放提供了近距离的参考,使得国内金融机构逐步积累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并使中国金融监管部门逐步适应国际化监管环境,为中国建设高水平境内离岸金融市场和在岸金融市场的开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