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迭创新高背后:多空博弈“微妙”均衡
在1月18日境内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下2018年6月以来最高值6.3381后,1月19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下调103个基点,一度被市场认为中国相关部门开始通过压低中间价“遏制”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态势,令不少对冲基金纷纷结清人民币汇率多头头寸。
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现在影响汇率的因素较多,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汇率可能会在短期内偏离均衡水平,但从中长期看,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对汇率就会对汇率的偏离会进行纠偏。
“事实上,随着中美货币政策日益分化与中美利差持续收窄,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是大概率事件。”一位欧洲大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向记者指出。多数正在加仓人民币债券的海外大型资管机构也不愿看到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涨,一旦外贸景气度回落导致人民币汇率较大幅度回落,反而会影响他们配置人民币资产的实际回报,相比而言,人民币双向波动更令他们锁定稳健的人民币资产配置收益。
“美元指数回落,直接触发众多量化投资机构加大买涨人民币汇率力度套利,令人民币汇率成功抵御了中美利差(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之差)缩窄至86个基点的负面冲击。”上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向记者直言。
“如今,外汇市场已形成一条不成文的投资惯例,就是全球疫情扩散风险越高,买涨人民币的热情就越高涨。究其原因,多数海外投资机构均认为疫情扩散将导致更多全球订单涌入中国,令中国单月外贸顺差继续迭创新高,驱动人民币汇率继续快速上涨。”一位华尔街量化投资机构负责人向记者直言。因此越来越多海外量化投资机构还调整了人民币汇率投资交易模型,大幅削减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与中美利差收窄的因子权重,转而盯住中国外贸景气度持续性,作为判断人民币汇率是否持续上涨的最关键因素。
“但是,在1月18日人民币汇率创下2018年6月以来新高6.3381后,不少大型银行选择了人民币多头获利回吐。”前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向记者透露。究其原因,他们担心中国相关部门将很快采取措施遏制人民币汇率新一轮单边上涨态势。
“目前,外汇市场多空博弈正处于某种微妙阶段。”一位华尔街多策略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当前,不少对冲基金一面鉴于外贸高景气度延续而看涨人民币汇率,一面又担心中国相关部门采取新的汇率调控措施而不敢大举买涨,导致人民币汇率或很快回归双向波动态势。
“我们没有参与追涨人民币汇率。”上述欧洲大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告诉记者。这背后,是众多驱动人民币汇率回归双向波动常态的因素,正被中国外贸延续高景气度乐观判断所掩盖,包括中美货币政策持续分化,中美利差趋窄,中美经济增速差收窄等。
“但是,被掩盖不等于不存在,随着外贸高景气度终将回落,这些因素一旦被重视,将令人民币汇率趋于双向波动。”他指出。目前他所在的欧洲大型资管机构已做好准备——一旦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他们将迅速买入外汇套保型产品锁定人民币-外币兑换成本,确保整个人民币资产配置组合实际回报率达到预期水准。
“其实,多数海外大型资管机构认为年内人民币波动弹性将进一步扩大,从而全面反映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外贸高景气度回落、中美利差趋窄、全球疫情冲击引发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增强等因素交织所带来的人民币汇率频繁双向波动。”前述欧洲大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指出。
“事实上,我们不喜欢在人民币持续单边升值期间加仓人民币债券,一旦人民币汇率偏离正常均衡汇率估值出现快速下跌,我们加仓行为反而会遭遇额外的汇兑损失。”一家华尔街大型资管机构资产配置部主管直言。过去两年,众多全球大型资管机构之所以持续大举加仓人民币债券,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相信人民币在中长期仍将保持双向波动态势,令他们能采取足够多元化的外汇套保策略对冲汇率波动风险,确保人民币资产配置的稳健回报。